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这笔钱哪出啊九更

既然来书店一趟,刘青山当然要好好逛逛,等徐校长领着刘银凤他们离开之后,刘青山又采购了一些图书。

有些是买给老四老五她们看的儿童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农村种植养殖,或者防止病虫害的科技书籍。

其中一本是养殖奶牛的,刘青山很感兴趣。

满满地装了一,也算是满载而归,跟着他又去县里乳品厂跑了一趟,回到家的时候,家里都吃完晚饭了。

饭菜都在锅里,看到他回来,大姐就挺着大肚子,要去给他端菜端饭,赶紧被刘青山给拦住。

大姐再有半个多月就到预产期,平时多溜达溜达就好,干活什么的,还是算了。

“没事儿,哪有那么娇气。”

刘金凤看到弟弟自己动手,还有老四老五捡碗端菜的帮着忙活,嘴里就忍不住抱怨。

自从过年之后,家里啥活都不许她干,这忙惯了的人,还真不适应。

“大姐,我们啥都能干。”

老四朝着大姐呲牙一笑,结果小短腿儿绊到门槛子上,手上端着的帘子,一下子就摔在地上。

帘子上的大饼子滚落地上,人也摔了个大马趴。

唬得刘青山赶紧把她拉起来,扑扑衣襟上的灰尘,然后发现老四的嘴唇有血迹,仔细一瞧,地上赫然有一颗牙齿。

这是把牙都磕掉啦!zusi.org 狐狸小说网

刘青山心里一抽抽,却见老四没事人似的,咧嘴一笑:“这颗牙都活动好些天啦,真碍事,终于掉啦!”

她和山杏,可不是正到了换牙的年龄。

刘青山这才安心,舀了点清水,叫她簌簌嘴,老四还朝他呲牙笑呢,露出来一个大大的豁牙子。

山杏则从地上捡起那颗牙:“是下牙,那要扔到房顶上去。”

按照当地的风俗,小孩掉下来的牙齿,也不是随便乱扔的,这是有讲究的。

一般呢,上牙掉了,要扔到门槛子下面;下牙掉了,则要扔到屋顶上。

因为上牙往下生长,而下牙则往上生长,估计是希望新牙都能顺利长出来吧。

可是扔屋顶那么高,万一牙齿真长得那么长的话……

小老四还真拿着自己褪下来的乳牙,站到当院,小嘴里还叨叨咕咕的好一阵。

然后小手一扬,把牙齿扔到屋顶。

咔嚓一下,刘青山也摁下快门,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画面中,老四扬着小手,咧嘴笑着,露出了大豁牙子。

不知道她长大后,再看到这张照片,内心会作何感想?

刘青山这才进屋吃饭,山杏帮他盛了一大碗苞米碴粥,玉米饼子也用菜刀削了一层,把表面粘着的灰尘切掉。

就着土豆炖白菜,刘青山吃了个肚圆,粗粮大饭儿最养人呢。

第二天,他从山上练武回来,大头就到了他家,叫他去村里开会。

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老支书和张队长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张罗,安排今年的发展大计。

等刘青山到了队部,已经来了二十多人,都是各家各户主事的,还有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

像拐子爷爷等人,都赫然在列,还有刘青山的爷爷刘士奎,也在这呢。

会议还没开始,大伙正闲聊呢,刘青山打了一圈招呼,然后就向车老板子询问道:

“老板叔,昨天赶集抓猪崽,抓了多少?”

猪场的育肥猪都出栏,母猪也都没下崽,总不能闲着,所以决定先购买一批养着。

等再过几个月,基本上就能自给自足。

“别提了,就抓了两窝,还死贵死贵的。”

老板叔一说起这个,就满脑门子官司,同样表情的还有张杆子,嘴里也一个劲埋怨:

“老板子,你还能不能干点啥了,猪场都没猪崽养,俺这一天天闲得慌啊!”

现在就是没流行“闲的蛋疼”这句话,否则应该就是张杆子的真实写照。

这个可不是因为没媳妇,而是尝到了养猪赚钱的甜头之后,真闲不住啦。

这种话从原本的懒汉张杆子嘴里说出来,叫大伙还真有点哭笑不得。

换成往常,肯定有人又要拿张杆子开涮,比如说他娶个媳妇就不闲了等等。

但是今天却没有人开口,或许是大伙也觉得:不应该取笑一个勤劳的人吧?

车老板子则朝张杆子摊摊手:“没法子啊,现在咱们碧水县,掀起养猪热,俺总不能给你生猪崽子吧?”

张杆子换上一副笑嘻嘻的模样:“你肯定生不出来,要不换成你媳妇试试?”

这货果然是“正经不过三秒”。

车老板子也立刻反击:“把你二姨叫来还差不多。”

斗了两句嘴,也觉得没意思,说起来,这股养猪热,还是他们夹皮沟引领的呢。

结果现在也变得无猪可抓,反倒成了受害者。

于是他又转向刘青山:“还是青山办法多,给出个主意吧。”

“咱们有大解放,就到周边的县城去买好了。”

刘青山知道,养猪的热潮,肯定要持续好些年呢,所以养猪场还可以考虑扩大一下,同时还要增加一些母猪的占比。

他们猪场有三十多头母猪,老母猪一年基本上就是两窝羔,平均每窝按照十只猪崽算,还不够自己猪场养的呢。

“对呀,明天去临县看看!”

车老板子一拍大腿,很受启发,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要是别的地方猪崽便宜,那干脆咱们就多买点回来,倒腾猪崽子卖,反正有车!”

在刘青山的影响下,大家的胆子也大了,思路也更加开阔,这些都是无形中的转变。

有了赶集的成功经验,对这种事,大伙也都不再有什么顾虑。

就连一贯担心投机倒把的老支书,都表示支持,并且定了几个人,成立个临时抓猪小组,明天负责跟车,专门搞这件事。

看看人来齐了,张队长咳嗽了一声,就宣布开会。

第一件就是把种植水稻提上日程,安排了两户人家,把大棚整理出来,准备育水稻苗。

土地和人一样,也是需要休息的,要重新翻一遍,补充肥料,空闲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播种。

考虑到二彪子主导水稻的种植,所以选的这两户,一户是二彪子家,一户是他家的邻居张撇子家,这样也方便管理。

这两家也都没意见,一来种水稻是村里的大事儿,二来合作社里也给补助呢。

这事比较简单,安排下去就完事。

第二件事,就是扩大塑料大棚的种植面积。

新棚子就不能放在村里了,而是要在村外的大田里直接修建。

管理上,也不能再采用一家一户的方式,而是专门成立一个劳动组。

这里面涉及到的事就比较多了,从征土地到人员安排,再到劳动力的具体分工,一样一样,都得安排明白。

等安排妥当之后,大头忽然站起来说:“咱们的塑料大棚规模扩大,俺想起一个问题,肥料肯定不够用。”

对呀,大伙恍然大悟,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猪场提供的肥料,顶多能供应村里目前现有的这些大棚。

大伙儿都是种庄稼的行家,当然知道土地不能缺少肥力,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绝对不是说说。

“大头说得对,而且能把事情想到前头儿,是块伺候田地的好料。”

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嘴里夸了两句。

算起来,刘青山和大头他们这些小年轻,算是村里的第三代,叫老支书看到希望,所以很是欣慰。

不过问题该咋解决?

张杆子眨巴半天眼睛,嘴里冒出来一句:“要不咱们还是多养猪吧?”

反正他现在是认准一条道,那就是:养猪养猪再养猪。

猪场的规模肯定要扩大,不过全靠猪粪的话,肯定也无法提供几十亩大棚的需求。

大家七嘴八舌研究一阵子,觉得还得重新开辟粪源。

张大帅就朝张杆子指了指:“杆子啊,看来你还得重操旧业,当你的铁勺大将军喽!”

想想张杆子赶着毛驴车掏粪的情景,大伙也都不觉莞尔。

不过没有人嘲笑:好像张杆子的转变,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不仅不会嘲笑,而且心里都还有一股尊敬。

张杆子也不含糊:“干就干,俺又不是没干过,就是有点舍不得俺的那些弟兄们。”

他嘴里的弟兄们,当然就是猪兄弟了。

看到大伙也没啥好法子,刘青山决定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站起身,还没等说话呢,周围噼噼啪啪的,就有人拍起巴掌。

“青山啊,大伙早都等着你拿主意呢。”

张队长笑呵呵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搞得刘青山还有点怪不好意思的,先鞠了个躬,毕竟在场的,除了大头之外,剩下的都是长辈,然后这才说道:

“俺的想法是,咱们要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养殖牲口,粪便肥田;田地里种植饲料,喂养牲口,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循环圈儿。”

这个很好理解,大伙都点头表示明白,车老板子也听出点意思:“青山,你的意思,还是要发展养殖业,多弄点造粪机器?”

大伙有点想笑,造粪机器可不是啥好话,是形容那些光知道吃不知道干活的懒汉,比如几个月前的张杆子之类。

但是现在的张杆子,已经摆脱了这个称号,所以他一点也不在意,反倒接过话茬:

“造粪机器的话,除了猪,就是牛啦,那家伙,一个大牛粪拍子,就赶上老板子你拉好几天的了。”

车老板子开始还认真听呢,结果说着说着就不正经了,于是气哼哼地还嘴道:“还够你吃好几天的呢。”

“别打岔,听青山继续说。”

张队长敲敲桌子。

刘青山就继续说:“没错,咱们就是要养牛,不过是养奶牛。”

说完,晃晃手里的一本书,是他新买回来的,封面上画着一头黑白花的奶牛,肚皮下面正哗哗地往下流着牛奶,就跟水龙头似的。

大伙眼前不由一亮,奶粉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高级营养品。

至于鲜奶啥的,大城市都供给不足。

在改开之前,奶牛场也是国营的,这两年倒是允许私人养奶牛了,可是老百姓的意识还没上去呢。

“听说,一头奶牛可挺贵的,比黄牛还贵呢?”

张队长望望刘青山,虽然合作社有了一万块的公共积累,不过前两天差不多都给张龙和二彪子带去买机械了。

就算他们耕田的大牤牛,一头也得四五百块,是绝大多数人家里最值钱的。

估计奶牛更贵,而且要养就不能是一头两头的,绝对不是小数目,这笔钱哪出啊?

刘青山当然早就想好了,笑了笑说:“咱们可以去银行贷款啊。”

又要贷款,年前才刚刚把贷款还上啊!

屋子里的人,全都瞪大眼睛,愣愣地望着刘青山,他们真不想拉饥荒过日子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