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太子出城

冬天的太阳总是迟到早退,酉时刚到,天色就完全黑了下来。

紫禁城文华殿,现在却是灯火通明,朱祐樘一脸愁容的坐在大殿上,下面刘健、谢迁、李东阳等重臣全都侍立两旁。

“各位爱卿,大家都说说吧,短短几天就有数万流民入京,此事该如何处置?”

朱祐樘声音低沉的向大臣们问道。

“陛下,流民入京,导致京城的治安大坏,流民与流民,流民与京城百姓的冲突不断,导致死伤人数大增,臣请陛下下旨,让各个衙门加强巡视,必要时出动锦衣卫,以免京城局面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都御史刘大夏这时第一个站出来道。

“刘御史本末倒置了,流民入京,最重要的是安置流民,施以赈济,否则流民吃不饱饭,自然就会闹事,各个衙门再怎么巡视,又怎么能弹压下数万流民?”

刑部尚书戴珊立刻站出来反驳道。

“我当然知道要安置流民,可现在流民太多,朝廷一时间安置不下来,难道就只能任由这些流民闹事吗?”

刘大夏却冷哼一声反驳道。

“可你不想着从根本上解决,只去抓住皮毛有何用?”

戴珊也寸步不让的怒道。

没办法,戴珊身为刑部尚书,京城的治安大坏,他不能把这个责任背到自己身上,所以只能抓住朝廷没能安置好流民来说事,当然这也是事实。

“好了,你们两个吵来吵去有何用,难道吵两句就能安置好流民吗?”

朱祐樘气的一拍桌子怒道。

“臣知罪!”

戴珊与刘大夏立刻躬身认错道。

朱祐樘冷哼一声,随后看向刘健问道:“刘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只见刘健十分沉稳的上前一步道:“陛下,流民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京城,才导致京城的治安大坏,所以臣以为,最好是想办法让流民出城!”

“这個朕也知道,可如何让流民出城呢,总不能让派兵丁驱赶吧?”

朱祐樘再次皱眉,流民无家无业,随时都可能冻饿而死,这也导致流民的情绪极不稳定,随便一点刺激就可能演变成大乱。

“流民入城,无非就是为了一口活命的吃食,朝廷只需要下旨,将施粥的地点放在城外,那些流民自然就会出城,到时朝廷在城外搭建一些营地,用于安置流民就行了!”

刘健再次回答道。

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朱祐樘见到这么多流民慌了手脚,所以没能想起来。

“好办法,刘公你亲自办这件事!”

朱祐樘闻言大喜道,这也是他特别倚重刘健的原因,因为每当这种时候,对方都能替他分忧。

“陛下,将流民安置在城外,只是权宜之计,京城储粮众多,就算不够也可以从其它地方抽调,但也不能一直养着这些流民,日后还是要送他们归乡,恢复当地的耕种!”

刘健的表情却没有有半点轻松,而是再次提醒道。

朱祐樘闻言也是心中一沉,送流民归乡耕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要花费无数的钱粮。

比如流民回家的路费与吃食,而且回乡后,还要给他们发放赈灾的粮食,至少能撑到下季粮食丰收,否则这些流民肯定不愿意回去。

而且这一切的前提是下一季的粮食能丰收,如果再遇到点大小天灾,这些人到时还会来京城就食。

“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吧,眼下还是把流民安置到城外最要紧!”

朱祐樘头疼的摆了摆手道。

安置流民要花钱,可现在的关键是朝廷没钱,毕竟大明这么大的摊子,各个地方都要用钱,大明的国库早就紧巴巴的,哪还能挤出安置流民的钱?

刘健也知道朝廷缺钱,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带着官员告辞离开,他们也要连夜处理流民的事。

等到大臣们离开后,朱祐樘捂着额头坐在龙椅上,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疲惫。

其实朱祐樘早就发现了,从去年开始,他的精力就大不如从前,每次朝会后,都感觉身体像是被掏空似的,而且还会经常头痛,搞得他饭也吃不下,人也消瘦的厉害。

“陛下,太子来了!”

正在这时,身边的近侍低声向朱祐樘提醒道。

听到宝贝儿子来了,朱祐樘总算是抬起头,只见朱厚照箭步如飞的走进殿中。

“儿臣参见父皇!”

朱厚照上前行礼道。

“皇儿不必多礼,你最近书读的怎么样?”

朱祐樘看到儿子,终于挤出几分微笑问道。

“启禀父皇,儿臣最近在学尚书。”

朱厚照言语含糊的回答道,他只说学尚书,却没说学的怎么样。

“甚好,身为太子,你虽不用像翰林学士那样饱读读书,但该学的东西还是要学的。”

朱祐樘身体不舒服,所以也没有细问儿子的学业,只是出言鼓励道。

“父皇,您是不是又头疼了?”

朱厚照忽然上前关心的问道。

“老毛病了,皇儿不必担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