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围堰筑堤?

“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叶知秋,考古队的新成员,擅长各类文物鉴定,对考古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未来与大家一起共事,还望多多包容。”

“考古队就是需要这些年轻的新鲜血液,能让高老选中,肯定也是能力出众!”

“一定一定,小哥你要是什么不懂得,直接过来问我就成。”

席位间众人,立刻神色热情的接过话头。

还有不少人出声附和,声音此起彼伏。

考古队居然加入了一位如此年轻的新成员,不少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加上刚才他与高局长一起来水文站,谈笑风生的样子似乎很是亲密。

似乎还有更深层的关系。

“这不是半年前,赶赴他国寻宝,为华夏找回十二兽首,为国争光的那位小先生吗??”

“诶,好像还真有些相似,难道是同一个人?”

会议室内,气氛像是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立刻激起了千层浪花。

讨论声不绝于耳,都有些意外,这位曾经为国争光的年轻鉴宝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他们这次考古的张献忠沉银宝藏,的确有很多来自明代的出土文物。

可现在为止都还没定出来,就把鉴定师带过来,是不是早了点?

“嘘!”

高天鹏目光落在众人脸上,伸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众人立刻闭上了嘴巴,先前吵闹的声音戛然而止。

叶知秋满头黑线,原以为跟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共事,会有些不一样的体验。

现在看来,比菜市场里的大妈也好不到哪去。

那些人表面上散发着善意,实际上却对他评头论足,甚至都有人猜测他与高老达成某种交易。

想借助考古行动镀金。

得亏高老出身权贵,能镇压下这些学者,不然就没完没了了。

“大家如果对叶先生好奇的话,可以等工作结束后私下了解,现在我们还是商议一下考古行动的事情。”

高天鹏拿起桌上的黑色彩笔,在白色画板右上角写下了18的字样。

“考古行动进行到现在,大家的努力我有目共睹,也清楚你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加入,就不能辜负国家的信赖。”

“现如今,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注视着眉山市的情况,每天各大媒体架着长枪短炮,聚焦我们的行动,为了不给自己、不给国家丢脸,希望你们能拿出最好的行动!”

他声音铿锵有力,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在场每个人的面庞。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交给你们,把你们这些日子的研究成果、想法告诉大家,集思广益定点沉银处!”

将水彩笔扣上放回桌子上,高天鹏径直走下台,坐在了第一排的角落。

会议室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第一个上台。

尽管,在场的绝大多数学者,都有着不低的荣誉,有些年纪较大的,都已经桃李满天下。

众人眼神交流,有的心虚故意低头不去看大家。

有的压低声音交流彼此谦让。

“王老你来吧。”

“不不,李大哥还是你先上吧。”

台下声音不断,却迟迟没有人敢站上去。

叶知秋望着周围怪异的一幕,心中顿时哑然。

原来这些平日里心高气傲的学者,也有现在这么谦逊的时候。

“嗬嗬……既然没人上台,那老头子就当这第一个好了!”

会议室后排,一位满面红光穿着灰色灯芯绒外套的老者走了出来。

他年纪七十左右,头发较短已经霜白一片,身材发福,国字脸上并不见多少皱纹。

带着黑框眼镜,眼皮微微耷拉着,深邃的眼眸却异常明亮。

他四平八稳的走到讲台上,拿起水彩笔就开始在写字板上书写。

“声呐探测?”

叶知秋下意识将写字板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我们小组在昨天下午四点,于岷江上游完成了四百米的声呐探测,并未发现任何人工痕迹与金属反射波动,但找到了两块木板碎片,经过热释光检测,年代为三百至七百年前。”

“我怀疑这些木板是张献忠装载财宝辎重的船只部分残骸,今天将继续扩大搜索范围,并启用四台无人机,请高局长批准。”

穿着灯芯绒外套的老者,声音略显沙哑。

“批准,不过下水要注意安全,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停止工作。”

高天鹏出声嘱咐。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感谢。”老者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次仅仅隔了几秒钟,便有另一人上台,阐明自己的计划。

这时叶知秋才明白,他们这些人都是考古队的成员,但其中每五人又划分为一组,彼此负责不同的领域。

“报告高局,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考据地方志文献,认为沉银处可能位于锦江上游,申请调派人手十名,进行临时围堰。”

上台讲话的,是一位四十多岁,身材略显消瘦的中年男人。

他穿着一件深灰色西装,头发贴在额前,显得有些稀疏。

听到对方竟然要临时围堰,众人都不由露出惊讶的眼神。

他们这大半个月里,进行过起码八次以上的试探选点。

出动了几十名专业潜水员,人力物力都有所消耗,却连半个铜板都没捞上来。

不过好在这样的行动,并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最多只惊跑水下的动物。

但围堰就不同了。

消耗的人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也更长一些。

截流江水,再把中间一段的湖水抽走,这样虽然能直观的看到河床的情况,做出更多的判断。

可副作用就是,对这一段河流的动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一旦展开了围堰,就需要至少一周的探查工作。

没了水源,什么鱼都活不成了。

而临时围堰,虽然不用抽干河水,但水位大幅度下降,同样会导致水生物的大批死亡。

在考古界,除非有确凿的把握,否则绝对不会干围堰筑堤的事。

如果抽干了水,或者放低了水位线,却得不到丝毫回报,结果也显而易见,要么被调走考古队伍,要么就留下来当背锅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