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后重赏

靳南雪笑道:“那两匹丝绸是我送给妹妹做春季衣裳的,小姑娘就要穿得鲜亮一些才好看,姨娘只管拿出来给妹妹添置衣物就是,不必再给我做。”

田姨娘忙道:“给阿灵做了的,这是做完衣裳剩下的布料,阿灵这丫头在她长姐面前不爱说话,心里头是记着你的好的,还是她主动提出要给大小姐做鞋袜和帕子表表我们的心意,还请大小姐不要嫌弃。大小姐要不现在试试这鞋子合不合脚。”

说罢竟坐过来蹲在靳南雪面前要伺候她脱鞋子。

田姨娘这番举动弄得靳南雪有些不好意思,忙示意一旁的沉香和商陆接过田姨娘手里的鞋子由她俩伺候。

靳灵被田姨娘这番明显谄媚的举动弄得满面通红,又别扭地转过头去不往这边看。

靳南雪:“姨娘和妹妹有心了。说起来妹妹过了年就及笄了,听母亲说等妹妹过了及笄礼跟未来夫家那边就要商量婚期,这段日子姨娘跟妹妹忙着绣嫁妆很是辛苦,若有什么需要的就找母亲,咱们家虽不是大富的人家,也必不会叫妹妹受委屈。”

田姨娘一听这话更高兴了,忙推了女儿一把叫她给靳南雪行礼。靳灵匆匆行了礼便自顾出了屋子。

田姨娘不妨她直接跑出去,恨铁不成钢地道:“这孩子,真是死性不改连句好话都不知道说,也不知随了谁?”

真枉费她每日苦口婆心教导女儿一定好跟大小姐打好关系,只要巴结好了大小姐,到时她的嫁妆底子就能丰厚不少,可这死丫头就是听不进去。

一回头见众人都看着自己,田姨娘只能讪笑着退了出去。

新年伊始,侯府上下张灯结彩,满府的大红灯笼从大门外一直挂到每一个院落直至后花园,到了晚上所有的灯笼全部点亮,整个侯府陷入一片喜庆之中。

年初二是外命妇进宫贺岁的日子,不同于年初一在太和殿举行的文武百官进宫贺岁,外命妇们入宫后的去处依然是碧霄殿。

按本朝规矩,大家在碧霄殿里先给皇上、太后以及后宫位份最高的几位主子磕头贺岁,然后宫中各位有分量的主子会有针对性的在自己的宫殿里接见一些外命妇。

比如宫妃们的娘家人多数会请进后宫继续叙旧,而那些没有受到单独接见的外命妇就可以打道回府自行过年了。

听起来似乎程序挺简单,其实一番折腾下来,那些最早离开皇宫的命妇也到了未时才能走出宫门,至于那些单独被上位者接见的出宫就更晚了,比如贵妃和德妃的娘家女眷甚至在皇宫落匙前才会出宫也是有的。

此刻身穿厚重诰命服的靳南雪就很荣幸地被点名留下,跟着领路的太监往太后娘娘居住的慈宁宫方向而去。

跪在大殿中央的软垫上规规矩矩磕完了头,听到太后娘娘一声“平身”靳南雪方站了起来,只听上面传来太后温和带着一丝愉悦的声音道:“永成侯夫人不必拘束,你上前到哀家身边来,让哀家好好看看。”

靳南雪收敛心神走到近前抬眼看去,只见太后面色温婉,眼神中带着明显的笑意,脸上的浮肿已经看不见了,可见自己献的那药方的确见效,她顿时放下心来。

太后伸手拉起靳南雪的手温声道:“皇帝都跟哀家说了,多亏了你进献的药方子,的确很管用,哀家只喝了两剂下去脸上迟迟褪不去的浮肿竟然就消失了,连太医们都夸说神奇。

还有那几个药膳也很是不错,这些日子御膳房日日按着方子做好给哀家送过来,哀家总算不用整天吃那些咽不下去的食物了,哀家知道这都是你的功劳。”

靳南雪忙低头谦虚道:“妾身不敢当此功劳,是太后娘娘鸿福齐天,妾身只愿太后娘娘岁岁安康,不过太后娘娘还是要多听听太医的医嘱,毕竟这方子和药膳只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不能根治,所以还需要太医们随时调整。”

太后笑着点点头:“一听这话就知道你是个心细的,很懂得照顾人,听说你母亲安氏也是这样的病症?”

靳南雪点点头:“是,我母亲也一直用的是这个方子,不过她老人家的病症比较浅,目前还没有并发症,所以身体还好些。”

两人就方子的事随意聊了一会儿,太后又道:“你进献的这个方子皇上特意命太医们悉心研究并打算传播出去造福民间,据哀家所知光咱们京城这一带,跟哀家一样患有这个病症的就有好几家府上的长辈,所以哀家当重重赏你才是。”

靳南雪:“谢太后夸奖,实在当不得什么功劳,机缘巧合而已,南雪不敢受太后娘娘赏赐。”

见她如此谦虚太后更加满意了几分:“说什么敢不敢的,那是你应得的,你这孩子真是讨人喜欢,小小年纪不光模样出众,性情更是稳重端方,颇合哀家眼缘,永成侯府能娶你进门是他们的造化。”

说罢太后一招手,立即就有两名宫女端着托盘走上前来。

太后示意宫女把托盘里的东西端到靳南雪面前,靳南雪低头一看,只见其中一个托盘里放的是一整套超品级的赤金镶碎钻石头面,另一个则是一盒顶级南珠,靳南立马看直了眼。

别的就不说了,这套超品级的头面一看就贵重至极,尤其是最上面那枚硕大的赤金镶钻石凤尾步摇,那得是一品以上命妇,还有宫里贵妃以上品级的贵妇才有资格佩戴的首饰。

至于这满满一整盒的顶级南珠,一颗颗硕大滚圆,表面泛着一层温润柔和的光泽,无论颜色还是品相、大小都比之前连氏的那盒东珠好上不少,看得她口水都要留下来。

这可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要是换成银两那能换多少钱?

看着这两匣子的宝贝她的脑子飞快盘算起来,想想就激动不已,不过面上还是不露声色地跪地磕头谢恩。

以为这就结束了,岂料太后娘娘一抬手又有一名宫女端着托盘上前,这回竟是一枚玉牌。(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