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绝粮西京道

十二月初,西京道的小雪基本就没有停过。

党进带着一千人马,兼程南下,赶往山阴县。

队伍里面还有几个特别的随行人员。西京留守耶律力,留守府管家,大同总捕头宋栾城,以及方信两兄弟。为了稳妥起见,防止有人透露军情,党进甚至将大同府周边的驿站驿丞全数带着,随军南下。

西京大同府,从官道到朔州山阴县,两百里。

朔州山阴县再往南两百里便是林牙勤德驻守的雁门关。

党进一行人一人双马,一马驮人,一马载着粮食被褥和箭矢,在官道上疾驰。因为全军都穿的皮袍,并没有亮明旗号,再加上前些日子西京道调动部族军的举动十分频繁,所以,就算是官道附近的牧民客商,看到这只军队,也只道是契丹某一部南下支援的部族军,并不起疑。

在队伍中党进一马当先,旁边是皇城司安插在西京的密谍方信,方信常年在契丹,所以一口契丹话是纯正的大同府腔调,这次谋划山阴县,方信还有大用。

“方兄弟,这次到山阴县,就有劳你了。”党进策马小跑,对身侧的方信说道。

方信连忙说:“属下不敢居功,属下身为密谍和兄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回到故土,将军这次北上,我们就将契丹西京道变成大宋西京道,也算是回到故土了。”

党进哈哈大笑,说道:“方兄弟是个妙人,那山阴县的县令,前些时候你说你能够骗开城门,你兄长说那人是你旧识?”

方信说道:“山阴县县令许昌,乃是西京道汉人,契丹在阿保机过后,得到幽云,汉人数量急剧上升,所以为了藩汉分治,阿保机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专管汉人,北面官管契丹和党项、女直、奚族等。因为管理汉人事务,所以南面官帐下,多用汉人文士,这许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整个契丹,契丹族的官职,、品级、地位,都比汉人来的要高,所以契丹人在汉人面前往往颐气指使,四年之前,许昌因为被契丹官员诬告,吃了官司,打进了西京大同府大牢,那个时候与我和我兄长结识,一则我们兄弟二人在牢中对他十分照顾,免了很多苦楚,二则还帮他传信出去,找故交好友搭救,所以出狱后,关系走的非常近。”

党进问道:“这样一来,那许昌丢了山阴,会不会记恨与你?”

方信道:“我不知道,但是当年投进大牢的时候,许昌倒是熬了过来,他的老婆和女儿丢在女监,因为没人照拂,最后病死牢中。许昌本人乃是进士出生,他的同年进士很多都是州府长官或者直入中枢了,只有他因为被人诬告,现在还在山阴这样的下县做个县令,估计心中也有不平。”

两人一边骑马疾行,党进一边说道:“听方兄弟言下之意,这许昌还有可能策反或者拉拢?”

方信想了想说道:“策反倒不确定,但是山阴县破了,他不会和契丹官员那样和我们坚决对抗这是能够确定的。”

党进心中大定:“既如此,到时候还得辛苦方兄弟了。”

与之同时,距离大同府不远的奉义县,一匹快马疾奔,冲进县城。马上的信使一路上欢呼着:“大胜,契丹大胜!”然后在路人注视的目光下,一路奔向县衙。

奉义是个小县城,距离大同府不远,但是由于今年契丹和宋国开战,西京道大量征调部族军,周边部族的精壮男丁都被抽调一空,所以城中多是老弱和幼儿。

再加上白灾,牧民民不聊生,所以街道的店铺里面没有什么人,集市中出售家中羊羔羊肉的牧民比逛街的人都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在吃了上顿有可能没有下顿的时候,是不会对两军交战谁胜谁败感兴趣的。

信使疾奔入县衙,县衙中奉义县县令萧文正在审理一个盗窃的案子,这段时间因为饥寒而出现的盗窃案子层出不穷,县令萧文是苦不堪言。见到有紧急文书,忙着暂停了审理,转身去了后堂。

信使将文书送入后堂后不久,萧文手里拿着急报,和师爷面面相觑。

只见文书上写着“个西京府下州县,今钦差传信,契丹大获全胜。皇上怜悯今年百姓遭灾,大胜后,降旨开放各州县粮库及军粮库,按照在册户籍,尽数散粮于民,各州县按照各地库存,确定小民领取数额,立时办理。须知,早一刻办理,便少一人饿殍,切记。”

这份文书,由契丹文和汉文书写,纸张,印信,格式,行文都没有问题,契丹取胜也没有问题,但是散去所有的粮食,甚至还有军粮库的粮食?这从太祖阿保机开国,也没有这样的圣旨啊。

这可如何是好?

“师爷,这份文书本县现在就直接贴出去了?我怎么心里面觉得不踏实呢?”萧文看着身旁的师爷,询问道。

师爷捻了一捻山羊胡子:“县尊难道准备再回文核实一下?”

萧文仔细想了想大同留守耶律力的那个酒糟鼻子,他发出来的文书命令,下面要是有人敢置疑打扰了他的娱乐,往往事后会被一直穿小鞋。想到此,萧文摇摇头。

师爷道:“我家皇上一直体恤百姓,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文书有疑问,县尊只需要把文书妥善保管,你最多就是一个听命行事而已,且不说上面还要求立时办理,以后有纰漏,也是留守大人去解释。再说了,宋国富庶,皇上说不定是从宋国得到了一大批粮食,可以支应军粮,或许还有剩余,皇上才会下这样的圣旨吧。”

听到师爷解释得很有道理,萧文一拍大腿,下定了决心。

天塌下来个高的顶着。

西京道个子最高的肯定就是留守大人了。

于是萧文叫到:“来人,将这份文书抄录若干,盖上大印,张贴出去。”

随即,萧文拿着文书,转到了前堂。

看着堂下跪着的两个因为偷盗了几斤羊肉都告上县衙的牧民,萧文一阵鄙夷。

还是咱家皇上远瞩,明见万里,体恤百姓。

堂下众人看着县令出来,又开始吵吵嚷嚷。

萧文一拍惊堂木,叫道:“肃静。”紧接着拿出文书宣布道:“皇上体恤尔等,准备开仓散粮。本县即刻按照户籍名册确定散粮数额。”

一听皇上分发粮食,堂下众人震天价的喝彩起来。

满大堂都是“皇上万岁!”“皇上宅心仁厚!”“谢皇上!”······之类的话。

那几斤羊肉,已经没有人再加以理会。

萧文看着这民心可用,暗暗下定决心,要早一些把户籍名册和存粮统计折算出来,早一点将粮食发下去。

不仅要发,而且要按照皇上的意思,把粮食一颗不剩的发出去。

须皇上叮嘱“早一刻办理,便少一人饿殍!”

萧文想着这句话,觉得浑身都是干劲。

而堂下的契丹和汉人民众,早已奔出堂外,往自己家中而去。

领粮食嘛,箩筐口袋肯定得自己准备,这个便宜我们还是不占皇上的。

不久后,随着加盖了县衙大印的告示贴了出去,整个奉义县沸腾起来。

在百姓的口中,这皇上耶律贤,做的雪中送炭,赛过万家生佛。

而这样的场景,或先或后,在整个契丹的西京道,丰州、云内州、应州、朔州、东胜州等各地州府,纷纷上演。

在一片万家生佛的赞扬声中,整个契丹西京道的官仓粮食,颗粒不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