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捕快陈三

正当萧挞凛在固安城头率领两万生力军,将冲上城头的五千的宋军压缩得步步后退之时。契丹西京道朔州山阴县内,一众宋军正冒着严寒,给山阴县城的所有百姓分发粮食,背后的粮库内,已经所剩无几。

山阴县县城不大,纵横就几条街。所以,党进留足宋军随身可带的七天军粮后,其余粮食,并不仔细计算,直接将告示贴出,城内百姓不管契丹还是汉人,自己到粮库领取便是。

原本邓川带着一大队宋军守在粮库门口,准备维持秩序,敲打一下那些不起眼的莽汉。

但是,手痒痒的邓川等来等去,不要说不讲规矩的莽夫了,这整个山阴县,争先恐后前来领取粮食的人,要么老人,要么妇孺,竟然看不到几个青壮。

看着衣衫单薄的老人妇孺,邓川别过了头,确实太可怜了,初冬时节,这北地滴水成冰,很多的老人身上就一件一件补丁重补丁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缩着。

但是全城几乎都是如此,就算邓川不考虑宋军战斗力,将士兵的皮袍送给老人,这也杯水车薪。

自己虽然也冷,但是就见不得这满目凄凉人间疾苦。

这个时候,从县衙忙完了赶到粮库的刘宇,一巴掌拍在邓川的肩头上,笑道:“啧啧啧,没看出来穿川哥还是个好人。”

邓川见是刘宇,蔑了一眼,说道:“县衙那边忙完了?”

刘宇道:“忙完了,府库账册和鱼鳞图我们都一扫而空,只有方信兄弟还在那里和将军聊这许昌之事。”

说道许昌在看着眼前的黎民百姓,邓川道:“我起初在军阵上,觉得这些文官之事,简单至极,然后皇上偏偏还重文轻武,我是十分想不通的,不过这段时间看着你排兵布阵,用计破城,也看着许昌这个山阴县,他勉力维持才堪堪这个样子,我才知道不管是文还是武,都有其有用之处,你看看这满城百姓,这个天气还穿着单衣,裤腿看来他的大腿还没有我手臂粗,确实悲惨,也亏得许昌勤政爱民,否则这没有什么青壮的山阴县,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

钢铁直男说话开始思考了,刘宇就觉得不好玩了,甚至是倒胃口。

于是,等邓川说完后,刘宇道:“你知道为什么这契丹百姓大腿比你手臂还细?”

“为什么?”

“因为你肥!哈哈哈哈”

两名将领在粮库旁边打闹着,而领到粮食的契丹人,脸上更是露出笑容,在被寒风吹裂的满脸沟壑中,一股发至内心的笑意,从眼里洋溢出来。

就躲在远处看着粮库发粮食的许昌来说,这一抹笑意,温暖了这个冬天。

党进对自己的招徕之意,许昌不是看不明白,而且作为左路军先锋大将,身兼节度使,官职比自己盖上太多,但是党进依然折节下交,要说许昌没有一点不感动,那是骗人的,不过许昌心里面依然有一点自己的文人风骨,加上他的坚持。

不过在看到百姓的笑意后,许昌心里面仿佛被敲开了一丝细微的裂缝。

固安城人不多,但是就算加上才不久征收的粮食来看,粮食总数也不多,粮库之中大概四万余石,每个百姓可以分到一石多一些粮食。

估摸着再有不到两刻钟,这粮食就可以分发完毕了。

方信告辞后,党进却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县衙值房里,看着面前的西京道地图,陷入了沉思。

下一步,走哪儿?

雁门关?朔州?还是哪儿?

虽然这一千宋军看起来哪儿都去的,但是不管去哪儿,现在意义都不大,关键是,任何谋划雁门的军事行动,比如要正面曹彬的主力做配合,现在最直接的问题是,正面通知曹彬?

正在焦急间,突然,门口卫兵来报:“将军,城门屯卫抓着了一个人。”

“抓到了人,什么人?”党进满脸狐疑,打开大门。

大堂上跪着一个黑黑瘦瘦的汉子,和旁边两位禁军士兵一比,更是显得畏畏缩缩,但是眼神中一片精明之色。

看到党进进了大堂,城门小校拱手行礼道:“将军,此人刚才在城门口鬼鬼祟祟,属下寻思着满城都去领粮食了,这人形迹可疑,于是悄悄跟踪,果然这厮,见到城门守卫已经被关闭,居然跑到城头上,准备槌城而下,定是想要给契丹人通风报信,属下现在抓获了他,请将军发落。”

党进问道:“你是何人。为何给契丹通风报信?”

那汉子一时不说话,只是瞪着党进。

党进现在忙的焦头烂额,可没有闲工夫审讯什么,既然行迹如此可疑,党进也不多话:“杀了!”

一听党进如此杀伐果断,这汉子终于开口说话:“求将军饶命,将军这一刀下去,可是杀了两人。”

“两人?”党进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这个汉子。

汉子道:“小人所言非虚,不管是小人出城准备给契丹透露军情,还是小人现在求生,都是因为小人还有老母在堂,需要伺奉。”

旁边城门小校一脚踢去,骂骂咧咧道:“你要伺候老母,便去出卖我军军情?”

这汉子避也不避,受了小校一脚。

恭敬得对党进说道:“小人守着诸位的消息,又不能给我母亲带来药品,对我来说,还不如把消息卖出去。小人自知罪该万死,但是老母在堂,求将军饶小人一命。”

这人虽然说的坦诚,但是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犯了错,你得原谅我。

党进都被这厚颜无耻之人气笑了,说道:“饶命,凭什么?”

这汉子说道:“小人陈三,本是捕快,但是老母病重在床,捕快的俸禄根本不够药钱,所以小人辞去了捕快,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所以这山阴县的所有事情,没有我不知道的。”

党进正在发愁,面前居然来了一个号称什么都知道的陈三。

当即问道:“这山阴城中,除了驿站之外,可还有类似于信鸽那种传递信息的东西。”

陈三问道:“这山阴没有信鸽,但是并不一定要信鸽,将军给我足够的钱,我亲自跑一趟,保证把将军要的信息妥当送到。”

党进见此人说话浮夸,便不想理他,随口说道:“那不翻过城墙,怎么给城外传信息”

本想着就此不在理会陈三。

不曾想,陈三脱口而出,将军为什么不用烽火。

党进一怔,心中一动,但是很快就冷静下去。雁门关靠近契丹这一边,是一块平原,烽火需要烽火台,没有高台用什么传递烽火。

跪在地上的陈三见到党进不说话了,转身欲走,连忙叫到:“将军难道难以办到”

果然是个妙人,才多久时间就猜到我心里面想什么了。

党进道:“如果没有烽火台,又将如何?”

陈三听了后,默不着声,没有烽火台,要越过高墙,传递信息。

少顷,眼前一亮,对党进说道:“将军,用焰火,焰火。”

党进长居开封一听这话,喜出望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开封上元节的时候,都要观灯看焰火,端的是热闹非凡。

大宋时的焰火已经有了后世的很多名目,比如二踢脚,冲天炮等等,不一而足。而且烟火里面加上不同配料,在空中是不同的颜色,五彩纷呈,煞是好看。

党进听到陈三此话后,心中大喜。

陈三大蛇随棍上:“将军,小人知道这城里哪里有焰火。”

党进轻轻示意,旁边的小校将陈三身上的绳子解开,这厮站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