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扩军十营!

若是龙门义师归入自己麾下,秦明自当“笑纳”。

然他深知这伙“义师”的底细。

说白了这就是一群“心思各异、各怀鬼胎”的海盗。

其中大多数人虽也反清,然却并不是因为他等忠心拥护大明,而是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就拿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来说吧,所谓盛世其实也就是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

事实上,百姓要得其实很简单,生活安定,有口吃的,有地方住,有穿的就行。

可此时正逢乱世,鞑子官府盘剥的极为厉害。

再加上迁海令的缘故,致使不少沿海百姓失去了“饭碗”,这才不得不加入“义师”,起兵反抗清廷。

如此一来,龙门“义师”当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虑到这一点,秦明自然不会放任就此不管。

若是龙门“义师”真归入他之麾下,他必当裁撤老弱,**等,将其精简之后,再单独立两营,即龙门协左营,龙门协右营。

当然,这都扯远了,还是说回现在。

秦明与陈上川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由皆都笑了起来。

此时此刻,二人似乎都明白对方打算。

一切尽在不言中。

…………

接下来的几天内,大军很忙。

准确来说,是负责转运的辅营很忙。

他们将缴获的各种物资,一一整理之后,开始用骡马进行转运。

而目的地正是龙门。

陈上川显然并未将钦州作为大后方,而是依旧将龙门作为义师的后方基地。

在与秦明私下相会之后,他已经决定将手中所掌控的几百义师精锐,归入秦明麾下了。

除此之外,他相信,义师当中,杨家兄弟,应该也会如他这般,选择秦明这位即将名声大噪的琼州总兵。

当然,他在返回龙门之后,也会尽可能的劝说其他义师归入秦明麾下。

同时,他也会有选择性的裁撤老弱,**,将龙门义师打造成为一支真正的大军,而不是顶着“义师”名头去行事。

也就在陈上川忙于物资转运时,此时,秦明已让儋州参将杨四,率武威营突袭了钦州以北的灵山县城。

歼灭县城内鞑子二百余人,缴获一批物资后,武威营便迅速南下,往合浦方向撤退。

与此同时,秦明也率剩余大军即刻朝廉州府城合浦而去。

三天后,大军在琼州水师营及崖州水师营一众舰船接应之下,开始往琼州撤去。

转眼又是两天,大军顺利撤回了琼州府城,开始进行休整。

然秦明却来不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的召集军中诸将与王熀等人,商议将士封赏及扩军招兵等事。

这次秦明亲自率兵北上,一方面是为了策应龙门义师,解除龙门之围。

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削弱鞑子力量。

尤其是沿海鞑子的兵力。

虽然这样会遭至鞑子过分关注,甚至重视优于龙门义师。

然总的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

总不能一直猫在琼州不出击吧!

那不成真“缩头乌龟”了嘛!

元末,时机到了,太祖不也一样该出击就出击嘛!

当前就如太祖那会,北击鞑伮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要果断出击,打出自己的风采,让更多的百姓知晓琼州军的存在。

当然,盲目自信也是不可取的。

秦明在安排接下来的诸事时,就将军事放在了第一位。

首先自然是军力扩增。

尽管以当下琼州人口,不宜再扩增兵力。

然那些绿营俘虏及随大军撤至琼州的百姓,却是能进解决部分兵源。

尤其是水师营。

跟谁而至琼州的疍民有不少。

秦明经过与诸将商议,确定自己麾下舰船情况后,又闻第一批延平郡王“交付”的十五艏三百料福船已至,便定下了扩增水师兵卒五百,将原琼州水师及崖州水师改编为琼州水师协的决定。

琼州水师协将设有三营,即琼州水师左营,琼州水师中营及琼州水师右营。

其中水师中营驻海口港,左营驻崖州临川港,右营驻儋州洋浦港。

每营各领八百人,各型三百料及三百料以上战船四十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舰船百余艏。

要想操纵这么多舰船,每营水师八百兵卒肯定不够。

然此时,也只能是先将框架搭起,此后再慢慢招募了。

而相比水师兵卒扩增,陆师几大战兵营则反而精简了部分兵力。

不过,战兵营的营兵精简,并不代表整体兵力就未曾扩增。

事实上,陆师营兵大增。

秦明将麾下陆师战兵,分为了两档,一档为三大精锐战兵营。

即儋州武威营,营兵一千五百。

崖州营,营兵一千五百。

琼州府府营,营兵一千八百。

二档则为七大守兵营。

即感恩营,守兵三百

昌化营,守兵二百。

临高营,守兵三百。

澄迈营,守兵三百。

万州营,守兵五百。

乐会营,守兵三百。

文昌营,守兵五百。

另有神机营,辅营(工匠转运营)二营。

其总兵力高达八千人。

若是加上水师兵卒两千四百人,总兵力将达到万余人。

然显而易见,一下子将兵力扩增一倍,显然是无法做到。

秦明也只能先将各营兵制数额定下,在任命完各营守备或千总后,便召集了麾下几大参将,商议休整及备战之事。

当下,已是永历十五年十月中旬。

秦明记得,十二月,缅王就会将永历帝交给远在滇南的吴三桂。

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那位永历帝必须要援救。

然如何援救,却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毕竟远水接不了近渴。

好在还有时间。

若是他能在十一月下旬,与张煌言部,龙门义师及延平郡王发起攻打潮州府、广州府战役。

一旦再歼灭鞑子万余兵力,甚至围攻广州府城所在,并攻陷府城。

两广必定将“天塌地陷”,远在北都紫禁城的那位小皇帝,也必然会考虑调派兵力驰援。

而能调的兵力,环顾四周,浙闽之地肯定不行。

湘赣之地,兵匪多如牛毛,土司起义军也时常袭扰鞑子官府所在城池,这两地鞑子驻军肯定也不能动。

而川贵之地,更是如此,鞑子在此地的兵力本就不多,应不会考虑从此地调兵。

至于更北的荆豫之地,因夔东十三家存在,鞑子武昌驻军更不好调走。

而金陵一地,就更不可能了。

如此长江南岸,能调动,也必须要调动的大军,就只剩下了滇地吴三桂部了。

一旦调走吴三桂,甚至是调遣吴三桂亲自领兵东出两广,这势必能大大缓解晋王压力。

到那时,就有可能改变缅王交还永历帝的决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