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刘辩二话没说,就找到了何进,并将其拉到一个拐角处,低声问道:
“舅舅!让各州郡自行募兵的主意,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何进不明白刘辩为何有此一问,不过他还是如实的回答道:
“昨天晚上议事的时候,袁家那个袁绍提议的!辫儿!你为何有此一问啊?”。
果然!这袁家安了坏心啊!。
“舅舅!这袁家没安好心呐!他让你提议兵权下放,就是想分解大汉王朝!狼子野心啊!”。
刘辩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咋跟何进解释,所以就简单的说了一下,可何进听后,却不以为然的道:
“辫儿!袁家不能吧!袁家可是帮了我不少忙啊!贾诩,黄忠,李儒等人的官职,都少不了袁家的配合。
甚至你的太子之位,袁家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可不能背后说人坏话啊!那不是好孩子的行为!”。
我嘞个大草啊!这个大舅啊!这会你咋那么实诚啊!。
刘辩是彻底无语了,看来袁家跟何进灌的迷魂汤不少啊!都迷糊成这样了!。
不过此地也不是说话的地方,而且一时半会跟何进也掰扯不过来,所以刘辩打算开溜了。
“那个!舅舅!你赶紧去整顿兵马,布防八关,以及洛阳的城防吧!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啊!”。
说完!刘辩就跑了!
“哎……哎……你这孩子!”。
当天下午,东宫,前殿。
刘辩召集了一众文武手下,开始议事论政了!。
“文和!你说袁家唆使我舅舅何进说那话,是不是有不臣之心?”。
“啥话?”。
“让各州郡自行募兵!兵权下放啊!”。
贾诩一听,顿时恍然道:
“哦!原来何将军提议下放兵权那话,是袁家背后唆使的啊!这不稀奇!”。
“哦?何解?”。
只见贾诩微微一笑道:
“敢问殿下!就算朝廷不下放兵权,各州郡的地方官员,世家大族,面对黄巾军的抢掠,屠杀,难道就不自行组织兵勇,家丁反抗了吗?”。
贾诩的话!让刘辩无言以对!随后贾诩又继续说道:
“殿下!其实各地州郡,不受朝廷管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还是那句话,这是大汉王朝早就埋下的祸根。
如今兵权下放不下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只不过兵权下放后,那就是明面上拥兵自重了。
自古以来谋大事者,必须要懂得什么是势,势分三个境界:顺势,借势,造势,其中顺势最易,借势稍难,造势境界最高。
如今的大汉衰落,乃是大势所趋,形势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谁也阻止不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顺势而为,借助黄巾之乱的大势,趁机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因为如今的黄巾之乱,不仅祸害了刘氏江山,更祸害了天下世族,不是吗?。
既然这天下早已千疮百孔,殿下为何不借此大势,将大汉王朝涅盘重生,建立一个崭新的大汉呢!”。
贾诩的一席话,让在座的众人顿时露出了倾佩的神色,特别是新加入的荀彧,戏志才,程昱,荀攸等人。
他们没想到刘辩麾下,居然有如此懂得借势的谋国之才,从此之后,他们看贾诩的目光变了。
殊不知,刘辩身边还有一位这样的谋国之才,其能力丝毫不下于贾诩!。
刘辩听完贾诩的话后,久久不能自拔,贾诩啊贾诩!先前李儒说出了治天下不如安天下的惊人言论。
如今你又说出了顺势而为,借助黄巾之乱的大势,让大汉王朝涅磐重生的高论,当真是天纵之才,谁也不服谁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文和,多谢你的点拨,让这个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以后不再是问题了,因为我悟了!”。
刘辩此刻是真的悟了,以前的他,虽然也有一些谋划,但是大局观跟未来方针,他是纠结跟迷糊的,如今贾诩的一席话,让他醒悟了。
不要再想着依靠子承父业,就能平定天下,要顺势,借势,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然后一点一点的掌控各州郡,平天下,才是王道。
听到刘辩的称赞后,贾诩立马嘿嘿一笑道:
“嘿嘿!殿下言重了!这都是臣下应该做的!”。
说完,贾诩便坐了回去,而刘辩见状则是微微一笑,然后又对众人说道:
“诸位!等徐荣招募完精兵后,我们就要北上冀州,平定张角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要准备些什么?做些什么?”。
“殿下!招贤令!招贤令可以发布了!”。
刘辩话刚一说完,李儒就抢答了,毕竟刚才贾诩可是在新来的一群小弟面前,出尽了风头啊!他岂能甘心落后。
“招贤令?何为招贤令?”。
李儒的抢答没引来刘辩的回答,却招来了陈群的询问,这可把李儒给呛了个半死,不过他还是耐心的解释道:
“招贤令!便是召集天下贤才,来辅佐殿下,一展宏图,肃清寰宇,再创辉煌,中兴大汉!”。
说完,李儒就不搭理陈群了,然后双目灼灼的望着刘辩说道:
“殿下!之前发布招贤令不合适,如今张角造反,发布招贤令的时机到了,此时不发更待何时?”。
“哈哈!文优所言不错!确实是发布招贤令的时候了!我所发布的招贤令,不问出身,不问年龄,更不问性别,只要他有本事,有一技之长,皆可来投我!”。
这一次刘辩说话了!不仅说了,他还要把招贤令的要求,内容都说了出来!。
随后刘辩就对李儒继续说道:
“文优!这颁布招贤令的事,就由你替我代劳吧!一定要尽快颁布天下!”。
“诺!臣稍后便去办理此事!”。
提起招贤令的事,刘辩就想到了之前发给赵云,张飞,太史慈的三封诏书。
于是便出言问道:
“云长!先前给冀州常山赵云,幽州涿郡张飞,青州东莱太史慈三人的太子诏书,有回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