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禁宫布局

第四章禁宫布局

过了良久,赵匡胤站直身躯,那个睥睨天下的皇帝又回来了,仿佛刚才的失态从来没有发生过。

“刘进贤,朕给你三个任务,第一,继续彻查这个事情,再理出一个章程来,过两日报给我;第二,保护好魏羽,我要他一根汗毛都不能少。第三皇城司在禁军将领身边的人,打起精神,各级军将,如果有欲行不轨,格杀勿论。做好了这三件事,朕重重有赏!”

“遵旨,小人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人告退!”刘进贤弓着身子,倒退着离开了文德殿。

刘进贤离开后,站在殿外的王继恩走入殿中,看到倒下的博山炉,王继恩躬身行李:“皇上万万保重龙体!”

“哼,保重,天下万事,刚刘进贤又查出了官员贪腐,你叫朕如何保重。”

不得不说,可以做圣明天子的皇帝,都学习过演员的自我修养,轻飘飘的一句话,把自己失态,踢掉博山炉的事情揭过去,一边脸色如常,一边心里暗暗思量:“好你个王继恩,朕对你宠信有加,三十多岁让你做到大内总管,现在还起了谋逆的心思,不是朕所图甚大,今日查实便将你碎尸万段!”

王继恩诺诺称是,扶起博山炉,站在一旁。准备伺候皇帝一会移驾延和殿。

“王大伴,朕有点乏了,宣参知政事卢多逊,宣京兆尹赵廷美在文德殿见驾,你再去福宁宫,给皇后口谕,今日政务繁忙,午膳不用等朕了,王大伴伺候皇后用膳就好。”

“小人遵旨。”王继恩躬身退下。

宽阔的大殿内,又只剩下赵匡胤一人,皇帝手扶着桌案,轻轻摩挲,仿佛在摩挲他丈以成名的熟铜棍,也仿佛在摩挲京娘因为习武而并不光滑的手臂。

回想着从军之时和京娘的点点滴滴,也回想着成为殿前都点检时找到京娘,两人在一起的耳鬓厮磨,赵匡胤的眼神不由得痴了。

不知过了多久,赵匡胤怔怔不语,旁边却站着两位大臣。

一位身穿紫袍的中年男子,三缕长须,正是当朝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卢多逊;第二位穿着明黄色蟒袍,白面无须,乃是当今天子四弟,京兆尹赵廷美。

两人见皇帝不说话,也躬身站立,默默无语。

等到皇帝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卢多逊。”

“臣在!”卢多逊拱手弯腰,恭恭敬敬。

“你亲至虎捷军,给慕容延卿传我口谕,命虎捷军以更戍为由,移防开封。口谕之事不得有第三人知道。”卢多逊听完,神色凝重“臣卢多逊遵旨。”

卢多逊说完,和赵廷美对望一眼,难道有宫变?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来不解和严重。

就算是开宝二年,散指挥都知叛乱,官家都没有这样布置过。

但当下关头,卢多逊除了照办官家口谕,其余毫无头绪,也不敢问,更不能乱猜。不过看这个架势,稍不注意那就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卢多逊退下。”赵匡胤罕见的主动给大臣下逐客令。参知政事也不愧是做官成精的角色,面色不变,拱拱手:“臣遵旨!”

眼看着这紫色衣袍的卢多逊消失在文德殿门口,赵匡胤再回过头来。

“四弟。”

赵廷美诚惶诚恐:“皇兄!臣弟在!”

在赵廷美心里,自己这个长兄其实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皇帝。

虽然长兄对读书人和气,对皇室中人都算和气。

但是,一则兄弟年龄差距过大,这个长兄大自己足足二十岁,真正的长兄如父;

二则赵廷**年在宫中就知道,这个哥哥当年何等威风,一刀一枪拼杀出一个大宋天下,对他心中始终抱有畏惧,不敢太过亲近。

“四弟,朕百年后,你说皇位给谁更好?”

赵廷美话没听完,就觉得晴天里出来一个霹雳,哥啊,你是我同父同母亲哥,不带这么吓人的好不好,这个问题是必死题好不好。

虽然说以前给昭宪太后说过兄终弟及,但是那是当年皇帝儿子年幼,担心主幼国疑,为稳定说的话,现在赵德昭,赵德芳二子都已经成年,怎么可能再兄终弟及。

皇兄肯定是中意自己儿子德昭或者德芳,虽没有正式册立太子,但是也没有说过不立太子啊。

难道有谁不懂事的给皇兄提出当年兄终弟及往事?

这是不是自己作死么?我擦!

想到此处,赵廷美诚惶诚恐跪下:“皇兄春秋正盛,恳请皇兄保重龙体。”说罢不再言语,连连叩头,脑袋在青砖地面咚咚作响!

“起来吧”赵匡胤终是不忍心吓这个没有参与的四弟。“起身说话!”

“今日查的有宵小勾连宗室,想刺杀朕。四弟以为宗室何人会参与?”赵匡胤虽然语气平静,但是也难以掩盖里面的滔天怒火。

“回皇兄,臣弟不敢妄自揣测,但是,皇兄让臣弟做京兆尹,便是将开封安危,宗室安危交到了臣弟手里,臣弟必不敢负皇兄所托。”赵廷美搞不清楚情况,但是回答得滴水不漏。

“如此甚好,如果四弟助我平定此事,朕将向宗庙求告,封四弟为亲王,子孙后世,世袭罔替。并颁下丹书铁券,四弟子孙,除了谋逆造反,其余罪行全数得以赦免。”

“臣弟无功不受禄,请皇兄收回成命!”赵廷美依然是滴水不漏的回答道。

“君无戏言,不过,如果京兆尹在谋刺案中有任何瓜葛,好叫四弟知道,朕的皇城司,也不是空有虚名。”语气虽然淡淡的,但是,话里面彻骨的寒意,让赵廷美再一次认识到面前这个男人,拼出大宋天下的豪气和杀伐手段。

“在逼着我做表态了!”赵廷美不禁腹诽起来,没办法,形势比人强。

皇帝用的就是阳谋,要么追随皇帝,平定内乱;要么参与刺杀,但是在皇城司的报复之下,自己府上,估计没人可以逃出生天。

赵廷美整整衣冠,以大朝的礼仪三跪九叩后,:“臣弟赵廷美,必将誓死追随皇兄,护佑我朝太平,如违背誓言,不得善终,死后不入宗庙。”

赵匡胤认认真真看着自己四弟行大礼和赌咒发誓。等他说完,赵匡胤上前扶起赵廷美。

两兄弟站定后,赵匡胤继续下达命令:

“京兆尹近期以立秋天旱防火为名,加强巡逻,整肃开封治安。”赵匡胤声音平稳,听不出一点情绪。

“臣赵廷美遵旨。”京兆尹倒退着离开文德殿,殿外秋高气爽,但君臣心里,山雨欲来。

当天晚上,禁军殿前都指挥使,收到了皇城司直接传给他的秘密口谕,杨信不敢怠慢,深夜入宫。

福宁殿是皇帝的寝宫。

寝宫正中,是一张宽大的龙床、四根盘龙柱纹饰精美,冲天而起,从地面直接接到了房顶的祥云藻井,藻井正中一个五爪金龙,手抓日月,仿佛要破空飞去。

盘龙柱之间挂着深深浅浅颜色的几层蜀绣帐幔。龙床前,是一个书桌,上面堆了一些书,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再往前是一个长几,偶尔赵匡胤会叫上二弟四弟,饮酒长谈。

龙床的背后,摆一座楠木镂空花的八开扇屏风,再往后,两座神龛,一座是供奉的释迦摩尼坐像;另一座是赵匡胤生母昭宪太后的神主牌位。神龛都不大,但是香炉中的灰,显示着两座神龛都有人时时祭拜。

此时的福宁殿,宋皇后在两个婢子的陪同下,静静的焚香礼佛,祭拜两座神龛。

宋皇后十七岁就嫁给了赵匡胤,是赵匡胤的第三个皇后。

第一位贺皇后在太祖登基之前就已经去世,开国后被追为皇后;

相传在太祖登基之前还有一位太祖的红颜知己,但是后来潜心礼佛,太祖登基后更是避开了皇城司的寻找,不知所踪;

第二位王皇后22岁就去世了,但是因为太祖红颜知己之事,王皇后也在宫中礼佛吃斋,深得太祖喜爱。

所以宋皇后虽然年轻,也有样学样,平日在宫中与人和善,吃斋念佛,处事更是公允平和,宫中内侍,宫女都十分敬重。

婢子看了看天色,低声道:“娘娘,夜深了,娘娘安歇了吧。”

宋皇后面色和气,看了看殿外,轻轻对婢子说:“也罢,官家今日政务繁忙,也许就在文德垂拱殿歇息了,本宫也歇息了。”

但是,此时的赵匡胤,正在皇宫后苑,一座假山旁边,身侧一人,正是禁军殿前指挥使,杨信。

【作者题外话】:赵匡胤三位皇后是可以见于正史的,红颜知己是为了需要杜撰的民间演义故事的桥段,不过也说不好,宋太祖还宠信过后蜀花蕊夫人,所以真真假假了,嘿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