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和陈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没有再详细谈合作内容。
一方面是陈更的地位还不够。
他现在只是一个师长,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而王志可以完全决定任何合作事项。
二是场合不对。
这里毕竟是医院院长的办公室。
不适合作为两股能决定华夏命运的力量的谈判场所。
三是时机不对。
这件事还需要陈更向根据地汇报。
由大统领、伍相、老总等大领导决定是否合作、怎么合作。
双方确定合作之后,王志会跟陈更一起去根据地,面对面谈。
“小陈,你们谈完了,现在该轮到了我吧?”
王志和陈更谈判时没有避开曲寿年和牛院长。
因为这两人都是绝对可信的。
而且两人聊得也不太深入。
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合作意向。
等两人聊完,牛院长赶紧接过话题。
“哈哈哈哈,就知道你也有求于王军长。”
“行,你们聊,我和老曲在旁边听,看情况参合进来,分一杯羹。”
陈更有些幽默地说道。
“我这次来也是有求于牛院长,院长有什么用得到小子的地方尽管说。”
“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尽心尽力。”
王志主动说道。
牛院长是长者,还是位德高望重、医术高超的医生。
他为华夏医学事业呕心沥血,值得王志敬重。
说起来这位牛院长的身世很不一般。
或者说,在那个战乱年代,能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一般。
牛惠林的父亲牛上周是清末首批留美幼童。
学的是电报技术,回国后先服务于电报局,后转入江南制造局。
牛上周跟两个表弟温丙忠、宋耀儒分别娶了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嫡系后裔三姐妹。
宋耀儒的6个子女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宋霭玲、宋庆玲、宋子蚊、宋美玲、宋子凉、宋子鞍。
也因此,牛惠林还是宋氏三姐妹的表亲。
牛上周这个媒人,是宋家王朝的关键推手。
牛上周的4个子女都被送出国留学。
2个儿子牛惠林、牛惠声,学的都是医学。
牛惠林主修内科,牛惠声主修骨科。
2人学成之后,都选择回国治病救人,活人无数。
却也都积劳成疾,都在1937年英年早逝。
成为华夏医疗史上的两大遗憾。
王志了解这两人,是因为陈更1927年、1932年两次腿伤,都是牛氏兄弟出手相救。
他们跟宋氏王朝是表亲,对抗战做出过突出贡献,给王志的印象比较深。
王志还想过,如果这2位医学大牛没有英年早逝,抗战时期的很多英雄人物,也不至于医治无效,带着遗憾死去。
这次穿越,既然有幸结缘,他自然要改编这段历史。
为华夏保留这两颗医学火种。
“王军长太客气了,我知王军长事务繁忙,就长话短说了。”
“如有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牛院长出身名门世家,很有涵养。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对王志的主动示好有半分轻视。
反而是处处展现谦卑的姿态。
“牛院长客气了,您请说。”
王志也很直率。
“是这样,我们医院特别需要吗啡这种麻醉药。”
“王军长给曲师长800万支吗啡针剂,曲师长匀给我们1万只。”
“经过检验和试用,我们发现这种吗啡针剂成分十分纯净,效果特别好。”
“这一点陈师长想必深有体会。”
“不知道王军长以后是否还能提供?我们医院长期收购,价钱和条件好说。”
牛院长说道。
平时医院的吗啡都是国外进口的。
不仅价格贵,货源还不稳定。
这导致很多手术根本没有麻醉药。
没钱没势的病人只能强忍过去,痛苦不堪。
这个时期杜月生为了扩展鸦片生意,在上海滩南郊开了吗啡工厂。
但是生产出来的吗啡不纯,主要是当毒品卖给瘾君子。
医院不容易买到,价格又贵,不适用于手术。
所以当曲寿年为了跟医院打好关系,送来纯净又方便的吗啡针剂后。
牛院长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跟王志搞好关系。
打通吗啡针剂的采购渠道。
“没错。5年前我左腿受伤,也是来牛院长这里治疗。”
“当时吗啡针剂不够纯,虽然用得多,但是不太管用。”
“当时可把我疼死了,还差点成瘾。”
“这次手术一点都不疼,药效过后忍忍就过去了,也没有成瘾的感觉。”
“要不是老牛非要我的炎症消下去才给出院,我都回根据地带兵了。”
说到疗效,陈更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王志打断了还要回忆下去的陈更。
刚才陈更的话突然击中了他的内心,让他大脑闪过一个很重要的念头。
但是这个念头太微弱,消失得太快,他没能抓住。
为了复制刚才的闪光,他必须让陈更再说一遍。
“我说这次不疼了,也不上瘾。”
陈更有些疑惑地说道。
“不是这句,你把刚才的话,一字不差地再说一遍。”
王志皱着眉头说道。
陈更是特科的人,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是顶级的。
王志这个要求对他来说很简单。
看到王志这么认真,陈更略作思索,就又说一遍刚才的话。
“没错。5年前。。。。。。我的炎症。。。。”
“停!就是这句!都不要说话!”
王志在听到“炎症”这个词后,突然大声喝止陈更。
然后陷入深思当中。
其他人见状,全都屏息凝神,生怕打断王志的思路。
“有了!”
“哈哈哈哈,天佑华夏,天佑华夏啊!”
王志思考一分钟后,突然蹦起来欢呼。
其他人面面相觑,全都不知所谓。
“咳咳,王军长可是想到了什么喜事,不知可否让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沾沾喜气?”
等王志的情绪稍微平复之后,牛院长才问道。
牛院长是办公室里辈分最大的人。
虽然他只有40多岁,比其他几人大不了几岁,却最适合站出来询问王志。
“牛院长可曾听说过盘尼西林?”
王志问道。
“盘尼西林?”
牛院长低下眉眼,陷入了沉思。
“盘尼西林?Penicillin?”
牛院长呢喃道。
“王军长说的可是3年前英吉利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东西?”
良久,牛院长突然惊呼道。
“没错。这盘尼西林或许是人类最伟大的抗菌消炎药!”
王志笑道。
不知不觉欠了23章!要命哦!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