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感知链接。
苏南很快知道了这些存活子病毒的数量和状态。
第一军团一小队,1000个子病毒,目前只剩下25只子病毒存活!
存活率2.5%!
这25个子病毒,此刻都吸附鼻腔区域。
这个鼻腔。
以人类的视角来看。
简直小得可怜。
但对于病毒而言。
就是一方巨大的天地。
这25个吸附存活的子病毒,也十分的分散。
其中,有8个吸附的区域,是在苏南重生苏醒后的区域附近。
这个区域,像一个避风港湾。
进入之后。
暂且可以稳定下来。
但不幸的是,这个区域,并不适合完成入侵。
环境也不适合病毒生存。
所以,这8个子病毒虽然吸附住了。
但他们的生命值,在以10点每分钟的速度下降。
这个速度,比当初的苏南还要快一倍!
这样下去,即便存活下去,也活不了几分钟。
无奈之下,苏南只能指挥着这8个子病毒离开了这个区域,趁着下一次呼气的时候,卷入到气流中。
不幸的是,被卷入气流之后。
这8个子病毒很快步了那800多个同伴的后尘。
4个被鼻毛上的粘液围杀。
4个被带出体外,暴露在空气中,很快死去!
这样一来,第一小队存活的子病毒便只剩17个。
这17个,算是最后的幸运者。
基本都是吸附在鼻腔上鼻道的顶部。
上鼻道位于鼻腔三道鼻道最上方,前方连接鼻腔前庭,也就是长满鼻毛的区域,后面则连接咽喉。
根据系统的介绍,这个区域,虽然比不上咽喉部,但在整个鼻腔里,其实十分理想的入侵区域。
因为与其他的区域相比,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上鼻道的气流,相对而言,都是比较舒缓的。
容易完成吸附。
其次而言,上鼻道的鼻腔黏膜,也是最薄弱的区域。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点。
根据系统的提示,要想在鼻腔完成病毒入侵。
即便是渡过了吸附这个难关。
还有另一道十分难关——如何突破鼻腔黏膜!
鼻腔黏膜与咽喉的粘液不同。
因为鼻腔,是人类呼吸的时候,最先接触空气的区域。
所以整个鼻腔进化出了十分完备的防御免疫机制。
防护手段相当多。
鼻毛、鼻腔淋巴、鼻腔粘液……
以及,满布整个鼻腔表层组织的黏膜。
这些黏膜,不仅可以调解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最关键的,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
它们杀死细菌和病毒的方式同鼻毛上分泌的粘液有些类似。
一旦感觉到细菌和病毒入侵,黏膜的表面就会分泌特殊粘液,对入侵的病毒和病毒,进行包裹,继而进行围杀。
黏膜的厚度,直接决定了入侵的难度。
而作为黏膜最薄的上鼻道,入侵的起来,肯定要比其他黏膜厚的区域要更容易。
当然,这容易的说法只是相对的。
对这剩余的17个子病毒,能不能顺利突破这层鼻粘膜完成入侵。
苏南也完全没有把握。
虽然附着成功。
但上鼻道靠近鼻腔前庭,与人体外界的距离很近。
腔道的环境,同样不适合病毒生存。
17个子病毒的生命值,都在以10点每分钟的速度往下掉。
“得行动了!”
生命值下降,同样会影响子病毒的活跃度。
苏南当即马上对17个子病毒下达了行动指令。
虽然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但苏南的指令还是准确传递给每个子病毒。
17个子病毒迅速开始了行动。
这剩余的子病毒,都是三代子病毒。
每个子病毒有8对刺突。
其中2对又来进行吸附,剩余的6对,则竭力的生长开来,化成尖锐的尖刺,往黏膜刺了进去。
鼻腔黏膜很是柔软。
刺突没用多大的劲就顺利刺入。
但随着刺突的刺入。
原本平静的黏膜组织,骤然间苏醒!
被刺破的地方,开始分泌粘液。
好几个子病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这些粘液粘连住。
这些粘液粘性很大,粘连住之后,子病毒根本没法挣脱。
而随着分泌的粘液越来越多。
几个子病毒完全被包裹在粘液形成的囊泡之中。
这个囊泡可不是咽喉细胞细胞膜包裹的那种囊泡。
对自病毒而言,这就是一个致命的毒气泡!
被完全包裹后,子病毒的生命值飞速下降。
不到几十秒,就直接断开了和苏南的链接。
一些子病毒行动很快。
刺突刺破之后,迅速用力的在黏膜上撕裂开一个口子。
然后身子往里面钻去。
但钻入的速度还是比不上粘液分泌的速度。
很快他们就重蹈前面几个兄弟的覆辙。
噩耗一个个传了过来。
苏南心底不由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鼻腔的黏膜,反应实在太快了。
完全不给机会呀!
“再试试!”
连续十多条感知链接断裂,苏南下意识的以为第一小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正不甘的准备派遣出第二小队。
“不对!”
苏南识海中,骤然一个激灵。
“还有……一条没断!”
“还有一个子病毒活着!”
“编号D100343!”
“他……已经突破了鼻腔黏膜了!”
苏南骤然一喜。
马上启动视野共享,进入观察状态!
………………………………………………
跪求【鲜花】【评价票】【月票】!
新书期,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