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多冷的隆冬

第202章 多冷的隆冬

战争旷日持久,从秋天一直打到隆冬。

凌冽的西北风肆虐着整个关中平原,又下了几场鹅毛大雪,渭水已经隐隐有了冻结的迹象。

大军迟迟不能取得战果,曹真很着急。

前线战场上,魏军已经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的进攻,士卒一如既往地悍不畏死,奋勇拼杀,但诸葛亮的防守却坚如磐石,稳健到几乎毫无破绽。

魏军毫无进展。

就像再凶狠的恶犬,面对一只豪猪,也是无从下嘴。

在此之前,曹真虽然知道诸葛亮绝非等闲之辈,但一直也只是视他为“外行人”。

毕竟诸葛亮一直都是负责内政,只有寥寥数次独立领兵作战经历。而他曹真却是戎马半生,一直都在领兵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而实际交手之后,曹真不得不感慨,天才就是天才。

天才一出场就是高手,需要很多经验才能成为高手的,只是普通人。

就像冠军侯霍去病十八岁便饮马酒泉,封狼居胥,令匈奴闻风丧胆。

试问霍去病又有多少的领兵作战经验?

曹真本想着等入冬之后,武功水冻结,蜀军再没有了依水阻隔的优势,魏军便可以一鼓作气,强渡冰河,杀至五丈原下。

只是,这个本来十分不错的计划,也随着后勤上的各种鸡飞狗跳的糟心事,也不得不胎死腹中。

自从长安城的蜀军出了这么一支骑兵,魏军的粮道便经常被骚扰,导致运粮效率大减,郿县邸阁从来没有囤积过超过十日以上的存粮。

曹真估计,在河道彻底冻结之前,如果不能运抵足够的粮食,首先撑不住的就是魏军,还谈何强渡冰河围攻五丈原?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之前,一大批魏军冬衣刚过潼关,在华山脚下被蜀军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导致很多将士至今还穿着单薄的军服。

曹真身披棉袍,亲自前往军营,安抚因没有御寒棉服穿而心生不满的将士们。

只见将士们身着单衣,手脚生疮,脸都冻得通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样的将士,温饱都快成了问题,如何能派上战场作战?

“大将军,我们不怕死,但要是冻死了,未免也太窝囊了吧。”

“大家手上都生了冻疮,刀枪都握不紧了,要如何上阵杀敌?”

人们看到大将军曹真亲自前来,七嘴八舌议论个没完。

“大家稍安勿躁。”曹真朗声道,“我知道天气寒冷,寒风吹在将士们的身上,却痛在我曹真的心上啊。棉服已经在路上了,可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听闻下游的渭水已经冻结,比往年要早了十几日,所以才耽搁了时间。但我已经命令后勤官走陆路运送,相信很快就会送到了。”

“至于这几日,大家就暂且在营中歇息,烤火取暖。我命令各营将军,不给你们派遣作战任务。”

士兵们听到曹真亲口这么说,于是不再牢骚,回到各自的营火边上。

只有曹真身边的军师杜袭知道,曹真这番话,几乎句句都在撒谎。

棉服是被蜀军烧了,新一批虽然已经发出了信去催,但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到。

杜袭抬头望了望冬日里惨白的太阳,低声道:“大将军,纸包不住火,这么隐瞒下去,过不了几天就会露馅的,到时候,势必会引起士兵们更加不满,对大将军您的信誉,也会有大大的损害啊。”

“恐怕已经等不到露馅的时候了。”曹真长叹一声,等转身回到军帐,又悠悠开口道,“情势于我军如此不利,再坚持下去已经毫无意义,或许是时候该退军了。”

“万万不可啊。”杜袭听曹真有了退军的念头,急忙制止道,“不战而退,关陇尽失,如何向朝廷交代?”

“天意难违,不可强求。关陇局面败坏至此,个中原因十分复杂,岂是我曹真一人之过?”

“道理是这个道理。”杜袭道,“但战争一旦失败,总要有人来承担失败的责任。如今郭淮已死,夏侯楙,张合被俘,颜斐,王双,高刚,游楚,姜维等人全部投敌。剩下的人,除了大将军你,还有谁能够担得起丢失这么大一片领土的责任啊?”

曹真有些激动,抬起头来大声道:“陛下那里我自会去解释,倘若陛下真的要拿我问罪,那我也认了。至于其他人,我曹真何须向他们交代?”

“我曹真自弱冠即随武皇帝征战四方,亲眼见证父辈抛头颅洒热血,千辛万苦,才打下这片江山。这江山,是我曹氏的江山,关陇尽丧,我曹真难道不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痛苦万分?”

“但事已至此,我必须冷静,再耗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国中富饶,兵精粮足,即便西蜀得了关陇,国力也远不如我。我留着这八万大军,来年重整旗鼓再战,未必就不能收复失地。倘若因为害怕承担战败责任,硬撑着不退,稍有不测,再败送一场,短时间内,我们便再无力西征,到时候,关陇就真的拿不回来了啊。”

“大将军!”杜袭闻言,声泪俱下,不再言语。

三日之后,一个北风稍歇,天气稍暖的日子,曹真大军拆掉营寨,开始撤退。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军中,众将知道曹真退兵,意味着大局已定,关陇尽归大汉怀抱,于是无不欢欣雀跃。

诸葛亮却是微笑捋须,并没有太过于喜形于色,反而提醒诸将道:“先前先帝攻打汉中,曹操虽然战败,但却迁走了大量的汉中百姓,导致我国得其地而不得其民也。如今曹真撤军,也要谨防他故技重施,强行迁走关中百姓。”

杨仪道:“当派一支先锋追击魏军,迫其尽快撤退。留给他们的时间越少,他们能够迁走的百姓也就越少。”

诸葛亮皱了皱眉道:“魏军未遭大败,撤退必井然有序,我军即便追击,也讨不到太多好处。况且魏军在渭水沿岸尚有大军两万,倘若曹真铁了心要强行迁民,恐怕已经命这两万大军开始行动了。而这几天渭水尚未结冰,只需多找几艘快船,民众也不至拖累大军的脚步。”

“没错。”马谡道,“如此说来,曹真若真的不顾一切想要迁民,我军竟毫无办法了吗?”

“也不尽然。”诸葛亮道,“幼常可别忘了,我们在长安城中,还有周思潜和他的一万多人马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