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关陇抗蜀。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西部。
公元229年,蜀相诸葛亮经过一番准备,筹备了充足的粮草,决定第三次出兵北伐,并占据了魏国的武都(今甘肃陇南市)、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
消息传来,魏国朝野震惊,激烈庭议之后,公元230年,魏明帝曹叡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职,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8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兵分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攻克新丰县,后来遭遇三十多天暴雨,栈道损坏,车马难行,被迫班师。
公元231年2月,蜀相诸葛亮第四次出兵伐魏。
这一次诸葛亮运输粮食用上了自己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当时是高科技,有认为是独轮的,也有认为是四轮的,没有实物,已经失传了,如今人们只能想象。总之,运输的货物多了,效率更高了。
蜀国兵直接攻到了祁山,包围了魏国的营寨。
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防御蜀军,司马懿命部将费曜、戴陵率领4000人镇守,自己亲率主力去救祁山。
由于在5-6月份,连续大雨,道路破坏,什么也做不了,还要白白的消耗粮食。
不过,双方还是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卤城之战。
这场战争,魏国大将张郃中箭而亡,蜀国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根据各种史料来看,这场战争的可以参考的资料不全,甚至互相矛盾。那么,我们无法探究整个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待有新的史料后考证。
曹真在第三次伐蜀时,遭遇三十多天暴雨,染了病,返回洛阳后,一直不见好转,于公元231年去世。
这样,四个托孤大臣只剩两个了。局面对司马懿越来越有利了。
公元233年,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一带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发生叛乱,司马懿派遣将军胡遵率军进剿平叛,匈奴人投降,这场叛乱很快平息。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大军十万,浩浩荡荡,从斜谷出发,开始讨伐魏国。
4月,蜀军到达郿县,军队在渭水南岸扎营。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扎营,很多将领不理解,司马懿说:渭水南岸的老百姓比较富裕,这里是必争之地。
司马懿驻军渭南,召开军事会议,大将郭淮很有谋略,他认为,诸葛亮一定会占领北原(今陕西郿县),我军应该主动进驻北原,抢占先机。
理由: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占领北原,联军北山,就会断绝陕西通往甘肃的要道,在老百姓和胡人心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
司马懿很认同郭淮的分析,就派郭淮去镇守北原。
不久,诸葛亮针对魏军进行了几次军事进攻,都因为魏军有防备,只好放弃了。
公元234年5月,为了配合蜀国军队的行动,吴国十万大军向魏国发动进攻。
在合肥附近,魏将满宠多次击退吴军的进攻。
7月,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讨伐吴军,吴军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决定退兵。
吴军撤兵后,有臣子建议曹叡亲自带兵前往长安,可以为司马懿鼓劲。
曹叡却很有见地说:“吴国大军已经撤回,诸葛亮又是孤军深入,成不了什么气候,大将军足以抵挡,我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不畅,陆路、水路皆有重兵阻挡,最后选择进攻司马懿。
司马懿定下方针: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目的是消耗蜀国军队的粮草,就这样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
诸葛亮的目的是讨伐魏国,也不想这样消耗下去,多次派人下战书。
司马懿的秘诀就是:你想战,我不战。就是不接招,干脆闭门不出,不战。
诸葛亮于是使用激将法,想了一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穿的衣服,想激怒司马懿,可司马懿还是不接招。
司马懿部下的很多将士很生气,是可忍熟不可忍?司马懿为了平息将士的怒气,假装要出战。战就战吧,他可是老谋深算,要给朝廷上表,请求得到朝廷批准后再出战,其实就是做给部下看的。
魏明帝曹叡及朝臣们经过几番激烈的朝议后,达成共识,认为司马懿的战术没有问题。
于是,曹叡就派了一个叫辛毗的忠厚老臣,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司马懿的行为。辛毗手持杖节来到了司马懿的军营,开始履行职责。
杖节,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个特殊的信物,代表皇帝的权威,见此物如见到皇帝本人一样。
蜀军每次来叫阵,故意骂很多难听的话:司马懿就是个娘们,像个缩头乌龟,还是回家抱孩子去吧,,,等等。
司马懿大声叫嚣要出战,假装很生气的样子,辛毗就持杖节守在门口,司马懿每次走到门口,看到辛毗手持杖节,就只好退回去。
蜀将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杖节到了,司马懿更不会出战了。
诸葛亮说:本来他就不想战,他那样是做给部下看的,哪有千里请战的?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司马懿哪有不懂的。
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诸葛亮不想无所作为,开始分兵,派一部分士兵去屯田垦荒,种粮食,作长久驻军的准备。
诸葛亮反复派使者去司马懿军营,下战书。
一次,见了使者,司马懿不谈打仗的事,只是问:丞相吃的怎么样,睡的可还好,一顿饭能吃多少?尽是些日常的问候。使者说:能吃四升。司马懿又问了问军营的情况,使者说:士兵犯了军规,打二十杖以上的都是丞相亲自过问。
看似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推测诸葛亮太过操劳了,不久将于人世。
果然,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的军营中,蜀军决定秘不发丧,开始撤军。
于是,诸葛亮准备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北伐大业就此终止。
呜呼哀哉!壮志未酬身先死。在电视剧和中,诸葛亮近乎神一样的存在,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凡人。
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