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经验交流

韩匡嗣笑道:“必然是析津府的行军长史们到了。”

手一挥说道:“快请。”

不多时,果然进来一群将领,都是身穿文官布袍,只是在腰部捆一个皮革束腰,腰间悬一柄腰刀。看起来既有武将装束,又有文官的神采。

契丹和大宋军制在很大程度上仿照隋唐,隋唐两朝,行军长史作为军中职务,地位重要。从东汉末年丞相曹操在丞相府设置行军长史以来,历代多有设置,尤其是战争时期,在军中掌管行营事务,隋唐长史权力更大,隋代名将杨素就担任过这个职务。

契丹逐水草而居,行军长史一职主要在大战之时设置,一般是由皇帝或者一方主将任命,韩匡嗣是契丹燕王,所以有权任命,只是需要任命之后报备于中枢,而这次析津府大军云集,各部族军都有自己的行军长史,再加上北院大王本来就有的左右长史,所以,一时间众将挤满了整个中军大帐。

韩匡嗣笑道:“众位都是身负军令而来,与其大伙儿挤在这小小的军帐之中,倒不如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座军营,一边看,我们一边请萧长史讲解一二。”说罢,手一抬,指向了魏羽。

魏羽见状,也只好抱拳给众位行军长史做了一个罗圈揖,客气道:“各位都是军中前辈,讲解说不上,只是抛砖引玉,大家多提意见、多指点。”

众位行军长史本就是军中老人,常年负责大军行营屯田运粮事务,平素里都是眼高于顶,这次大军云集,听说居然燕王麾下在这个天气,一个时疫都没有,于是奉命之下道固安走了一趟。虽然说对没有时疫之事觉得确实厉害之外,但是心中隐隐约约还是有些不服,不过看了燕王麾下的行军长史,虽然年轻,但是说话都还比较客气,所以一众行军长史们也没有表露出不满,甚至有几个也遥遥的向魏羽抱抱拳,算是见了礼。

一群人在跟在燕王身后出了军帐。出门便是一条宽大的通道,甬道笔直,从中军直接指向了军营大门。

这时候,从析津府过来的一位行军长史向魏羽抱了抱拳,说道:“萧长史,这军营布置,可否就从这中军大帐这儿开始说起,比如这一个宽阔的甬道?”

化名萧习的魏羽笑道:“敢不从命,中军大帐甬道宽阔,有益于将领聚散,如果有紧急军情斥候或者信使在经过军营大门后,可以纵马直到中军帐。”这一点说出来平平无奇,大多数军营中军大帐面前都是宽阔笔直的一条路,魏羽见众位长史也在认真的听,继续道:“众位长史,这边是一个都虞侯麾下的军帐,长宽各有定数,左右的尺寸,前后间距也是整齐划一,在军帐背后,每五个军帐一个茅厕,这一点是防范疫情的重要手段。”

又有行军长史问道了“这是为何?据军中医官说,时疫往往是外感风寒引起机体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茅厕和疾病有什么关系?”

魏羽虽前日里和契丹医生一起抢救伤员,但是并未过多听契丹医生们阐述医理,不过就算韩匡嗣军中,中医也为数不多,其他部族军多半都是契丹医生,所以刚才行军长史的话们应该是契丹医生的医理了。听起来和中医说的外感风寒风邪入体之说是差不多的,看来诸法相同,也不知道是汉家医学学了契丹医学还是契丹医学融合了汉家医理。

魏羽也不再多思考心中的问题,面对着刚才行军长史的提问,魏羽没有办法详细解释细菌学说,于是想了一想,开始忽悠:“汉家医学曾有典籍记载这细菌之说,细菌最多的地方,第二是伤口,第一便是这茅厕。时疫军士由于身体虚弱,体内有大量染有时疫的细菌,一旦排泄出来,不加以处理,就容易传染道其他士兵,从而在军营中扩散。”

提问的行军长史还是面带疑惑,问道:“这细菌一说,可有验证。”

站在一旁的萧防笑道:“这一点我最开始也是疑惑的,但是萧长史在战地医院用烈酒清洗受伤士卒伤口,说是杀灭细菌,但是后来,经过萧长史处理的伤兵,全部存活,这就证明萧长史所说并非虚言。”

“全部活下来?简直不可思议?”

“萧长史,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萧将军和燕王定然不会骗人。可以详细分说吗?”

······

一时间,议论纷纷。

突然,这时候一位信使骑着快马,冲进了营房。

“北院大王令,今接旨,皇上皇后车驾已在二十里之外,除执勤将领之外,其余五品以上将领,速速赶到析津府北门,出迎圣驾。”

顾不上讲解军中布局,燕王韩匡嗣以下众将,纷纷翻身上马,齐齐往析津府而去。

萧防见到魏羽还在愣着,说道:“萧小哥儿,长史可是正经的五品官,不要发愣,随我来。”

魏羽这才翻身上马,紧紧跟上。

韩匡嗣一路策马,一边回身对魏羽说道:“今日得空,将军营布局之事,写成文书,到时候本王找人抄录,交给皇上和北院大王。”

魏羽骑在马上,刚张口回了一句好,一阵寒风入喉,刺激得骑马奔跑的魏羽,激烈的咳嗽起来。

这贼老天,也太冷了。

在凛冽的寒风中,雁门关以西的山脉里面,一组黑衣的宋军斥候已经弃了马,在崇山峻岭里跋涉了许久。

“头儿,你说我们找了七天了,都从雁门附近找到这距离雁门关三十里开外的深山了,都没有找到什么小道,这情报是不是不对啊?”

斥候队长姜卫说道:“前日里,皇城司从来第二份密报,据说是又查获了一个走私商贩,那贩子说,确实走私队中相传,雁门关附近有小路可以通往关外,只是极为隐秘,知道小路的走私者一般都是三五个人结伴而行,从不和其他商队一起行动,所以,从情报来看,这雁门关的小道,应该是确有其事。”

正在一群斥候刚刚翻过一条山梁的时候,一位斥候眼尖,吼道:“头儿,你看,那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