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节 考举(3)

经过考场门口的检查后,公孙弘拿着自己的考牌,在一个考场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属于他的考棚。

说是考棚,其实就是个临时搭建起来遮阳的茅草棚子。

棚子里用木板隔开,分成四个座位。

每个座位下都有一张草席,一张案几。

案几上面摆放着三支笔,一个砚台,以及几张白纸。

公孙弘拿着自己手上的考牌看了看,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公孙弘坐下没一会,一位魁梧的年轻人,也走进了考棚,拿着考牌,打量了一会,然后,就坐到公孙弘的前面。

公孙弘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赶紧低下头,不再去看对方。

“晦气!”公孙弘摇摇头。

他几乎都不需要去求证,只从这魁梧的年轻人的衣着打扮上,就知道,此人是墨家的学子——当世除了墨家的人外,没有人会赤着脚来参考!

公孙弘不知道的是,这次考举,为了防止出现舞弊等行为,汉室的官员,绞尽了脑汁。

将冤家对头们塞到一起,算是其中一项预防性措施。

本次考举在排座次时,是秉着尽量将那些有宿仇的士子安排在一起,以相互监督和震慑。

毕竟,假如两个同派士子坐在一起,那作弊的可能就会大大上升。

相反,假如两个死对头坐在一起。即使其中想作弊,恐怕也不敢了!

不过,本次考举的士子来源构成中。有将近八成的士子是儒法两派。

剩下的才是黄老、墨等其他学派。

墨家学子更是少的可怜,总共只有几十个报名者。

是以,公孙弘能分配到一个墨家弟子,还真是他的运气!

绝大多数的儒法弟子,都是分配一个政敌进行监视。

譬如,谷梁派的士子后面坐的基本是公羊派的人,韩非子的门徒前面是申不害的传人。

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负责本次考举座次排位的官员认为,舞弊的可能性已经被降到最低了!

公孙弘坐好以后。大概过了一刻钟,一个四百石左右的官员,就带着几个衙役,巡视过来。

他走进考棚。对着公孙弘等人拱手,道:“本官乃是兰台尚书,奉天子诏命,为本考场巡查之一,诸位士子倘有任何身体不适或者卷面问题,都可以随意摇响设置在诸位案几左侧的铃铛,本官手下的吏员,会立刻前来询问!另外,按照圣天子诏命。本次考举,倘有士子发现他人舞弊,检举成功者。一律加五分,这五分,可以加到任意某轮考举的成绩之上!”

这尚书话音刚落,整个考棚,立刻就是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五分啊!

还是可以加到任何轮次的考举成绩上的分数!

无数人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狠狠的盯着自己前面或者周围的人,甚至有人在心里无比希望。有人二货作弊,然后被自己抓到。

那尚书却不管这些。继续道:“还有半个时辰,考举就要开始了,现在,本官来宣布本次考举的一些规矩!”

这尚书面朝未央宫方向拱手,道:“圣天子诏命,本次考举禁止士子喧哗,交谈、吵闹乃至于斗殴,但有违反者,一律零分!另外,凡有作弊、未经许可走动者,除将剥夺考试资格外,还将交付廷尉衙门处置,尔等,可都听清楚了?”

“清楚了!”附近几个考棚中的数十个士子纷纷拱手道。

这尚书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继续道:“考举,为国抡才,诸君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社稷的支柱,因此,圣天子特地恩旨,为诸君准备了解暑的汤药以及绿豆粥,另外,在考场中,每五百步,都设有一个医馆,坐馆者,俱是太医官,倘有士子有任何不适,皆可在本官属下吏员陪同下,前往诊治!”

“圣天子洪恩,吾等铭感五内!”诸士子纷纷感动的鞠躬。

“好了,吾就不打扰诸君准备考举了!”这尚书负者手,带着手下离开。

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尤其是,他马上将要去校场中原本的将军官邸去领受试卷,为发放给士子们做准备。

………………………………………………………………

而在长安城的士子们,摩拳擦掌的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准备的时候。

一支庞大的异族队伍,正行走在萧关外的驰道上。

这支队伍中,有着超过三千人的骑兵。

这些骑兵,虽然全部换上了汉室的衣冠,穿上了长袍,衣襟右衽,但只从外表就能看出,这些人绝非中国人。

甚至其中有不少金发碧眼,浑身上下都长满了浓密毛发的奇异男子。

这支队伍,就是依照汉匈最新协议,护送着匈奴单于之女,被封为北海阏氏的夏胭脂前往长安的匈奴和亲队伍。

“阏氏,已经过了萧关了,再有一天,就将到达汉人的国都了!”一个侍女轻声的对坐在马车中的一个女子禀报着。

这女子身穿着大红的汉室传统嫁衣,头发盘起,做了个汉人女子最为喜欢的鬟,其上插着珠玉,她大概十六七岁,但却身材高挑,体态丰满,尤其是胸前的伟岸,比一般的中国妇女还要高耸饱满。

最重要的是,仅以面貌来看,她确实是个难得的美女!

夏胭脂抬起头,轻轻掀开车帘,车窗外,属于她的奴隶、牲畜以及亲卫,延绵数里之长,几百名汉朝的骑兵,策马在道路左右,即好奇又戒备的打量着这支和亲的送嫁队伍。

“汉朝的皇帝,是个怎样的男人?”夏胭脂不免在心中思考了起来。

对游牧民族的女子来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样的农耕民族思维,完全不存在。

草原上的女子,只会服从强者。

谁强,她们就听谁的!

自古以来,她们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生存下来的。

是以,夏胭脂对于嫁来汉朝这个陌生的国度并没什么抗拒心理。

相反,她还颇为期待。

汉朝的强大,她自然清楚,这一路上所见的汉朝都市,更是让夏胭脂在心中震撼无比——与汉朝的城市相比,匈奴的单于庭就好比一个破落杂乱的小山沟。

所以,夏胭脂心中,已经悄悄的对自己婚后的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