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入宫

前世今生,顾云锦都是第一次入宫。

长长的甬道通往不同的宫室,顾家姐妹跟着引路的嬷嬷一路往慈心宫去,路上遇见了不少宫女嬷嬷。

有人好奇,站住了脚步看着她们,与同伴交头接耳说上几句。

顾云锦隐约听到几个词,不是议论她的模样,就是猜测她的身份,有消息灵通些的,就在嘀咕皇太后为何要让她进宫来。

她脚下依旧不疾不徐的,只是转过头冲着那些人抿唇笑了笑。

一般这种情况下,多是当作没有听见,走过去就算了,顾云锦这截然不同的反应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而后先一步挪开了视线。

顾云思把这些动静看在眼中,笑着嗔顾云锦。

如此轻松的心态,直到到了慈心宫里,才慢慢变得紧张起来。

宫女传禀之后,顾云锦姐妹两人进了大殿。

京里落过初雪之后,一直极冷,慈心宫里早早烧起了地火,比外头暖和许多。

两人解了斗篷,去了身上寒气,这才进西暖阁给皇太后行礼。

“走上来叫哀家看看仔细。”皇太后吩咐道。

顾家姐妹上前,抬起头来。

皇太后上下打量着。

都说顾家四房的姑娘模样极好,因而皇太后从五官上一眼就能分辨出顾云思和顾云锦来。

倒不是顾云思不漂亮,真论起来,她的五官比许多姑娘都要好,鹅蛋脸,印堂平整红润,杏眼柳眉,看着就挺叫人喜欢的,可比之顾云锦,还是会有高下。

皇太后见过无数美人,也要夸一句顾云锦长的是真好。

她原以为,能让蒋慕渊瞧一眼就上心了的姑娘,模样许是妖娆的那种美,眼下她见了人,才晓得顾云锦一点也不妖,她美得很周正。

皇太后偏过头与向嬷嬷道:“外头夸她还真没夸错。”

向嬷嬷笑着附和,示意两人在绣墩上坐下,又让宫女上点心。

顾云锦记着林嬷嬷的叮嘱,给顾云思打了个眼色。

顾云思不动声色阻了向嬷嬷的视线,顾云锦暗悄悄把荷包送到了皇太后手边。

皇太后下意识地接了过来,入手一捏,她立刻心领神会,动作自然地把荷包藏到了袖子里,笑眯眯看着顾云锦:“哪个告诉你的?”

顾云锦低声解释道:“是寿安郡主。”

皇太后笑意更浓了。

她昨儿让内侍去西林胡同传话,不过一日工夫,寿安还指点了顾云锦这些,可见两人关系是极好的。

收到了糖果,皇太后神清气爽,道:“哀家住在宫中,外头的消息总是慢了许多,前几天才听说了你救火的事儿。

哀家见过不少功夫出色的姑娘家,能胆大到鼓励邻里一道救火的姑娘,那倒是少见的。

你给哀家仔细说说那天的事儿。”

顾云锦微微睁大了眼睛。

皇太后叫她进宫来的理由,顾云锦琢磨来琢磨去都没有结论,更加想不到,竟然是想听她说着火那天的事情。

虽然心中隐隐觉得没有那么简单,但皇太后问了,顾云锦还是不能不答的。

“叫臣女自个儿说,有些怪不好意思的……”顾云锦轻咬下唇,理了理思绪,慢慢讲述起来。

一句“不好意思”让皇太后忍俊不禁,不由仔细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她脸上还有淡淡的笑,笑容里几分腼腆,那些英勇事迹从她口中出来,没有自傲,反而谦逊又认真,倒真的应了那句“不好意思”。

顾云锦的讲述与向嬷嬷打听来的差异不大,只是侧重不同。

向嬷嬷听来的,自然是从头到脚夸赞顾云锦如何勇敢,如何安排救火,但由顾云锦来说,她更多的是说邻里们的帮助和齐心。

从顾云锦的话语里,皇太后听出了她彼时对火情的担忧,和对邻里的关切和同情。

若不是知道生活疾苦,又怎么能体会背井离乡在京中勉强站住脚步的邻居的艰辛呢?

满京城多少贵女,哪怕不至于到问出“何不食肉糜”的荒唐程度,但会像顾云锦一样理解百姓生活的,其实并不多。

皇太后想,这大抵是因为顾云锦生在北地吧。

见过京城繁华,也见过边关疾苦,经历过外地的进犯,这样出身的小姑娘和自有生在京里、长在京里的官家女,定然是不同的。

哪怕顾云锦进京有几年了,但幼年生活的痕迹还是留在骨子里,并没有散去。

相较于娇滴滴的贵女,皇太后更喜欢顾云锦这样的。

皇太后听得津津有味,宫女嬷嬷们亦随声附和,那一夜的经过在听众们的“起哄”之下,越发显得惊心动魄。

“不错、不错!”皇太后连连点头,让向嬷嬷去取几样年轻姑娘们能用的首饰来赏给顾云锦。

顾云锦恭谨谢了恩。

皇太后又看向顾云思,道:“你是要给傅太师的孙儿吧?”

顾云思垂眸应了。

“傅太师才华横溢,他那个孙儿,哀家也见过,是个俊生,前回写了篇文章,听说很有灵气。”皇太后拍了拍顾云思的手,笑道,“好好过日子,哀家就喜欢好孩子们和和美美的。”

顾云思点头。

皇太后想了想,又问:“你们的那位三姑婆,她现在身体如何呀?”

三姑婆?

见顾云思和顾云锦面面相觑,皇太后又仔细回忆了一番:“好像是叫顾微,和顾老将军一母同胞的。”

较之早早离开北地的顾云锦,顾云思对家里的亲戚更熟悉些,她把人对上了,道:“三姑婆前年跌了一跤,摔到了头,没了。”

这下轮到皇太后诧异了,她半晌都没有说话,良久才叹了一口气:“哎!年纪大了就是这样!一个不小心就出事儿了!她年轻时明明身体很好的。

哀家还在闺中做姑娘时,曾经去过北地,当时就认得了你们那三姑婆。

整个北地都夸她,说她本事厉害,巾帼不让须眉,哀家当时年轻气盛,一定要跟她比个高低,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后来,哀家回京了,她一直在北地,几十年不曾见过了,哪里想到,她已经不在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