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创办杂志(求月票)

京城饭店门口,看到远处一帮年轻人吵吵闹闹的过来,门口的警卫立刻严肃了起来,仔细的盯着他们。

“沈大哥,别紧张,这些都是我北大的同学,今天齐经理特批,请他们来吃顿饭。”

走近之后,看着面色严肃的警卫,李长河立刻解释说道。

其实看到是李长河的时候,警卫的脸色就松缓了下来。

听到李长河的话之后,彻底放下了心。

“既然都是北大的同学们,那就进去吧,不过长河,别带他们去西楼!”

警卫冲着李长河提醒了一句。

李长河点点头,他知道西楼那边现在正在进行各种洽谈,保卫等级很高。

“放心,我们就在东楼大餐厅里面吃。”

李长河带着一帮同学进了东楼大厅,一进大厅,有些人就发出了惊呼声。

真不是他们没见识,而是在这之前,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乡下,这种装修风格完全比拟国外的奢华景象,他们确实没怎么见过。

“少民,以前这儿你来过没有?”

刘伟这时候冲着李少民问道。

他们这里面,要说身份高的,就是李少民,老爹是中宣的领导。

“想什么呢?我爸才上岗几年,再说了,就算他能来这里,也不会带我来啊。”

“我之前一直都在部队,哪有机会来这里。”

李少民摇头解释说道。

“李老师!”

“这些都是你同学吧,走吧,跟我上去吧!”

吴小玉这时候走了出来,看着李长河和他的同学,立刻迎了上来。

然后,带着李长河他们来到了一间东餐厅的一处包房。

“咱们自己同学,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大家随意坐,今天运气好,带你们吃一次好的,有几道菜,可是国宴标准的。”

李长河挥手让大家随意坐下。

“对了,我旁边给我留个座啊,等会我爱人还得来呢,别让我们两口子分隔两地。”

李长河又提前冲他们提醒了一声,今天晚上的大餐,当然也得喊上朱啉了。

实际上中午的时候,他就去卫生所跟朱啉说过了。

然后下午又回的学校。

“长河,伱现在这么大的面子,国宴菜都能给我们吃上了?”

海文这时候惊奇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摇摇头:“想什么呢?我配吗?”

“这是饭店原本定好的一个晚上招待任务,结果因为特殊原因取消了,但是有几道菜提前做好了闷在那里,咱们运气好,赶上了。”

“包括这个房间,要不是取消了招待任务,你觉得咱们能进来?”

“也多亏了咱们北大的名号,要不然,哪有机会!”

光靠他李长河的脸面,是没这么大的,毕竟有些菜品那都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哪怕招待任务没有了,也不能随意吃了。

不过老齐在报告说招待北大的学生之后,上面很痛快的同意了。

这是北大的金字招牌,不是李长河的。

这一点李长河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行了,不跟你们扯了,你们自己坐好,我去接我媳妇,顺便让他们上菜。”

出了房间,李长河跟外面的吴小玉点点头:“小玉,去上菜吧,还有,等会上完了菜你们不用在房间里服务,都是学生,你们在他们恐怕更拘谨。”

“就是事后得需要你们收拾了。”

李长河笑着冲着吴小玉说道。

吴小玉轻笑着答道:“李老师,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你们尽管吃就行了。”

“那我去跟后厨说,上菜了!”

李长河随后也下了楼,然后来到了大厅,刚下楼,然后就看到朱啉踩着凉鞋快步的走了过来。

是凉鞋,不是凉拖!

“怎么样,没晚吧!”

走过来之后,朱啉有些急切的问道。

“没晚,我们也是刚到!”

“走,咱们上去!”

李长河跟朱啉随后来到了东楼餐厅的房间,随后走了进去。

一群人给李长河留的座在正中间,算是C位,旁边是朱啉的。

“好家伙,这是把正座留给我了啊!”

看到给自己留的座位,李长河忍不住笑着说道。

“不,我们主要是把请客的位置留给你了,谁让今年你请客呢!”

海文笑着说道。

虽然说是打趣,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群同学里面,确实李长河是走在众人前面的。

说是他们几个小圈子的纽带核心也不为过。

与此同时,高大的房间门被推开,随后带着大白帽的几个厨师推着餐车走了进来。

“来,同学们,三丝鱼翅,慢慢吃哈”

“还有这个,水煮东星斑”

“壁炉烤鸭,我们已经帮大家分好了,大家等会直接吃就行。”

“最后一道,椰子蒸鸡,这可是当年老美总统都夸赞的。”

厨师乐呵呵的给一群北大的学生介绍完,然后推着餐车走了出去。

“都尝尝吧,今天运气好,四道国宴菜,便宜我们了!”

李长河之前一直以为这年代的国宴很奢华,但是后来才知道,伟人定的国宴菜标准并不奢华,很多时候都是三菜一汤或者四菜一汤。

比如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来访的时候吃的标准就是四菜一汤。

除此之外,今天晚上还有一些日常菜系,是齐大年给配的。

让后厨的大师傅做出来,味道也很不错。

一群人这时候自然风卷残云的开始吃了起来,毕竟对他们来说,很难得吃到这么高端的饮食。

“这口味,比长征食堂的饭菜牛逼多了!”

海文一边吃着,一边夸赞说道。

“你真是没得比了,拿咱们的国宴餐厅,跟长征食堂比!”

一旁的刘伟无力的吐槽了一句,然后又夹了一筷子鸡肉。

吃到一半的时候,齐大年还进来敬了一杯酒。

毕竟齐大年清楚地很,别看他现在是京城饭店的经理,但是级别并不高。

而眼下的北大学生虽然没有级别,但是过不了几年,这群北大的学生,以后指不定都是什么级别呢。

他老齐刷个脸熟,总是好的。。

李长河也知道齐大年的心思,所以热情的给一帮同学介绍了一番。

一群人没喝酒,以茶代酒,跟齐大年喝了一杯。

除此之外,齐大年还特意安排饭店的摄影师,来给李长河他们拍了一张合照。

然后一直到散场,齐大年才再度出现,热情的挥手送着李长河他们离开。

不过等李长河他们出了京城饭店之后才一下反应了过来。

天晚了,没公交车了!

“得了,我看咱们都吃饱喝足,正好走回去呗。”

也不知道是谁,出了个主意。

然后立刻迎来了大伙的附和,都是年轻小伙子,走着怕什么啊!

“行,那咱们就走回去!”

李长河也来了兴致,然后看了看朱啉,脚上穿的是凉鞋。

“你今晚回宿舍睡吧,我跟他们一起回学校,你这鞋,要是走回去脚可累了。”

这年头的凉鞋都是塑料的那种,不适合长期走路。

朱啉一看也是,再说走回去那得走多远啊,小二十公里呢。

“那行吧,那你们路上小心点啊!”

然后,李长河他们先给朱啉送回宿舍,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沿着公路往学校走去。

路上,陈建功来到了李长河的旁边,笑着说道:“正好,长河,路上我跟你说点事。”

“你说呗。”

“是文学社的事!”

“你知道,咱们北大以前有个全校学生性质的文学社团,叫五四文学社。”

陈建功这时候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我听说过,怎么,你们想要重新办起来?”

“嗯,之前哲学系的邹士芳跟团委的老师提过,团委的老师很支持,安排了团委文化部的负责人张幼华老师跟他一起负责。”

“后面邹士芳又找到我,意思是五四文学社恢复了,要搞一个自己的杂志。”

“最终这个杂志决定命名为《未名湖》,就是咱们学校的未名湖。”

“这个《未名湖》杂志,我们和团委以及学生会都商量过了,打算请我们北大的老校友沈先生撰写发刊词并题写刊名。”

沈先生就是沈雁冰,笔名就是茅盾

没错,就是茅盾文学奖那个茅盾。

“沈先生同意了?”

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陈建功摇摇头:“没呢,校团委以学生会的名义给沈先生写了信,还没回信。”

“但是我估计沈先生大概率是同意的。”

“那你这找我是?”

李长河有些不解,他也见不到沈先生啊。

“五四文学社成立,你身为咱们北大的作家,到时候肯定得入社啊,校团委让我联系你。”

“一个是入社,还得当个副社长,要不然你都不当,别人是没法当的。”

陈建功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叹了口气:“好吧,这活我接了!”

“那咱们这个文学社框架现在都定了?”

“差不多吧,按照团委和学生会的想法,学校那边会指派一个人当名誉社长,然后团委这边安排张幼华老师当社长,副社长暂定的就是你,我,还有邹士方”

“再一个,就是聘请朱光潜,季羡林,曹靖华,章庭谦等几位先生作为顾问。”

陈建功跟李长河说着文学社的框架。

李长河听完之后,忍不住咂舌。

“这学校支持的力度确实够大,规格也够高。”

朱光潜季羡林那就不用说了,曹靖华先生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章庭谦更不用说了,这位是鲁迅的至交好友。

鲁迅笔下的川岛先生就是他,他的笔名就是川岛。

“那肯定啊,到时候咱们文学社的杂志《未名湖》那是要一炮打响的。”

“对了,到时候你可得给写个文章啊!”

陈建功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李长河有些头疼,好家伙,又是要文章。

“行吧,我这几天琢磨琢磨。”

《未名湖》这种杂志写可不行,这种学生杂志,得想点其他的。

头疼啊!

“你们俩在后面,嘀嘀咕咕的聊什么呢?”

邓家祥从人群里走过来,好奇的问道。

他是经济系的才子,虽然没考文学系,但是也很有文学功底,可以说如果不是政经系出了个李长河,邓家祥妥妥的就是政经系的才子。

他跟陈建功也是熟识,也是文学社的人。

“这不是咱们正准备恢复学校的五四文学社嘛,建功正跟我说呢。”

“这我知道,不是说还要办个新杂志?”

“对,暂时命名为《未名湖》,到时候家祥你可得踊跃投稿。”

“什么投稿?什么办杂志?你们要办杂志?”

这时候,走过来的刘伟也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见状,又解释了一番。

“哦,文学社的杂志啊。”

刘伟点了点头,然后忽然又开口说道。

“长河,你说咱们经济系,能不能也办个自己的杂志?”

“你们经济系也办杂志?”

一旁的陈建功有些诧异。

“经济系也可以办啊,我们不搞文学创作,我们写经济稿件。”

“咱们现在老是办黑板报太浪费精力了,而且黑板报的版面太小,我们不如也搞个杂志啊!”

刘伟这时候越说越觉得靠谱,然后回过头,扯着嗓子开始喊了起来。

“哥几个,先别聊了,咱们说点正事,咱们经济系,自己也搞个杂志怎么样?”

“搞杂志?”

“怎么搞?”

“在哪里办?”

一群人这时候议论纷纷的讨论了起来。

李长河见状,有些诧异,这本来陈建功跟他商量着五四文学社的事情,然后怎么一会变成经济系要办杂志了。

不过一群人的想法通过的很快。

因为他们发现,办杂志真的没什么难度。

什么油印啊,排版啊,美工啊这些工作,都有人会。

李少民就能兼职美工,班里的D支部宣传委员王建也会排版油印,最后缺的无非就是纸张和稿件。

稿件嘛,当然是经济系的同学自己出了,纸张大家商量着凑钱买。

然后等回到宿舍的时候,办杂志这事就给定下来了,一群人连名字都给想好了。

《学友》

而回到学校之后,一群人也不觉得累,而是集体凑在了李长河他们宿舍,继续聊着办杂志的思路。

“长河,你这一路没说话,你倒是给点意见啊!”

看李长河一直没怎么参与意见,刘伟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笑了笑说道:“我在构思一个事,我打算在《学友》上面搞一个专题,让大家一起参与。”

“这个专题,就叫《大国崛起》”

(今晚没了)

感谢天狼%歸山笑紅塵的打赏,顺便求一波月票,咱们新书榜月票看能不能冲一冲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