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世事艰难(二)

?

卓敬望着郁新,满脸的愕然和不解。

当然,这只是表象。

实际上,卓敬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郁新说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担心,但卓敬努力抑制住心中的不安,尽量没有表现在脸上。

郁新皱了皱眉,卓敬的表现让他很失望,他不由得有些后悔,是不是说的太多了?

但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郁新也只能继续下去。

“惟恭,”郁新望了望屋顶:“最近陛下调整了詹事府,其中用意你可知晓?”

“略知一二!”卓敬犹豫了一下,低声道。

郁新转过头,望向卓敬,叹了口气,道:“那你就说说看吧!”

“陛下......似乎对太子的学习课程有些不满,认为......”卓敬言下有些犹豫:“四书五经的内容过多、过细、花费的时间过多,不值得。”

“陛下的意思是要增加历史、数学、物理、工程学方面的内容。”

“嗯,你觉得有问题吗?”

“这个,”卓敬斟酌了一下词语:“卑职以为历史课程不妨增加一些,数学、物理、工程学方面的内容,太子殿下只需要了解即可,不需要太过深入。”

听着卓敬的语调从迟疑逐渐走向坚定,郁新摇了摇头,道:“惟恭,帮我把枕头垫高一些!”

“好的,大人!”

卓敬连忙起身,扶起郁新,在其背后加了一个枕头,这样郁新的视线基本就和卓敬持平了。

“惟恭,老夫听说你坚决反对,甚至和陛下起了争执!”郁新望着卓敬的眼睛,道。

“也不是了,”卓敬有些不好意思,赧笑道:“卑职只是以为,儒家经典、圣人之道才是太子学业的重中之重,其余的奇邪淫巧,不学也罢。”

“唉,”郁新叹了口气,沉默了半晌,道:“惟恭,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没什么长进?”

“大......大人,不知此言何意?”

“呵呵,”郁新嗤笑了两声:“惟恭,老夫要提醒你一件事情,太子能否登基、继位,并不在于他读了多少儒家经典,了解多少圣人之道,而在于太子是否合乎陛下的心意,你明白吗?”

“......”

郁新的话如同一个炸雷炸在卓敬身上,他的脸色骤然惨白,终于知道自己隐约的担心究竟是什么了:“老大人,您的意思是......”

“是的,老夫就是这个意思!”郁新点点头,神情严肃。

“可,”卓敬抬手指了指窗外,声音急促的道:“可是,按大明祖制,皇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敕封亲王,难道陛下还要废立太子不成?”

“而且,如果不是这个祖制,陛下他......”

“你想说,陛下也不能继位,是吗?”不同于卓敬的犹豫,郁新接口道。

“......”卓敬没有说话,也没有点头,但是他的表情,却说明了一切。

“呵呵,”郁新苦笑着摇了摇头,将视线转向窗外:“所以说,老夫一直不明白陛下为什么那么看重你们几个,你们就是一群书生啊!祖制,祖制,能束缚住陛下吗?”

卓敬想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

“既然你明白这一点,那你就应该明白,废立太子,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郁新断然道。

“老大人,您的意思,是宸妃?”

“老夫没有这么说,”郁新摇了摇头:“陛下春秋正盛,至少还能在位二十年,到那时候,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已成年,会发生什么事情,很难说!”

“二皇子不可能,”卓敬想了一会儿,道:“其母淑妃出身商贾,在朝中并无人脉支撑,陛下不会选择他。”

“三皇子乃太子亲弟,应该也不可能。”

“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宸妃了,唉,”卓敬豁然站了起来,双手紧紧握拳,在屋里踱着步,神情有些激动:“我早该想到的,‘宸’,乃北辰所在,象征王位、帝位,这种封号怎么能轻易赐封呢?难道陛下真的有这层意思?”

“唉,真是可惜,当初如果......”

卓敬的自言自语,让郁新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他抬起头,望着卓敬,瞳孔微微收缩。

良久,卓敬坐了下来,他首先向郁新致歉:“老大人,实在不好意思,卑职唐突了。”

“没什么,”郁新摆了摆手,他望着卓敬道:“也许是老夫危言耸听了,只不过惟恭作为太子太傅,还是应该小心谨慎为上。”

“卑职明白!”

“陛下和先帝一样,都是心有定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帝王,你要时刻记住这一点才行。”

“嗯,卑职谨记!”

说到这里,郁新和卓敬都沉默了下来,不知道该说什么。

良久,郁新抬起头,笑了笑道:“惟恭,老是闲聊,陛下安排的正事都忘记了!”

“哦,是啊!”卓敬也是如梦方醒,连忙拱手道:“老大人吩咐吧!”

“嗯,”郁新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流露出一丝缅怀:“洪武二十四年,老夫被先帝任命为户部尚书,至今已经有十四年了。”

“户部主管天下户籍、田赋、盐税、关税、银行以及财政支出,在朝廷各部中可谓举足轻重。”

“世人都说吏部为各部之首,但在老夫看来,户部才是,”说到这里,郁新的眼睛亮了起来:“无论任何朝代,没有足够的钱粮赈危济困、养兵足饷,那么国家倾覆就在眼前,汉、唐、宋莫不如此。”

“陛下乃圣明之主,深明此道,所以让老夫主持文渊阁。”

说到这里,郁新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

“洪武末年,大明赋税收入,折合粮食四千四百万石,折银两千两百万两;而今上登基后,开始征收商税、关税,去年,也就是建文八年,大明的赋税收入为粮食两千七百万石,银圆三千四百万元,增长了近一倍。”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洪武末年的粮价为石米五钱银,去年的粮价为石米七钱银,说明粮价在上涨。”

“另外,陛下登基之后,几乎无年不战,虽然战功赫赫,但耗费钱粮甚多。幸亏童海龙等人从美洲得到大批金银,否则平定朝鲜的封赏恐怕都会存在困难。”

“另外东北、朝鲜以及新平定的筑紫岛,都没有完全平定,都需要从江南转运粮食,这无形中造成了粮价的攀升。”

“当然,随着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推广种植,粮食价格应该会回落。”

“如今,大军正在征伐倭国,战后的封赏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按照陛下的说法,”郁新苦笑两声道:“倭国有大量的白银,足够对军队进行封赏了。”

“惟恭,这些年来,大明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支出增长更快,先帝留下的老本已经见底了,如今的大明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老夫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如果出现灾年,朝廷赈济会是个大问题;另一个则是陛下不肯停下战争的脚步,继续开疆拓土!”

“当然,老夫并不反对开疆拓土,东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如果能够建设成大明新的粮仓,那么大明的万世基业就可以奠定了,只不过,这都需要时间。”

......

“惟恭,老夫致仕之后,陛下、天下万民,就托付给你了!”

“卑职领命!”

卓敬站起身来,一躬到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