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党争爆发,孔寒友大战小昏侯!

次日。

金陵贡院的院墙上,金陵县考一千名童生的录取榜单,以红纸正式公布。其余皆不录用,自然也没有接下来去考秀才的资格。

数千上万计的儒生在贡院外,恸哭流涕,悲伤欲绝。

他们这才因科举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

可是,他们不服气啊!

既然是考试,最起码要公平吧。

如果考《诗》、《论语》、《春秋》..等儒书。

他们众儒生都经常读,所有人都读,自己考不赢别人,那就是任考服输。他们也没话说。

都怪自己笨,自己傻,自己记不住。

可是,选一些他们根本不看的农书、医书、墨书来考,两眼一抹黑,他们心里哪里服气啊!

这是非战之罪。

考砸了,不能怪他们。

怪谁?

当然怪小昏侯这个主考官,自己昏庸糊涂也就罢了,还要来害他们这些儒生。

“苍天呐!”

“小昏侯‘科举坑儒’,这是故意害我们儒生考不好!”

“找别人讲理没用,那我们去找皇上评评理!”

“走,我们告御状去!”

“对,这次科举大考,关系到我大楚百郡千县,十多万计的读书人,决不能就这样算了。不能任由小昏侯继续胡闹下去!”

“请求圣上,废全科!”

“取儒科!”

几名金陵名儒振臂高呼。

在他们的带头鼓动下,数百上千的儒生们无比的悲愤和悲壮之心,高声呼喊着,往皇宫而去。

要是不推翻小昏侯的全科取士制度,他们儒生哪有出头之日!

董贤良站在远处,望着众儒生们,心中悲凉。

去皇宫抗议,这是冒着巨大风险的。皇帝要是没生气,倒还好说。万一激怒了皇帝,怕是一片人头落地。

因为他之前的《阴阳灾异说》,想要以天灾警示人祸,已经让皇帝感到不快。甚至为此,差点和小昏侯冲突,被罢官。

小昏侯的反扑太过凌厉。

恩师为了保护他,不让他参加这次儒生大抗议行动。

只是让几位名儒带着数百上千名儒生们,去皇宫抗议,争取废全科取儒科。

...

早朝。

金銮殿。

众三公九卿,朝臣们位列朝堂,神情肃穆。

这是早朝,并非大午朝。很多王侯,并未入朝参加。

皇帝项燕然正在听金陵府尹王栩,关于金陵县考的奏报。

金陵城聚集了上万名的考生,在整个大楚皇朝都占了极大的数量。所以,从金陵城的县考,可以看出整个大楚皇朝的县考情况。

皇帝对这县考的结果,颇为感兴趣。

岁举也好,科举也罢,都是为了供他这大楚皇帝“取材”。能取材,便是好的制度。

皇帝很是期待,小昏侯的科举制,到底有没有效果。

忽然,宫外传来一阵阵的喧嚣声。

呼声之大,甚至隐隐传到了这宫殿内。

公车府公车令杨绛面色匆匆,手持这一本厚厚的万言书,来到金銮殿。

“何事?”

皇帝皱眉。

“皇上,千名儒生在宫门外跪地恸哭,并向公车府递交万言书,称这次科举县试,极大的不公。

所出的考题,大部分是他们从未看过的书籍。

儒生们称,考卷不公平,结果自然也不公平。

金陵儒生们请求,科举考试采用统一的书籍,并且‘废全科、取儒科’,请求皇上为天下十数万读书人做主。”

杨绛递上万言书急道。

殿内,众朝臣们脸色都是惊变。

上千儒生们聚集皇宫外抗议,虽然不是兵变,但也是重大事件。

这,几近于逼宫啊!

皇帝项燕然闻言面色一沉。

上千名儒生到皇宫外请愿,向公车府递交请愿书。这,在大楚皇朝的历史上,可是屈指可数的事件。

他不由看向孔寒友。

天下儒生看似松散,但是有主心骨。

那就是山东孔门,现任家主,当朝丞相孔寒友。

没有孔寒友这位儒派领袖的点头,金陵儒生们是断然不敢在宫门外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皇帝项燕然冷冷道:“主相大人,这是何意?有什么事情,朝堂上不能商议,非要上千儒生请愿,上万言书?!”

孔寒友深吸一口气,将丞相帽摘下,俯首叩地。

“皇上!”

“小昏侯主持科举大考,臣深感赞同。”

“但臣不赞同以全科取士。臣以为,考核的标准应该是治国大道,而非雕虫小术。

当以明习经学,为国求贤。

统一以固定的若干本经典书籍,作为科举考核的材料。

若是什么都考,那定然是学了一堆无用的杂学。

匠人学打铁,农夫学种田,凡此种种...这非辅佐圣上治理天下的官员所需之学,不应当成为科举考题。

官员,只需懂得治国为人的大道理便可。其它小术,无需样样精通。

臣求圣上,给天下儒生一个公平的机会。”

孔寒友痛声道。

他也不想出此下策。

可是小昏侯下手太狠了,科举制度废黜儒家,逼得他这儒派领袖,完全无路可退。

整个朝廷,御史台的御史们都不是小昏侯的对手。

他现在再不抗争,等四轮大考都考完,就晚了。

这全科取士一旦在大楚皇朝形成固定的规矩,儒家恐怕自此衰落。

他这孔氏家主,当朝丞相也白当了,与其成为儒家学派衰落的罪人,还不如抗争一把,失败了便挂冠而去。

“哦~!”

皇帝项燕然眼眸底下隐隐动怒。

谢胡雍这才刚刚主动“请辞”。他一口答应下来,让谢胡雍退了主相之位,不再成为庚子新政的绊脚石。

孔寒友也要以辞官,来逼他独考儒科。

真以为,他不会答应?!

哼!

孔寒友是朝堂上少有的儒官,其余九卿高官几乎都是门阀勋贵派系,一门心思只想着门阀的利益。

要不是因为他现在手下缺人来推动庚子新政,就凭孔寒友今日这番“逼宫”的所为,现在就让孔寒友辞官归野。

他还需要孔寒友做丞相位置上,推动新政。

皇帝项燕然深吸一口气,忍了,道:“孔卿之意,朕知道了。众位卿家,是何意见,都说来听听吧!”

“臣等,赞同丞相所言。”

“科举大考,当以思想为重!诸多杂学一起考,断然不可取。”

御史台的儒派众御史们。

可是,其余门阀派系的朝臣们却是沉默。

这次县考,门阀勋贵士子们占了大便宜,他们自然是赞同考全科了。

儒家生死,关他们什么事。

不过,他们没必要冲锋陷阵,跟丞相对着干。

小昏侯都还没发力呢,他们急什么。

“皇上。

科举考全科,是小昏侯的主意。臣也有疑惑,也不知。他为何坚持如此。”

御史大夫王肃拱手道:“何不听听小昏侯的意见?让小昏侯和孔大人,还有这宫外的上千名儒生们,好好讲一讲这其中的大道理?以解我等心中之迷惑!”

“不错!”

“既然主相大人和小昏侯有分歧,那就好好说一说,大家都听听。谁有道理,我等支持谁!”

众朝臣们立刻纷纷附议。

“也罢!传朕旨意,命小昏侯来皇宫,和孔大人、金陵儒生们好好论一论科举,究竟是儒科取士,还是全科取士。”

皇帝项燕然道:“摆驾司马门,朕和众卿一起在宫门外听一听,两位的高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