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广、四川到江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孙庆丰的故事只是无数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四处都弥漫着百姓的苦难。
新化县的知县程志,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文告,眉头紧锁。自从督师杨嗣昌下令就地征粮以来,百姓们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为了生计,许多人不得不忍痛卖掉祖传的田地。
而那些地主们则趁机压价,百姓们只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田地。更有甚者,那些租田为生的百姓,其境遇更是凄惨。仅新化县,就有八户人家因无法承受重压而选择自缢……
程志对此深感痛心,但无奈这是上级的死命令。杨督师明确表示,若不能完成征粮任务,今年的政绩考核就别想及格。
这所谓的政绩考核,是吏部每年对地方官员的一次评估。成绩优异者可以升迁,平庸者留任,而表现不佳者则可能被免职或调任至更偏远的地方。
虽然粮食最终如期征收上来,程志的官位看似无忧,但上头又下了一道令人为难的命令:将征收的粮食中的三成卖给粮商,换取金条。
程志心里明白这其中的猫腻,但他却感到十分为难。这些粮食可是百姓们的救命稻草啊!
如果卖给粮商,他们必定会趁机抬高粮价,让百姓们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来购买高价粮。
然而,这些粮食原本就是百姓们辛勤耕种的成果!
程志虽然看重自己的官位,但他也深知这样做有违良心。因此,他一直拖着没有执行这个命令。
“知县大人,侯知府来了,正在前堂等您呢!”县衙主簿急匆匆地跑来传话。
程志闻言长叹一声,他似乎已经预料到了侯知府的来意。
当他来到县衙大厅时,只见侯知府吃得胖乎乎的,满脸堆笑地站起身来迎接他:“程县令啊,怎么还得让我亲自来请你呢?”
侯知府的话语直截了当,其他几个县的县令早已完成了任务,唯独程志一直在拖延。
“侯大人,您误会了,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我一直在外面忙着督促征粮的事情。”程志连忙解释。
“那现在总该忙完了吧?别怪我没提醒你,新化县可是个肥缺,盯着这个位置的人可不少呢!”侯知府笑眯眯地提醒道。
程志沉默了两秒钟后,终于开口道:“下官会尽快办理,三日内一定完成。”
侯知府见程志终于答应,满意地点了点头:“卖粮的金条,你留下一成,剩下的交给我来处理。”
程志皱着眉头,内心十分挣扎。最终,他站起身来坚定地说:“知府大人,下官的那份就不要了。”
只要政绩考核没问题,程志并不想赚这份百姓的血汗钱。
侯知府闻言瞥了程志一眼,皱了皱眉头:“坐,坐下。”
程志不知所措,只好重新坐回座位。
侯知府喝了一口茶,脸上再次浮现出市侩的笑容:“程知县啊,咱们得学会随和点,要有大局观。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布政司的诸位大人怎么拿?布政司的诸位大人不拿,你我怎么能往上爬呢?”
侯知府的话语意味深长,他虽然不认同程志的做法,但却很欣赏他的为人。想当年,他刚考中进士担任县令时,也像程志一样满腔热血,想要为百姓谋福祉。然而,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八年后,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充满腐败的地方,清廉往往意味着有罪。于是,他学会了妥协和变通,最终从侯知县升任为侯知府。
见程志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侯知府心中大石终于落地,再次叮嘱道:“切记,三成粮食务必迅速换成金条,此事刻不容缓。”
……
荆都,湖广军营的中军大帐内,一桌由万历朝御厨亲自烹制的佳肴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布政司左布政使陈广特意派来的大厨所作。然而,帐内只有督师杨嗣昌一人,他手执各地军情,面对满桌美味却毫无胃口。
与流寇的决战已至关键时刻,均州一战,杨嗣昌率领的十一万大军将李自成的六万大军击溃,李自成如今士气低落。只需再将其聚歼,便能大功告成,接下来便只剩张献忠那四万人马了。
此事交由三省总督熊文灿处理,熊文灿因杨嗣昌的举荐而受重用,他的高位皆因杨嗣昌在天子面前的美言。杨嗣昌与熊文灿政见相投,又同受东林党人攻讦,二人相互扶持,在官场中站稳脚跟。
然而,在流寇问题上,两人却存在分歧。杨嗣昌主张坚决剿灭,以正视听;而熊文灿则倾向于招抚,认为给予流寇土地便可避免战乱。熊文灿手握八万大军,将张献忠部包围在谷城,却围而不攻,据称张献忠已同意招抚,正在商讨细节。
杨嗣昌虽对招抚不满,但并未严词斥责。张献忠的马军速度极快,一旦突围便难以追捕。杨嗣昌深知,除非能一次性将张献忠部全歼于谷城,否则让其逃脱将后患无穷。因此,他虽不满招抚,但也只能暂时接受。
这时,军需官走进大帐,下跪禀报:“督师大人,勋阳府、襄阳府、夔州府的加征粮食已运抵军营,其他地方因路途遥远,还需几日。”
“共计多少?”杨嗣昌用筷子夹起一根鸡舌,淡淡地问道。
“共计四十六万石。”军需官迅速回答。
“给曹变蛟送去六万石,命他严防右路,确保李自成无法逃至江西。告诉曹将军,十日后决战,他为前锋。”杨嗣昌吩咐道。
书记迅速记录军令,小心翼翼地盖上杨嗣昌的印信,交给军需官。曹变蛟虽只有一万多人,但都是能征善战的边军,且曹变蛟本人勇猛无比,每战必冲锋在前。
“再给左良玉军送去十万石,告诉他,此战有功者必赏,不尽责者必诛!”杨嗣昌继续说道。对于左良玉这个兵痞,他虽不满,但左良玉手中握有四五万人马,不得不重用。
为了这次决战,杨嗣昌提前一个月便命令三省布政司开始征粮。他深知加征可能带来的后果,但为了消灭流寇,他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数年,流寇终于被围堵在湖广。他绝不能因为缺少粮草而错失良机。
只要消灭了流寇,他便能向天子请功,为三省百姓免去一年田赋作为补偿。同时,他也能为父亲报仇、为自己雪耻,让朝廷和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只有他杨嗣昌才能击败强敌、振兴大明。只要消灭了流寇,东林党人也不敢再轻易给他使绊子。天子必将对他言听计从,他也必将因此千古留名。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前提——消灭流寇。为此,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