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论人才

“王书记,想必你也清楚,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之下,很多人都是以钱财作为衡量东西的一切标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已经被不少人奉为了经典,所以人才就和金钱挂上了钩。”

陈玉顺总经理十分感慨,显然这两年他在外面进行合作的时候,已经见识了太多和他们当初年轻时候形成的三观对立的情况。

他们那时候认为自己干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回报,是先讲奉献再谈收获。

如今的年轻人一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是先谈好报酬,然后视报酬的高低再付出多少努力。

完全是两种态度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而且年轻人的这一套是整个社会上的主流现象。

所以仅仅是这一条,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就拿不出足够吸引人的条件。

即便是他这个总经理,看似有着总经理的头衔十分唬人,其实谈起工资待遇来,还未被赶得上工厂里打螺丝钉的普通工人。

说起来他这总经理的工资有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但是这个绩效很难拿到手,而基本工资仅仅维持基本的生活。

这还是他生活在农村,不少蔬菜瓜果自家地里就有,不需要额外进行购买。若是换到城市里生活,他的基本工资还真的难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

他一个总经理都是过得如此凄惨,想要招聘一些年轻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也看了人家不少地方,工作人员以股份的方式进行年终分红,这个办法确实好。但是我们合作社的底子太薄,即便是给了人家年轻人股份,年终到手的分红也是寥寥无几。”

王艳秋也明白陈玉顺总经理所说,股份分红在一些高科技当中非常盛行。

但是放到一些实体,特别是像他们这些乡村一级的企业,甚至是合作社当中,因为没有核心产品,无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这股份分红就是一纸空谈。

“到手的工资报酬低,期许的未来发展看不到,难道仅仅是给个空头衔吗?那也不能当饭吃,所以如今我们的经济互助合作社连我在内,也就剩下三个人而已。”

当然利益不仅仅是金钱问题,还有个人的发展前途,年轻人在广阔的乡村之间想要出人头地,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农村里没有多少诗与远方,所以年轻人还是考虑牛奶和面包更多些。

面对陈玉顺总经理的牢骚抱怨,王艳秋也只能是苦笑一声,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即便是朝荣村经济能够推动一时,也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

“核心问题都心知肚明,但是我们还是要破局呀,即便是困难再多也要解决人才问题。如果合作社的工作局面打不开,今年村里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极大阻碍,从而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村里的整体工作进度难以开展。”

没办法,王艳秋只能当陈玉顺总经理此刻倾诉的对象,无法给予他实质的帮助,也只能让他舒缓一下郁闷的情绪。

“王书记,你要给我更大的支持啊,这两年我也联系了村里不少考出去的大学生,有一些年轻人也有返乡创业工作的意愿,只是最终谈合作的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了了之。”

陈玉顺总经理一共说出了七八个大学生的名字,也说明了合作不成的诸多原因。

“陈总经理,看来你还是个有心人呐,我看这里面就有两个大学生的问题,似乎卡在了未来发展上。”

王艳秋关注到的两个大学生,从他们失败的原因上来看,就在于和他们合作的是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社,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

“是啊,当时这两个小伙子提出来,等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能否到村里去担任村干部,老书记对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顾虑,说是要考虑考虑。但是哪里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他们认为老书记说的考虑考虑就是变相的拒绝,所以第二天就直接跟我说了拜拜。”

提起这两个人,陈玉顺总经理记忆犹新,更是将老书记给牵连进来。

“呵呵,谁不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若是换做是我,恐怕也不会耐着性子等下去。”

王艳秋仿佛从两个大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开始她还没有公考成功上岸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对于是非黑白分的非常清楚,做事更是雷厉风行,十分反感那些磨磨唧唧之人。

“其实也不能怪老书记要考虑考虑,根据他们的想法,他们是想在合作社做出一定成绩,然后能够一步到位担任村主任甚至是村书记。”

陈玉顺总经理十分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干,想当初他们那一代人想要熬到村书记,没有个十几年时间的苦熬根本就不可能。

这些年农村也经历过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计划,确实也有一些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一个村怎么可能仅仅需要一两个大学生呢。

这也意味着其他年轻人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即便这个时间再快也要年的时间。

这对于一些有着雄心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而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村主任或者是村书记,看似不大的职位,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领头人自然要千挑万选和经历重重考察。

所以有时候选拔人才,一些地方给出的报酬其实并不低,但是同样也难以挑选到合适的人才,就是卡在个人发展前途这方面,这不是村里说了能算的事,甚至不是乡镇街道这一级说了算的事。

这一点其实王艳秋更有发言权,如果她不是街道直接任命,让她独自一人来到朝荣村,估计谁也不会将她当回事。

哪怕是王艳秋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但是别人不清楚谁敢用她?

再退一万步说,假如村里出现了一个伯乐,也发现了王艳秋这一匹千里马,他想重用王艳秋,也要得到其他村委会成员的多数人支持,在这期间就需要王艳秋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

如果这个伯乐一直重视王艳秋还好,但是万一这个伯乐退休或者是调任到其他地方,那么王艳秋还会有出头之日吗?

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和王艳秋直接空降到朝荣村担任村书记,完全是天壤之别。

所以王艳秋想要在朝荣村引进人才,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明面上的薪酬问题,可以说通过这一次的走访调研,王艳秋收获颇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