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和几万西军将士的命都是苏石派人救下的。现在他们都退回到了赤塘关,那谁知道西夏军找不到他们之后,会不会向苏石展开进攻。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出兵救苏石,绝不能看着恩人落难。
两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包拯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把目光落到了最后一人吉朱的身上。
说起来,四人中,吉朱的身份应该是最低的。
他甚至都不是大宋的官员,只能算是苏石的护卫而已。
但很多时候,身份高未必就一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是现在,苏石并不在这里,吉朱便可以代表着苏石。
他说的话,就等于是苏石说的话,他做的决定就等于是苏石做出的决定。
同理,他的态度,就等于是苏石的态度。
见到包拯的目光看向自己,吉朱露出了坦然的一笑道:大军刚突出了重围,现在还是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再说。
不战?包拯听懂了话中的意思问着。
不是不战。吉朱摇了摇头道:是现在大军太过疲惫,现在出击,根本无法发挥出全力。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在战场上消灭敌人,还是要先休息好了再说。
我们已经休息好了。王信开口了。
从三族入侵到现在,他一直在被动的防守,或是说挨打,现在他是急于想要立功表现一下。
不!你们并没有休息好。很多将士身体还没有完全的恢复,大军的士气也非是处于鼎盛状态之中。ap.
吉朱摇了摇头,看向着王信,以着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着。
如果说,自己还是在西军当一个营指挥使的时候,面对王信这样的大将军,他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
即便以苏石的身份,就算是现在成为了从三品的忠武将军,可真要面对王信的时候,官阶上还是要低一等,也没有办法去质疑对方的决定。
可现在苏石并不在。
吉朱又不算是北军中的一员,面对王信的时候,他反倒可以更从容许多。
而在说完这句话后,吉朱就将目光放在了包拯的身上,想要看看他是不是支持自己的决定。
就在不久之前,吉朱与苏石通了话,他得到的命令是尽量的配合包拯的行动。但话在最后,苏石还是没有忘记说上另一句话,遇事只要自己是认为对的,就去争取,什么也不要怕。
没错。
苏石与包拯现在是一伙的。
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石本人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包拯。
但这并不能说,面对着包拯的时候,苏石就会一味的迁就,或是说言听计从。
包拯不是后世来人,他的思想停留于当世,也可以这样讲,他的内心中还是文臣的一员。
私交是私交,军事是军事。
苏石不会因为自己尊重包拯,就全都听他的安排。
倘若包拯接下来有自己的想法,且还是和苏石背道而驰的话,那他并不介意自己单干。
包拯是应苏石之请来到了北境不假,可这并不能代表,对方就对自己言听计从。
苏石也没有做这样的奢望,他只要包拯不破坏自己的计划,不碍自己的事就好。
是的,苏石就是这么一点点的要求而已。
在苏石的眼中,朝廷不干涉自己对付三族就是最大的支持,想来也是有些可悲。
吉朱听懂了苏石话中的意思,这一会看向包拯的时候,也是有意在试探对方,看看这位新上任的枢密使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如果不合自己的心思,不合少帅的意思,对
不起,他就不会执行军令。
反会带着五千黑骑现在就离开。到时候杨文广所率的六千先锋军是不是愿意留下来,吉朱也不会强求。
吉朱能认清自己的位置,他不是宋军将领,他只是苏石的家将而已。
吉朱否定了自己,这让王信的脸色有些难看。
若非是对方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话,这一会他就要以老欺少了。
当看到吉朱的目光看向包拯的时候,他的目光也一同转了过去,他要看看,包拯会做什么样的决定。
没有让人去等久,包拯便开口了,本官也认为大军刚刚突围,是应该好好休息一下。这样,还要麻烦吉将军,派出足够的斥候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但若有人来犯赤塘关,我们也能早有准备。
包拯开口就支持了吉朱,这让后者十分的满意,也很高兴的答道:请包大人放心,有我们在,异族就别想着可以发起任何的突袭。
这一幕落在了王信眼中,尽管他还有些不甘,但终是没有说些什么。
诚如吉朱所说,他手中的一万两千北军的确很疲惫。
就算是入了关睡了几个时辰,但长久来的围困可不是休息这么一会就可以抵消得了。
既然包拯也想让他好好休整一下,那就先休整好了。异族入侵不可能现在就回去,仗还有的打。只要实力还在,就不怕没有立功而证明自己的机会。
狄青同样没有说什么,他的西军是真得需要休整。
仅是伤员就有八千之众。
这些人不全都是重伤,有一些受的只是伤轻,只是无法休息之下,伤势才不断加重。
现有有了定安的环境,好好休整一下,至少一半以上人可以重回战场之上,这样的话,等于他们西军的实力也就有所增强,那个时候在去报苏石的救命之恩好了。
包拯的支持,吉朱的坚持。赤塘关内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有的只是关外一些个飞鹰小组们在活动着,监视着异族的举动而已。
忻城西北方向。
一早起来的苏石,生龙活虎。
昨天晚上的突围之战,苏石一直在关注着,一直用对讲机与附近监视战场变化的飞鹰中队进行着联系。
直到听说王信与狄青都突围成功,并与从赤塘关涌出的包拯所部顺利会师之后,他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到大帐中休息。
或许是因为有系统的原因,苏石一天只需要睡上两个时辰,便可以精神奕奕。
等到苏石再度睡醒而来,不过才是上午八点左右,而这个时候,整个战场上是出奇的安静。
昨晚一战,结果是出了西夏与辽军的意料。
两个已经放在碗中的肥肉就这样飞走了,想必他们现在还有些不太理解。
吃了大亏的两军,现在考虑的是如何重报此仇,或是说怎么对付自己。而眼前战场的宁静,不过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而已。
大家都因为战场的突变形势在进行着调整,借着这个无人针对的机会,苏石起来之后就下了第一道命令,那就是退,重新退回到石鼓山中。
尽管昨晚一战,吉朱他们得手了,成功救出了狄青与王信所部。
但苏石不会就此而轻视了西夏军与辽军。
之前打败了蒙骑,也是借助了地形之利,外加对方轻敌所致。
经历了这些失败之后,想必不管是西夏军还是辽军,都不会在轻敌了,苏石就不能在存着侥幸心理与之一战。
刚刚,留在辽境的斥候已经传回来了消息,辽军五万援军已经向由北向南而来,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出现在大宋北境之事,他们想
的就是把自己拖在这里一战,而不是把辽地当成战场。
吃了两次亏之后,辽军也变得聪明了起来,苏石就更不能大意,退守到石鼓山中,便可以一变而应万变。
石鼓山的背后,此时是连绵大山,并不适合大军团的作战,一旦不敌的话,苏石便可以率军退回到那里,如此异族想要对付他,难度上就会大上许多倍。
说到底,实力不如人之下,苏石采取的就是一个拖字决。
说来可悲,明明战场就在大宋北境,但现在的大宋却没有再派援军的意思,一切都要靠着自己,苏石每行一步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苏石在军中的权威极重,一声令下,大军便开始迅速后退。
等到西夏与辽军的斥候发现苏石大军的动向,并向各自军中汇报,两支大军派人来追的时候,苏石早已经穿过了程侯山,过了忻口寨,大军先锋入了石鼓山中。
苏石的突然后撤,打了辽军与西夏一个措手不及。
直到此时,他们还弄不清苏石到底想要干什么?
难道这一次的后退又是一个陷阱,一个圈套不成?
实在是苏石屡出奇谋,已经把他们给打怕了。而在没有弄清苏石的真正意图之前,谁也不敢全力去追。
这就给了苏石以时机,用了两天时间,大军退回石鼓山,并迅速开始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宁死也不后退一步。
这在苏石眼中看来,不过就是莽夫之言。
打得过当然要打,而打不过当然要撤。
只要主力仍在,随时可以东山在起,这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选择。
大宋北境之西,早已经被三族给蹂躏个遍。真正剩下的百姓,已经是十不存一,且还都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去。
这样的无人烟地区,在苏石看来,可有可无。至少是没有必要为了守住这样没有任何价值之地而留下来与强敌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