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二以外,靖阳县内的百姓们,是最热闹的。
县里的几万百姓,基本上都有几斤的红薯,或者是土豆。
使得靖阳县的百姓,今年开春以来,很多都能种上几种粮食中的一种。
部分百姓甚至拿出来高价卖出去,赚了十几贯钱,心里愈发感激陈玄的大恩大德。
所以无数人想要渴望亩产千斤的粮种,为此一斤红薯炒到了十钱一斤。
百姓们簇拥靖阳县,一个是从百姓手上求购多余的种子,一个是看看能不能见到陈玄,从路修手上求得几斤种子回来。
尤其是因为马路通畅后,往来真的是太方便了。
靖阳县跟长安的二十里地,已经不算什么距离,一天徒步也能来回几次。
很多靖阳县的百姓,享受到了修路带来的益处。十几天来,长安周围的路段全铺设完毕,长安城的四面八方,四个方位的城门,每一条马路都是用花岗岩铺成,平坦无比。
可惜除了春种的第一天,其他时间陈玄大多待在岛上,百姓们是很难有见到陈玄的机会。
纯阳观内,从无人看守到现在的重兵把守,全是因为陈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
除了春耕以外,百官们需要忙碌的是北方购置的一大片草地。
春天的到来,原本荒芜的北方草原,现在长出来一片片嫩芽,淡绿色的青草,终于是从地里重新长了出来。
天空翱翔的程知节,能够感受在大草原上空飞行和在大海上的不同。
“知节,你买了多少头牛羊,我记得你可是买了一百多万亩的草场啊。”秦琼笑道。
但是他当时手上的钱财有限,投资了两家烤肉店,所以才卖了两千贯,四十多万亩而已。
“嗨,别提了。现在牛羊价格贵的要死,比以前贵了一倍,俺也才备了一千头牛羊。”程咬金无奈。
北方草地的开放,长安城里大部分的勋贵购置了属于自己的草地。
所以,长安城里的小羊羔,小牛犊子,供不应求。
牛羊在长安城周围,养殖的人不在少数,但怎么可能够供应几千万亩以上的草场需求。
即使是加上扬州城周围几百里的江南地区,同样是不够,尤其是母牛,母羊的价格短时间价格翻了五层。
母牛和母羊,能够繁殖。放养在草地上不用怎么管理,在一年里能繁殖十几只出来,谁不想多养一些。
牛羊的价格如此昂贵,甚至一度要发展成有价无市的程度。
火锅店和烤肉店,羊肉一度都是缺货状态。
包括李二在内,虽然从东突厥那里搜刮到了十几万头牛羊,但吃了一部分,赏赐一部份,手上也才几万头不够养殖。
北方偌大的草原,李二是想要全部养上牛羊,让大唐不缺牛羊肉的可能。
在那里别说是几万头牛羊了,养上几百万头都不难。
原本李二是心理打算都护府里的府兵来负责养殖,顺便发挥出防卫的作用。
配上一个鹰隼果实能力者,一两万的府兵,也能够轻松将草原上几千里的防线防守的很好。
顺便安排府兵们放牧,能帮忙养殖出几十万几百万的牛羊出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而以往府兵种地来养活自身,减少财政收支的府兵制,北方草原上的伏兵制度,明显不符合现在的状况了。
有了四种高产粮食的种子,李二相信明年不差粮食。加上国库充沛,养活几十万士兵不难。
“朕也愁啊。”
要是不能解决牛羊需求的问题,他卖出去的草原相当于没什么作用,指不定在长安会引发什么民愤。
为此,他可是在前段时间卖草地敛财了几百万贯。
“陛下,要不咱们去问问国师如何?几十万牲畜的缺口,或许他有办法给补上。”房玄龄道。
“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劳烦国师。”李二摇头拒绝了房玄龄的提议。
上次修路劳烦陈玄,陈玄特意给了他十几颗果实,感觉已经够麻烦陈玄了。
“陛下,吐蕃使臣禄东赞再次求见。”礼部卢宽汇报。
“哦?吐蕃使臣他们没有回去吗。”长孙无忌突然双眼一亮,“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无忌,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对于自己大舅子的“奇思妙想”,李二是很佩服的。
“咱们长安没牛羊不假,但是……吐蕃和西突厥,以游牧为生,他们的牛羊想必会十分充裕。”长孙无忌笑道。
“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卖给我们一批。”房玄龄点头道。
有了门门果实,从他们手上购买其实很方便。
“陛下有所不知,那个吐蕃使臣明显不是什么好东西,惦记我们大唐的造纸术和织布术。而西突厥的使臣则表现得比较直接,想要各种的铁器。所以我们要是拿粮食,铁矿换牛羊,西突厥他们绝对会非常乐意。”礼部尚书卢宽道。
北方资源贫瘠,那里没什么铁矿等矿产资源,也没有什么能工铁匠,觊觎大唐武器也可以理解,甚至是铁锅都想捎几只回去呢。
“陛下,万万不可。大唐的铁器,怎可卖给西突厥,岂不是养虎为患。”李靖摇头。
“如果价钱可以,也不是不行,朕如今有门门果实,有十几个猎豹果实能力者,六七个鹰隼果实能力者。朕即使卖给他们铁器,他们也不是对手。”李二自信道。
“可是任由其发展,在北方短时间互相没什么,但长期以来,绝对会成为大唐的威胁。”李靖道。
“呵呵,朕怎么可能任由他们壮大。”李二冷笑。
手上拥有门门果实,他下一个目标是拿下西突厥,控制河西的那一片宽阔无比的土地。
虽然河西不算什么富饶的土地,但那里能衔接西域的门廊。
西域富饶,一匹布能在西域卖的高价,所以才被命名为丝绸之路。
至于吐蕃国,心里没怎么放在眼里。在高昌国的位置,地势高昂,估计相当苦寒。
“宣他觐见。”李二道。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