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气海丹田

无上道胎既成,夜凌空只心念一动,周身气血运转如飞,同时似乎还有某种力量不断的涌出。

此存在即内力。

“好强悍!难怪能冠以圣胎之名。”

仅才动一点意念身体便有如此变化,这给他过去想都不敢想,以至于令人止不住想仰面长啸。要知道曾经的夜凌空别说激发内力,就连牵动气血都万分难难,无论打拳走桩还是呼吸吐纳,在他身上都好像没半点儿作用。

而他差点就错失机缘。

身入此界后,夜凌空正需以药力洗精伐髓,以他的根基,突然停下来虽不至于令多年付出功亏一篑,但也可能会在体内留下瑕疵,搁谁遇上这事儿都会郁闷不已。

好在他运气匪浅,走不远竟在山崖上望见一处宝地,那里头儿正是:

“苍山滴翠,孕勃勃生机;仙霞氤氲,藏芸芸气象;山谷如盆,汇日月精华,地分两仪,敛阴阳造化。”

那阴阳眼位上更孕育出一汪幽寒清潭和温汤药泉。

那阴池里生有一种小黑鱼,不仅肉质鲜美,产量成群,且营养价值极高,只需五尾就能补足练功消耗。阳泉则有洗筋伐髓之效,加之这山谷里还多有仙葩,长期食用那些灵桃异果、碧芝瑶草,益处更胜往昔。

“不过这也太变态了吧!”cizi.org 永恒小说网

夜凌空看着发红的体表,不免暗自心惊,换作其他人这样乱来,皮下血管早就破裂了。

然而他却仿佛什么事都没有!

可话又说回来,搬运气血会令气血加快,血压上升,只是一般人谁会这般牵引气血?想做都做不到!再次双跏趺坐,集中意念,才一运气,就能感觉到有某种力量从体内涌出,只是他不懂归纳引导内力,也不懂具体的行气路线,虽能激发内力,却无法贮存内力。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弥罗残章》是古老功法的残篇,缺少专门开辟丹田的贮气诀,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对此夜凌空倒也看的很开。

无所谓!武道本非一蹴而就。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十几年都坚持下来了,如今门径在望,他又怎会急于一时半会儿。

至少他如今甚至都没有锻炼五体,只靠意念引导、呼吸吐纳,就能牵引气血,激发内力,甚至都无需专门的‘行气法’,只是没有‘贮气法’,不懂得如何开辟丹田而已。

丹田又叫丹宫,是武者用来驻养人体秘力的场所。

通常有三处:

眉间印堂穴为上丹田,此处又叫泥丸宫、藏神府、识海祖窍,为神之居。

胸间膻中穴为中丹田,此处又叫心下宫,藏气府、绛宫金阙,为气之所。

脐下气海穴为下丹田,此处又叫希夷宫、藏精府、生门死户,为精之舍。

浩瀚内力蕴藏于人体深处犹如宝藏。

武道修行之初就是激发血肉中的内力,由于这些大多分散在人体的筋脉各处,随十二经运转周身并化为能量消散,为避免内力凭白流失,就要将其引导贮存于穴窍里、凝作丹状,借以蕴养内力,即开辟丹田。

理论上,内力可以贮在人体内的任何穴窍里,可实际上只有膻中、气海穴最合适。

此事涉及人体内奥秘......

人体内有“精、气、神”三宝,是构成人类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肉身外形的物质基础。人食五谷,饮清水,吸收谷水之气,然后转化作元精。元精滋润化育,化作血肉,则称血肉之精;还有,脏腑之精、元阳、元阴之精等等。

气是人体活动运转产生的动力存在。

武学上的气主要是指内力,而非气血、气息等。内力由元精通过场域造化而生,人为的武学手段叫做“炼精化气”;由于内力的特性,既能具现化成物质,也能释放能量,将其汇聚成流,如气血般,便称作“真气”。

神是人觉知外界、主宰自身的意念。

人的思维、情感、甚至人格,都建立在意识之上。意念也叫作心识、神识;意念于统摄精气犹如心为脏腑之帅,因此也称作“心”;而意念能认知世界,探索未知,玄妙非凡,故而又称作“神”。

万物生灵皆有精气,独有神者少之又少,如豺狼虎豹,花鸟鱼虫,皆依本能行事,后天少有能生出思想情感,人为万物之灵长,凭的就是生有意识,还能化出思想、情感、道德等。

由于膻中穴因为一些原因,修行之初其实不太适合养气,而精、气、神,三宝相生相辅,精强自然气壮;反之,气壮也可滋精。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就会以气海穴为内力丹田。

内力激发于气血,而气血行于经络当中,后者大致由经脉和络脉构成,前者又分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后者则由经脉各部网络分支构成,包括别络、浮络、孙络;

具体的说:

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气血以此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故而称“正”;十二经别是别行于十二正经的经脉,用以辅助十二正经,勾连正、奇,补全内、外循环。奇经八脉循环别道奇行,不属脏腑,不通肌表,故称之“奇”。

最重要的是正、奇二经。

正经通过手足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奇经沟通前者,对气血进行积蓄调节。而经、络的关系就犹如江河水系里的干流和支流,经脉为干,络脉为支。

至于穴府......

这是人体经络线上的特殊点部位,亦是气血交汇的枢纽,就相当于遍布在整个经络水系上的湖泊,水库。

简而言之:

内力如水,气血如流,把筋脉、气府分别视作河道、湖泊,而正、奇二经就宛如长江、黄河干流,别脉犹如江河重大支流,络脉犹如搁着细小支流,众多水系纵横交错,相互影响,牵内力于气府犹如灌水入湖,聚气凝丹就好像化湖泊为“水库”。

不过......

十二正经循环互联,沟通全身,人的大多行为会带动其中的气血运转,不利于蕴养内力,故而各家内功大多在奇经八脉上开辟丹田。最适合的位置大概在脐部附近,尤其脐下一寸到三寸间,因临近肾脏、肾囊,内藏精、气之盛尤胜别余处,谓曰“水火交汇之乡”。

此间亦曰:“阴阳之会”、“性命之根”、“呼吸之门”,不单适合驻留内力,更利于养气,正是开辟丹田的不二之选,其中又有五处奇经穴府,受人体精元滋养,皆是开辟丹宫的上佳之地。

从上至下依次为: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

在这当中:

神阙穴位于人体正中,与任、督、带相联,又与冲脉交会,搬运后周身内力最先在此交汇。可因沟通脐孔,易受外界影响,故不能作为丹宫,只可作为门户;

阴交、关元为“阴阳”常驻之所。肾脏汲取谷水精华,化生“阴阳二气”,分驻于二所,二气离去后,各自进入胞宫、肾囊,化生元阴、元阳,因有元阴、元阳之气常驻,其间内力也容易受到影响。

石门穴位于阴交、关元之间。石者,肾主之水,阴阳二气;门者,出入之门户,阴阳二气在此交汇动荡,内力难驻其中,故也不能作为丹宫。

唯独气海穴中气血稳定,且不受其他影响,正是囤积内力的上佳之地,遍观浑身,再无别处能比。开气海穴为丹田,驻周身内力,搬运之过程宛如江河归海,“气海”之名也由此而来。

“啊!亏我以往翻过那么多武道秘籍,怎么就没记下一门行气诀……”

夜家收罗的武道秘籍堆积如山,以往夜凌空为了解决自身问题,阅览了海量的书籍,可如今问题解决了,到头来却被最基本的行气贮气决给卡住修行,也难怪他感到不甘心。

那时他也不是没找过,可当初他尝试搬运无功后,便转移了注意力,多年下来,练过的行气、贮气诀,早被忘得一干二净。

“晕死,我光知道原理,不知道其中关窍,那也没用啊。”

夜凌空越想越懊恼,抓了一阵狂才彻底淡定下来。

“知识就是力量,老话一点不假……罢了,如今圣胎已成,搬血运气的事倒也不急,而且我也该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了。”

念及于此,夜凌空纵身离去。离开前,还得回一趟山洞。

到了那儿,在石床上躺了会儿又起来坐一坐,看着自已的小窝,跟着起身到寒潭里抓不少小黑鱼,杀完,拿到洞里烤好,再用穿越之初、从上衣两只宽袖上割下来的布包好。

最后,在墙壁上留下自已在这里存在过的证据。

‘天外之人夜凌空跨界而来,无意间得此地造化。

此地造化有二:

一是洞外寒潭,其中黑鱼有大补元气之效。

二是图上标记处有一天然温汤药泉,能助人洗筋伐髓。

机缘天授,夜某有幸,赖以铸就武道之基,临行前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特回洞中留书。

望后人得之,秉持正道,切勿以武生祸。’

刻完这些,夜凌空幽幽一叹。

“这次离去,今后或许再没有机会回来了。”

临行前,最后看上一眼洞府,转过身,背上包袱离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