翌日。
骄阳挣脱黑暗的枷锁,从东山之上缓缓升起。
晨辉穿越天空,跨越大地,横越江河,照耀在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
...
东海之滨。
隐约有“呜呜”的声音,像是巨兽的怒吼,从海面的尽头传来。
片刻之后,这模糊的音响突然扩展为雄赳赳的长鸣,撞击到海岸线的峭壁上折成了轰隆隆的回声。
一排排深棕色的帆船,威严地冲开了海上残存的雾气,轻快地驶来。
海面上立刻饱涨起风帆灌注狂风的咆哮!
“郑和回来了!”
“郑和大人回来了!”
海岸线上,无数百姓欢呼雀跃。
鞭炮声、呐喊声汇聚成一片王阳。
郑和站在甲板上,望着前来迎接的大明百姓,热泪盈满眼眶。
“大明,我回来了!”
......
呜呜呜——
长生号角吹响。
奉天殿外,集中着身披战甲的大明士兵。
一行一行,一列一列,从乾清宫前开始,一直延伸到承天门外,直拖到朱雀门的边缘。
形成一条宏伟壮观的长龙,扭展横卧在的应天府中。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皆列在朝。
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隧,梁王朱高焱,太孙朱瞻基......朱家五龙依次列于龙位之下。
龙位上,朱棣身着一身金色龍袍,正身端坐。
宫内宫外,一片庄严肃穆。
近侍宦官高声道:“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队指挥使郑和,奉旨觐见——”
一个头戴乌纱,身材欣长的英武男子走入殿中。
“臣,郑和,叩见皇上!”
“皇上圣躬安!”
叩首行礼。
朱棣脸上露出笑容,朗声道:“朕安!”
郑和起身,缓缓朝着殿前走去。
朱棣同样起身,走下龙梯。
两人在朱家几兄弟的位置各自站住,对视一望,郑和眼眶微微泛红,“皇上......”
再度叩首,深深一拜。
朱棣两手叉腰,笑着道:“起来吧。”
而后看向文武百官。
“马保,自幼在云南跟着我。”
“自我做燕王时,为我牵战马。”
“靖难之役时,是我右军前锋。”
“能征善战,绝不在一代名将之下!”
“这几年,率领宝船队,远赴重洋,披荆斩棘,扬威海外,这是我大明的奇才!”
郑和拱手道:“靠着皇上的天威,大明的国运昌盛,得逢盛世。”
“郑和岂敢爱惜自己!”
朱棣龙目微眯,看着眼前多年不见的爱将,打心底里高兴。
朱棣回身看向朱高煦和朱高隧,开口道:“老大老二老三,郑和回来了,也不表示表示?”
朱高炽兄弟三人笑着走上前。
朱高炽笑呵呵道:“一晃两年不见了啊,呵呵,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朱高煦道:“马保兄弟,咱们先公后私,吃完皇上的宴席,再吃咱哥俩儿的。”
朱高隧拍拍郑和的肩膀,“前段时间老二天天念叨你,再不回来呀,这河一上冻,又要明年春天再见了。待一会儿,我把咱们当年右军的老兄弟都喊来......”
郑和忽然道:“太子爷,二位王爷,容我一步。”
说着,走到朱高焱面前,跪地一拜。
“梁王殿下,万福金安!”
朱家三兄弟的笑容僵住。
朱高炽倒没什么,呵呵笑了两声。
朱高煦和朱高隧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比锅底还黑。
郑和是和他们两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的,一起摸过鱼,一起打过仗,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感情很好。
然而,此刻郑和竟然中断与他们的对话,转而向朱高焱问好。
两人的面子瞬间就有些挂不住了。
朱高焱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起来起来,不用这么客气。”
郑和激动道:“郑和能远洋万里,全托殿下的福气。”
“殿下的万能司南、地图和药品,救了无数船员的性命。”
“若非殿下相助,郑和早已迷失在风暴里,怎能回故土?”
“郑和代表全体宝船队船员,叩谢殿下!”
说完,又是重重一叩。
朱高焱有些哭笑不得,郑和这小子,太实在了。
其实他也是随手而为。
当年郑和走时,他才仅仅六岁。
听闻郑和要出海,朱高焱便将自己签到的奖励,送给了郑和一些,又亲手绘制了一幅简易版世界地图。
当初只是无心之举,现在看来派上了不少用场。
......
郑和起身,来到了大殿中央。
朱棣也坐回龙椅,殿内的气氛再度变得庄重严肃。
郑和郑重拱手,大声道:
“臣,郑和。”
“永乐七年九月,任大明市舶司正使。”
“与副使王景弘、候显,率官兵两万七千人,驾宝船四十八艘。”
“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出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伽罗,吉力闷地,西岚,彭亨,东西竺,龙牙伽邈,淡洋,苏门答腊,花面,龙涎屿,翠兰屿,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诸国国王皆派尊使,随宝船队入京朝贡。”
“臣恭请皇上召见!”
朱棣十指交叉,若有所思道:“西岚国朕没听说过啊。”
“西岚国是重伽罗属国,第一次立国。”
“国王携王子,公主,亲自前来,请皇上诏敕。”
“西岚国盛产沉香,黄熟香,西岚国王此次朝贡,大小沉香树九颗,上等龙涎香十升。”
“其他各国,皆有朝贡。”
朱棣笑了笑,递给朱瞻基一个眼神。
朱瞻基会意,走到殿门前,高声道:“大明天子有旨,诸国王使节,依次觐见!奏乐——”
笙钟、颂钟等乐器齐鸣,悠悠乐音在殿中回响。
身着异装的占城国王,带着使节步入殿中,恭敬跪地行礼,“大明皇帝圣躬安!”
朱棣道:“朕安。”
紧接着,身材高大的宾童龙国王入殿,恭敬跪地行礼,“大明皇帝圣躬安!”
朱棣亦道:“朕安。”
再之后,真腊,暹罗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国依次进殿,对大明进行朝拜。
万国来朝,场面空前!
......
望着这一幕,朱高焱心中也不禁生出豪迈之感。
此时的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大明的皇帝,也是天下最大的皇帝!
所有国家的人,都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为荣。
所有国家的国王,也都以能来到大明这片富饶的土地,而感到自豪。
这才是钟华民族最为璀璨的时代!
............
抱歉,这章有点难写,缺更了,这两天补上。。
也在努力构思后面的剧情,这里就算个小过渡。
前面的人物都已经铺开了,后面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剧情会更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