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章:打狗棒法

萧琴冷哼了声道:“既然如此,那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领教领教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

萧琴飞鸿剑一挺便跃了过去,那人没料到萧琴会突然动手,楞了一下,身子一跃,跳下马背,左手一探抓住了丐帮震帮至宝打狗棒,身子一侧便躲过了萧琴的一剑,萧琴瞧他身法灵活,心道:“好身法!”手下不停,正欲再攻。

那人打狗棒轻轻在萧琴的飞鸿剑上轻轻一点,那打狗棒犹如被涂了一层粘性的物质一般,飞鸿剑竟然被黏住了,那人脸上微微一变,显然也没料到萧琴内功如此之后,呵呵一笑,道:“小娃儿内功还颇有些根基,难怪这么狂傲,现在的年轻人难得看到这么狂傲的!”说着,打狗棒轻轻在飞鸿剑剑刃上一点,萧琴身子一震,后退了几步,方在站稳。

那人瞧他居然在自己一点之下,还能站稳,咦了声,脸上露出了赞赏之色,萧琴心下也大吃了一惊,心道:“想不到这老头,貌不惊人,内功竟到了如此深厚的地步,刚才若非自己将体内《逍遥游》的内功使将出来,只怕还真着了道,看来此人不可小视!”当下也不敢大意,横剑当胸,那人也不在意,收了棒子,呵呵呵一笑,道:“小娃娃,你刚才所说降龙十八掌是个什么玩意?是武功么?”

此话一出,萧琴顿时哑然,拜二十一世纪影视剧所赐,还道这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乃是丐帮震帮之宝,瞧这人手握打狗棒,定是丐帮帮主无意了,能使得打狗棒,降龙十八掌自是不再话下,是以这才道出了降龙十八掌的名号。

岂料,丐帮虽号称天下第一大帮会,盖天下历朝历代,无有不沦为乞丐之人,聚伙为帮,打抱不平,举止介乎正邪之间。至于宋末,丐帮帮主举抗金义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开创出一番事业,终成为武林泰斗。成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法一脉单传,以玉竹杖为帮主帮主信物。而降龙十八掌却纯属后世武侠大师的虚构的武功,历史上根本就不曾曾在降龙十八掌这套武功,此刻萧琴随口拈来,如何让那人不惊奇。

那人瞧萧琴不答话,还道是萧琴故意不说,冷哼了声道:“年纪轻轻如此蔑视长辈,当真是缺了教养,今日我紫火龙就替你父母管教管教,让你他日知晓如何尊重长辈!”说完,不再答话,后退一步,手中打狗棒被握在手中滴溜溜的一阵转动,口中跟着一阵念道:“恶犬回咬 快击狗臀 丧家之犬 黄狗追尾 幼犬戏球!”那紫绿色的打狗棒居然散发着一阵阵的杀气,顿时将萧琴周身各大要穴封死,萧琴吃了一惊,瞧这打狗棒所点的穴道,均在背脊中心,他虽不懂穴道,但颇懂医理,知晓紫火龙所的位置,乃人生重大穴位,一旦被棒端点中,非死即伤。

当下不敢大意,飞鸿剑舞动,张旭贴一一展开。顿时两端杀气隐隐升起。

众人瞧二人刚动手就如此激烈,丐帮一干众人瞧紫火龙如此厉害,纷纷叫好不已,站在一旁的郑和、朱能等人则面露难色,依他二人的眼光,不难看出那紫火龙的武功之高。

二人相斗了数招,紫火龙一个闪身,躲开了萧琴凌厉的一剑,突然将打狗棒交至右手,萧琴和朱能等人不明所以,一旁的观看的丐帮子弟则是人人露出了惊异之色,但很快人人脸显得意之色,片刻一阵呼喝上更是震耳欲聋。

萧琴虽不明所以,但瞧丐帮弟子脸色,心中定有古怪,不敢大意,飞鸿剑将张旭贴“横撇竖捺”四招一一展开,紫火龙面色沉稳,右手舞动的打狗棒一一化解,如此这般,二人又相斗了三四招,紫火龙忽然一声暴喝,打狗棒飞舞,化成了一团碧影,径自黏着萧琴的飞鸿剑,那竹棒有如一根极坚韧的细藤,缠住了飞鸿剑一般,任萧琴如何舞动飞鸿剑,却丝毫挣脱不得,这一下,萧琴大吃一惊,心道:“这丐帮打狗棒法果然厉害,看来后世的武侠小说也并非完全虚构“。飞鸿剑舞动了两下,又寻思道:”后世武侠小说,都说这打狗棒共有三十六路,乃是丐帮开帮祖师爷所创,历来是前任帮主传后任帮主,决不传给第二个人。丐帮第三任帮主的武功尤胜开帮祖师,他在这路棒法中更加入无数奥妙变化。数百年来,丐帮逢到危难关头,帮主亲自出马,往往便仗这打狗棒法除奸杀敌,震慑群邪。

打狗棒法名字虽然陋俗,但变化精微,招术奇妙,实是古往今来武学中的第一等功夫。打狗棒法共有绊、劈、缠、戳、挑、引、封、转八诀,“缠”字诀使用时,那竹棒有如一根极坚韧的细藤,缠住了大树之后,任那树粗大数十倍,不论如何横挺直长,休想再能脱却束缚,“缠”字诀是随敌东西。“转”字诀却是令敌随己,竹棒化成了一团碧影,猛点敌人后心“强间”、“风府”、“大椎”、“灵台”、“悬枢”各大要穴。这些穴道均在背脊中心,只要被棒端点中,非死即伤。“绊”字诀有如长江大河,绵绵而至,决不容敌人有丝毫喘息时机,一绊不中,二绊续至,连环钩盘,虽只一个“绊”字,中间却蕴藏着千变万化。刚才我同他交手,他以竹杖黏着我的飞鸿剑,看来定是这“缠”字诀无意了,想到还有‘戳、挑、引、封’等四诀,头皮一阵发麻——

多多支持,收藏票,求首订哦!今晚后面还有三更,回来的比较晚,小景昨晚工作至深夜,不从上传,还望各位书友们见谅,同时,手中又票票的各位书友们,也不要吝啬哦,都砸在这本书上吧,小景再次感谢各位书友们!

关于丐帮:

【后汉书·独行传】曰:「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後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龙城录】载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稽神录】有云:「安陆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鲁,遂至豫章,桓弄蛇于市,以乞丐为生。」

足见是先有乞讨的行为,後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东京梦华录】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所谓规格者,大概是指穿著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要尽规定的义务。

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证明在宋代丐帮已然成气候,是具有某种程度组织规模的社会群体。「这般丐户,小心低气,服著团头,与奴一般,不敢触犯。」想见当时的丐帮纪律严明,丐头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仅象征权力,还可以执行帮规,惩治违规的乞丐。

丐帮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是有丐帮的存在,当然丐帮帮主没有打狗棒,也不懂降龙十八掌,但丐帮势力其实很大,以下是节录内地学者周德钧先生所著《乞丐的历史》

从文献史料上看,宋代确乎有丐帮之活动,在当时的城市中,尤其是通都大邑中,作为丐帮首领与标志的帮主——“团头”之名即已出现,宋元话本及稗记小说中多见“团头”一名,最典型的就是《今古奇观》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节的记载:南宋初年的杭州城中,有一位世袭了七代的丐帮帮主——“团头金老大”。他管辖著杭州金城的乞丐,收他们的例钱,给众丐的生活相应的照料,“金团头”俨然族长、宗老一般,在乞丐中享有相当的权威,借著众多乞丐的供奉,他挣了个“廒多积粟”、“囊有余钱”的殷实家境,以至“放债使婢”,虽不是城中首富,也是数得著的富家了。

既然有了帮主,当然就有丐帮。故而,丐帮之形成于两宋时期,当无疑义。而社会史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丐帮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的秘密会社的发展历程是大体一致的,即它们大都形成于两宋时期,发展于元、明时期,大盛于清代及清末民初之际。

宋代的丐帮大体以名都大城、集镇里社为聚集活动中心,他们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组织,多数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群体特征,元明时期亦大致如此。

丐帮之大量涌现,并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那是清中后期以至近代的事了。清中时以后,丐帮见诸文献记载者,在在可见。其名目之多,内容之广,远在其他帮会组织之上。综观各类文献所载,可知当时丐帮因地而异,而且多与黑道有染。例如湖北的“罗筐会”,江西的“边钱会”,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界地方的“花子会”、“食巴会”等等都是那时典型的丐帮。(参见《大清律例增修统集成》卷三十二)

清末民初之际,丐帮组织更趋发达,几乎每一地区,尤其是通都大邑,都有相应的乞丐组织。如北京的丐帮有“蓝杆子”、“黄杆子”两支。“黄杆子”系由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所组成,是高级乞丐的组织,丐头则由王公贝勒充任。“蓝杆子”是普通乞丐的首领。在河北西南、山东西北部分布著一支规模庞大的丐帮,名叫“穷教行”。有时又称为“理情行”,其内部成员有死捻子、活捻子和杆上之分,“穷教行”帮中有派,如死捻子又分为韩门、齐门、郭门。在吉林海龙一带,丐帮有“大筐”和“二柜”两种,“大筐”由瞎、瘸聋、傻、哑、瘫等残病乞丐组成,“二柜”则由一般乞丐所组成。无锡的丐帮有“流门”、“矗门”两支,“流门’包括医、卜、星、相、地理、书、画、棋、说书、弹词、铎、募化、花鼓、唱莲化等“乞丐”所组成;“矗门”又分东行、西行两类,江湖上有“三十门大矗,七十二小矗”之说,大抵也是一些*江湖技艺和贱役苦力乞食的乞丐所组成。泉州的丐帮分为本地丐、外地丐。开封的丐帮称为“穷家行”或“杆上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丐帮有“三江”、“两湖”的派系之分,例如汉口的丐帮多属西湖派系,派下有门宗,门宗下又分“字”,可谓枝繁叶茂。广州的丐帮规模也属可观,名曰“关帝厅人马”,其组织网络以广州为中心,影响所及,直到附近南海、番禹、东莞、顺德等县。重庆有聚集在洪岩洞的丐帮,云南的丐帮则称为“舵”上,帮主曰“舵头”,其组织形式与名目与哥老会颇有渊源。兰州的丐帮称为“砂锅子”,丐头叫“万师父”,也曾繁盛一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