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上游产业

前世的陈强,可以说是老陈家这一代里最高的一个了,175厘米,在一众身高160的表兄弟表姐妹当中,绝对的优秀了。

这可能全依赖他初中时候喜欢上的运动——篮球。

一开始他也没想到还能突破基因限制,小孩子才没想那么远。

纯粹是因为打篮球在《灌篮高手》风靡的时代,它是一种时尚,也是最能吸引女孩子注意的活动。

“出风头”是这个年龄男孩子最爱干的事,没有之一!

在球场上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总能引来场边悦耳的尖叫声,这个,才是枯燥学习中最好的调节剂。

不过这一世,他真的只想长高一点,体质好一点。

再说,他也没那个时间去跟一群小屁孩儿抢球,虽然他自己也只不过是个小屁孩。

身体素质不咋滴,但眼光臭高!

最后在租住的房子里焊了根单杠,打算每天早上起床先做几个引体向上再去学校。

不过,头一个星期,他是一个也没拉上去,吊个二十秒已经是极限。

陈强也不急,坚持下去就好,肯定要比前世高一些的。

初中的教学速度跟小学比起来,那就骑车和散步的区别。

还有一个月才期末考,但是初一上学期所有的课程已经全部上完。

接下来,就是复习、刷题、考试。

同桌大概是憋着劲呢。

大概是其中考试受到的打击已经成功的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了。

每天在教室都是低着头,不是看书就是做题。

抬头的时候,也一定是在看黑板。

遇到过好几次,张俊芳就连走路,都是拿着英语课本儿再背单词。

陈强也不得不服,这个年龄就能如此自律,将来也差不了。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大部分人都没能完全适应这样的快节奏,但是期末考试已经即将来临。

伴随着考试,那也是新一轮的排名,还关系到这个寒假能不能在家当大爷。

大部分人似乎都少了平日里的嘻嘻哈哈,讨论的话题从明星八卦变成了数学英语。

即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都变得老实了许多,尽量不在教室里制造混乱了。

全县一张卷。

老师们应该比学生压力更大些。

平日里对自己的形象一丝不苟的牛魔王,也有头发蓬乱,被发现穿错了袜子的时候。

只有陈强一个人,还是那么淡定。

前后加起来都四十好几的人了,再跟一群小屁孩儿一样搞得紧张兮兮的,丢不起那人。

再说了,这种降维打击,他还能输了,那岂不是让老天爷看笑话。

他这会儿满脑子都是在做明年的规划。

凉城是山区,农场的规模必定受到限制。

加上交通不便利,农产品又有季节和保鲜等各个环节的制约,暂时不可能做大。

按照现在的种植规模,已经足够供应凉城所需。

但是,农场一开始就是冲着配套上游产业打算的。

所以明年农场的主要任务就是拿下状元山的荒坡。

状元山是凉城城边最大的一座山。

传闻当年山上有户人家出了个状元,由此得名。

最高处比城区海拔要高出约一千米,整座大山般环绕在凉城西南方向,距离陈强家不算远,可以说是出门见山。

山脚部分多是附近村落的责任地。

山顶和山西面是国有林场,有大量珍稀的针叶林。

为此也兴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盘山公路,并排两辆小货车问题不大。

东边半山腰,却是当年开荒后又被废弃的荒坡,灌木丛生,如今已经成了孩子们掏鸟窝挖野菜的乐园。

也就在今年,市里有人下来考察,估计是回去的报告里提到了这个情况。

没多久乡里便下了文件,让各村村委负责承包出去。

这年头,自己家的地还忙不过来呢,有谁愿意花一亩地五块钱的承包费用去开荒山呢?

好几个月过去了,愣是没人愿意承包。

弄少了,上山下山不够折腾的,弄多了,农村人也没那个经济实力,城里人更是满脑子开店卖货整现钱。

一亩地一年五块钱,承包个二三十亩,那就是一百多,这还是地钱。

开荒靠自己肯定不行,山坡也无法使用农机,那就得雇人,得给人开工钱吧。

既然是山坡,就没法儿种水稻,改梯田的成本更高不说,还要考虑水源的问题。

所以,就只能种玉米土豆这样的农作物,这种子肥料又是一大笔开销,不能细算。

种果树是个好方向,但是需要好几年才能挂果产生经济效益,这又难住了大部分人。

搞来搞去,最终承包的就只有几个带头的村干部,一人租个十亩地完事儿。

租下来后,也不开荒了,找几个人,灌木丛林打窝子,种下耐旱的栗子树完事儿!

可是陈强清楚,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后都发了财。

只是以这时的人的眼光,看不到那么远。

凉城高速火车通了后,旅游业一日千里。

一到夏季,来凉城避暑的外地游客数量直逼本地土著。

那时候的凉城,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而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俯瞰整个凉城的状元山,充斥着大量的民宿、农家乐。

每年只忙三个月,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一些原本租了地,中途又放弃了的,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了。

传闻一些好地段,转让的价格能到十万一亩,再想想那点承包费,真的连毛都不算。

陈强看中这里,倒不是为了囤地,那只是他规划中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然,这是重生后,个人格局变了。

重生前,他一样对着门口的大山垂涎三尺。

不得意的时候,总幻想着自己要是当年搞个几亩地,开个农家乐,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不过现在嘛,应该是不会逃出他的五指山了。

五块钱一亩的荒地,他要挑最好的地段,拿下千亩荒坡。

然后签下最长的五十年承包合同!

目的只有一个,种水果。

别看现在的果价低廉,那是供大于求。

可以预见的,龙潭厂未来十年都会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期。

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整个凉城种果树的不少,但都是散户,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之前采购的时候,他还特地统计了一下。

跟龙潭签供应合同的果园,加起来约有五百亩。

明年第二条生产线过来后,产能足够拿下整个县城的秋梨产量,那时候,不仅是梨价,其他水果恐怕会上涨。

农户虽然淳朴,但不傻,一年两年的反应不过来,到了第三年了就该坐地起价了。

那合约其实没多大约束力。

你说去收,人家一个果树欠收,就能把你怼回来。

做这行,原材料不在自己的掌控中,那就是白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