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气喘吁吁

郝淑兰在旁接话道:

“是的呀!奶奶和太奶奶,平时带给你们的小风车、大扇子、弹丸、糖人儿,都是从这里买的!而且特别便宜!”

“真是便宜!”葛秀芬又将话茬接了过来。

虽然家里有数十万这件事,她们都一清二楚,并且沈绾柠向来不过问,家里任何一个人的用钱明细;

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决定了,她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花钱大手大脚。

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才是两个持家女人最会感到开心的事情。

“鞋垫子怎么卖?”

“四文一双。”

“便宜点,一文卖不卖?”

“一文?!一文怎么卖呀,四文都不赚你的钱!”

“卖了卖了,一文一文,诚心要的。”

“大姐,你别开玩笑了!最少三文!一文?一文卖你一只要不要?!”

“行,来一只。”

“啊?”

“淑兰,待会儿咱们去别的摊上再买一只。”

“行的娘,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个长辈在上面疯狂杀价的时候,被攥住手手的三个孩子,则是在下面小声讨论着:

“我就说吧,我们家没钱,是穷人。”

“可是娘亲说,不差钱~”

“娘亲怕我们不开心,所以才这么说的。”

“那、好吃的、好玩的,别人都没有,我们有很多呀~”

“肯定是娘亲借来的!”

“娘亲天天赶牛车进城,就是为了找人借东西~”

“说不定是捡到的~”

“原来是这样,娘亲太辛苦啦~”

葛秀芬和郝淑兰在集市上淘了一圈,各自背着的包袱都变得鼓鼓囊囊的。

结束后出到集市口,有驴车问他们:

“两文钱一个,到北城门,上不上?”

不等大人回答,二宝便抢答说:

“不用了,我们没钱。”

驴车于是走了。

葛秀芬和郝淑兰本想搭车的,这时见驴车走了,只好商量着道:

“算了,就走着吧?”

“走吧,话说还是二宝懂事呀,其实没必要废这十文钱的。”

“是呀,现在咱们连农活都不干,每天就是弄三顿吃的,够清闲的了,正好背点东西走几步,全当松松筋骨。”

“我还觉得不够重呢!”

“我也是呀!”

走到城门时,葛秀芬和郝淑兰都气喘吁吁的了。

见此,三个孩子更是坚定了先前的想法。

所以在郝淑兰提出,要给他们卖水果糖的时候,他们一致说道:

“要一块。”

“是一人要一块?还是你们三个要一块?”郝淑兰确认道。

“我们三个要一块~”大宝和二宝异口同声说。

三宝则是慢一拍道:

“嗯,一块~”完整内容

坐牛车回去的路上,郝淑兰悄悄对葛秀芬说:

“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娃娃们什么都不要,连平日里最喜欢吃的糖,都只要了一块呢,是娘给教的这么懂事么?”

“没有呀。”葛秀芬说,“是绾柠教的吧?我看绾柠可会教孩子了。隔了两辈,我可不多嘴,免得孩子们嫌烦!哈哈。”

闻言,郝淑兰也笑了笑,才说:

“倒是。我也不掺和绾柠管教孩子的。都跟咱们学的话,就没什么出息了。不如学学绾柠的心性,那样以后去到哪里,都不用怕,也肯定能把日子过好。”

葛秀芬缓缓点了下头,低声说:

“绾柠也是……遇上这样的事情,一夜之间就长大了。难为她……唉。”

郝淑兰拍拍葛秀芬的手背,宽慰道:

“好在绾柠现在,自己总有主意,又爱笑,又有事做,还有三个娃娃,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是。”

葛秀芬说着,转头看向了牛车中,昏昏欲睡的三个孩子。

不多时,他们在村前长坡处下了车。

这里人不多,葛秀芬和郝淑兰,就不再紧紧攥着三个孩子的手了。

她们两人背着包袱走在前面。

大宝、二宝、三宝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

三个孩子在车上昏昏沉沉,下了车却精神抖擞。

此时他们拿着那块水果糖,甚至还吵了起来:

“不行!要拿回去,跟娘亲一起吃!”

“啊?在街上,不是说好了,回家就能吃的嘛?”

“现在还没有到家呀。”

“到家了!”

“没有!”

“到了!”

“没有!”

“三宝你说!”

“我……我先把我那口给吃了,再留给娘亲吧~三宝饿饿。”

“不行!”

沈绾柠在家里拿到水果糖的时候,掌心大的一块,圆圆的形状上,已经被啃掉了三个缺口。

“这是……”她语气疑惑。

三个孩子红着脸道:

“给娘亲带的糖糖~”

“三、三宝说,等不及了,要吃,所以……”

“是大宝咬的第一口……”

“位、位置是二宝选的……”

“但是……但是……”

说到这里,三人的话音逐渐趋于一致:

“我们给娘亲留了最大的一块~”

这时,葛秀芬进到堂屋来,还给他们补充了一句:

“是咧,绾柠,今天他们就要了这一块糖,原来是要带给你的。”

听了这些话,沈绾柠心头暖暖的,脸上也笑得开心:

“谢谢宝贝们,不过,这么大的一块糖糖,娘亲吃不完,宝贝们跟娘亲一块儿分了吃吧?”

“好~”

这天,沈绾柠感觉自己吃到的这块糖,尤其的甜。

晚上她早早就歇下了。

因为明日,她需要跟村民们讲到,半年养猪速成法中,最重要的一环——

肥育。

“现在大家伙儿的猪,都养出一定个头了。

之前跟大家讲过,肉猪一百二十斤以前,是肥育前期;

一百二十斤以后,是肥育后期。

而到了后期,饲料需求增大,对营养均衡的要求更高。

如果配比不恰当,轻则会导致增重缓慢;重则会引发肉猪疾病,甚至死亡。

所以今天的课程,大家一定要好好听讲。

菱花,你帮我拿一份今天的猪饲料来……”

肥育猪饲养法,可是干货中的干货。

沈绾柠整整讲了两个时辰,才总算讲完。

而这一课之后,她也宣布:

“今天就是最后一堂课了,大家回去好好养猪,时常温习,往后只需要过来领饲料,就不用坐着上课了。”

听到这一消息,村民们脸上竟是满满的失落:

“这么快呀……”

“咱们还没学明白呢……”

“我的小红花……”

沈绾柠从没计划过,自己会在乡村当一个临时老师。

教的,还是养猪。

而她的第一批,也大约是唯一一批学生,竟都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级别的。

“哦,对了!”

沈绾柠想到什么。

说着,从一旁早已备好的箱子里,拿出了五十八面锦旗,分发给了在场众人每人一面。

锦旗上书四个大字——

三好学生。

村民们纷纷拿回去挂起来了。

李家来听课的是罗美珍的大媳妇,她也很喜欢,回去之后,非要把锦旗挂在堂屋。

罗美珍见了,又是郁闷了三天。

结束课程后,沈绾柠立即安排,把栏里的六十八头肉猪给卖掉了。

这跟先前卖去沈氏猪场的六十八头猪崽是同一批。

于是,沈绾柠还是找了沈氏猪场的人来收。

何况也只有沈氏。

当下猪价不温不火,肉价零售二十五文,吊猪价十九文。

好在斤两多。

平均一头猪能估出三百四十余斤。

结算下来,也有近四百五十两。

四十五万文。

离沈绾柠去城里开猪场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猪有点多,伙计们来来回回走车几趟,才将它们全部拉走。

最后一趟伙计来的时候,沈绾柠听到他们在说:

“还说跟咱们东家是世交?呵,一见咱们猪场办得红火,就忙不迭的跟着办,恶心谁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