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你看懂了吗?#】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讲述汉献帝时期,三国建安年间,庐江府发生的一个缠绵哀婉的故事。】
三国时期的人又全部都竖起耳朵来了。
【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庐江府小吏焦仲卿成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
【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
【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十几天的时间,当地的县令就上门为他家的三儿子提亲,但刘兰芝说起了与前夫的誓约,让母亲拒绝了对方。】
【但过了几天,没人又去而复返,这一次是太守李术有意结交当地豪门望族,所以为自己未婚的五儿子向刘家提亲。】
【刘兰芝同样推辞掉,但是趋炎附势的哥哥却感到不满,逼他一定要改嫁。】
【刘兰芝的母亲本来是想帮女儿的,可惜她家家风与焦家不同,焦家是母亲说了算,刘家是儿子说了算。】
【没办法,刘兰芝只好应承,这时忙于工作的焦仲卿从别人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连忙请假回家。】
【实际上跑来责备刘兰芝不守信用,背弃他们之间的约定。】
【刘兰芝不服气,二人一番争执,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最后的结局是,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这个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爱情篇章。】
…………………………………………………
三国时期——
孙策一脸的懵逼:“公瑾,我记得安排去庐江的太守,就是叫李术吧。”
这个事情该不会已经发生了吧?!
周瑜:“我已经让人立即出发,去庐江打探消息了,希望还来得及吧?!”
在后院的孙尚香:“母亲,刘兰芝和焦仲卿真的好可怜啊,我一定要让大哥帮帮他们?!”
此时已经归家,被县令提过亲的刘兰芝,看着天幕上未来他和丈夫的结局,原本坚强的他,顿时嚎啕大哭。
另一个当事人焦仲卿,则正在忙碌,所以并不知情。
焦母则是已经后悔将刘兰芝赶走了,他从来没想过他儿子会那么倔强,倔强到不惜殉情的地步。
他咬牙的想了想,大不了为了儿子,他亲自去把刘兰芝接回来。
而刚刚有想向刘家提亲的太守李术,瞬间放下了这个想法。
毕竟当地的豪门望族,不一定非刘家不可。
原本不知道也就算了。
现在天幕将整件事情因果原原本本的披露出来,若他还是想跟之前一样与刘家联姻,那无疑是告诉大家要逼死那对夫妻。
这恐怕会对初来乍到的他,岌岌可危的声望,很不利呀!?
评论区——
(无语)刘兰芝没做错什么,反正她婆婆就是看她不顺眼。
任何年代,寡妇独子都不是结亲的好对象,更何况还有个“小姑”,家里还没钱,还要儿媳妇日夜纺织,debuf叠满了!!!
你们以为这仅仅只是婆媳关系之间的矛盾吗?归根到底,其根本原因是焦家母子之间的矛盾。
你看婆婆这边对儿子的说法是“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显然婆婆觉得自己家世比女方高贵。
刘兰芝也口称:“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就算是自谦,她也是默认丈夫家是贵家,自己比较“野”。
但刘兰芝的哥哥,一听妹妹能再嫁太守第五子,态度则是:“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显然又不太看的上焦仲卿的门户。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果。
焦仲卿父祖是当过大官的,所以婆婆沉浸在旧日荣光里,觉得自己门户高贵,但是在刘兰芝哥哥看来,曾经的高官哪里比得上现在的太守实权。
焦仲卿因为父祖的余荫庇护当上了一个小官,然后老老实实上班,按部就班办事,回家后和妻子幸福甜蜜二人世界。
从焦仲卿展露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来,就是他对焦母所说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但是以焦母对于家世的骄傲来看,她必定是指望儿子有大出息,升大官,光宗耀祖,而不
是天天回家就围着老婆转。
这就是母子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原本母亲就是盼望着儿子有大出息,结果儿子却这么一说,那母亲不认为儿媳妇是儿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才怪呢。
刘兰芝愣愣的看着天幕,眼角还有泪痕。
原来是如此!?
赞同楼上的意见。估计这傻傻乎的两夫妻还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突然就要拆散他们。
从“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句话可以鲜明反应出来焦母的焦虑,刘兰芝的嫁妆那么富有,不缺钱呀,但就是要逼着儿媳妇日夜不停的干活。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是在逼儿媳妇吗?!
这同样是在逼儿子呀?
你看看你夫人都这么努力了,你作为丈夫的不努力好意思呀!
要上进啊,上进?!
这也就算了。
妻子跟他抱怨婆婆,他竟然直接跑去跟母亲对峙!这不就相当于让母亲知道妻子在背后埋怨吗!?
焦仲卿的情商真的是岌岌可危呀!怪不得他真的当不了大官。
已经被上司叫出来观看天幕的焦仲卿沉默了。
原来母亲不满的最终原因是他。
而且,后来焦母声称要为焦仲卿续娶的罗敷女。
罗敷不知道是实指还是虚指,这个形象流传最广的应该是陌上桑,一个采桑女拒绝使君
的故事,但是拒绝的理由也是夸耀丈夫,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我觉得这里指代夫荣妻贵,暗喻希望儿子奋发上进也是解释得通的。
哎呀!说的那么复杂,不就是想躺平的小两口遇上了卷王婆婆的故事嘛!!?
再加上小夫妻心态脆,被几方环境一压,觉得最幸运获得的爱情几个辗转就被摧残的拾不起来了。
这人世,无须怨无须恨,只是不想过了。
我甚至不觉得这故事是悲剧,人生终不得所愿+求仁得仁的综合结果。
古人是今人,今人也是古人,不管古今,好像大家的烦恼都没变啊!
哈哈哈,陆游的母亲也这么想,所以觉得儿媳妇不能劝诫夫君上进,而陆游科举失败也
一定不是儿子的错….
刘兰芝和沈婉实际上都是被男人不作为,然后还要再反过头来道德绑架女方逼死的,最后婆媳关系一带而过背了人命的锅。
对吧对吧,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感觉男方不行,窝囊废又没用,不喜欢他,男的有勇气自杀,不能管管自己妈,我也是真无语。
尤其是女方被休了之后,他让女方等他,我当时就气死了,
等?!
等到什么时候,你敢违背你母亲吗?等到你和你母亲重新挑的那个女生结婚吗?
最后还是他听见女方先死了,他才去自杀.。
还有女方也不咋滴。
我当时也很无语女方,你想死的话就直接死呗,非要跟别人结婚那一天自杀。
你婆婆欠你,你丈夫欠你,甚至可以说你哥哥欠你,但是太守家的五儿子不欠你吧?!!
老婆子作妖,丈夫不袒护又软弱。刘兰芝,重情重义,又太看重感情了,为这种男人自sha
真不值得。
我当时学的时候就觉得她有点傻,好好的一个有钱有地位的年轻又貌美的男子求娶,而且全家都欢迎她,逃婚自杀太亏了。
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还没到像宋朝那般礼教吃人的时代,妇女改嫁并无禁忌。
我要是刘兰芝被撵回家后,会非常开心的嫁给太守的儿子,然后过得很好很好,让那个老妖婆看看,是你儿子非我不可,不是我非你儿子不可。
当然也有可能是母胎单身的我不懂得爱情。
刘兰芝低头沉思。
是吧?是吧?姐妹!?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我看这句的时候就色心大起,能以娇逸形容的男子,绝对是男生女相清秀美丽的那种,性格也温和有礼。
不是长子,不继承家业,自有一番天真洒脱,我真的爱了爱了!!(色色)
李术的第五个儿子本人听到这句话,看着父兄投来的目光,脸色瞬间变红,整个人仿佛自身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
后世的女子怎么能这么轻佻?!!
李术满意地摸了摸胡子。
此番过后,他小儿子的婚事恐怕无忧了。
其他各个朝代的色女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虽然他们也同情刘兰芝和焦仲卿俩人,但也不妨碍他们欣赏美色。
各朝皮肤已经恢复正常的封建的腐儒,又在心里默默输出。
七出虽然在汉代已在礼制中出现,但未形成法律条文。就是你可以以七出休妻,但七出并
不是法律规定的休妻准则。
因此,你也不能说汉代规定几年无子可休,因为它压根也不是法律规定的条款。
但汉代确实有因为沉迷于妻子,而导致妻
子被休的。
比如班超,因为同事说他沉溺妻室,他就把老婆休了。
现在角度看,觉得就是找借口啊,这算什么理由?凭什么能以此休妻?但就是休了,这真是个理由。
是不是和焦仲卿休妻.和陆游休妻异曲同工之妙?
那个婆婆最终得偿所愿,逼离了小夫妻俩,儿子也死了,好了,她最后的指望没有了。
焦母慌慌张张的出门:“老身已经知错了,我马上就把兰芝接回来。”
焦仲卿也向上司请假回家,他打算回去把妻子接回家。
上司十分体谅的放了他七天假,让他处理此事。
如果是平时,上司当然没有这么大方,毕竟所有人都在忙,但是现在焦仲卿的事情,全天下的人都已经知道,恐怕都在盼着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看着焦仲卿远去的背影,上司不由得叹了口气。
但是他觉得这件事恐怕不会如众人所想那样完美大结局。
天幕上后世之人的言论,大多数都是批判焦仲卿懦弱无能,不求上进。
偏偏这个小子情商低,也不知有没有自我反思。
若还抱着跟之前一样的态度,那恐怕刘氏是不会跟他回家去的,就算幸运的跟他回去了,恐怕也有第2次别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