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终于等到的世界船王

又一个周末,国庆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李长河跟往常一样,上午来到了京城饭店。

愈临大事,愈要平静。

李长河来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面,没几个服务员。

就吴小玉跟另一个服务员在。

“今天人怎么这么少?”

李长河进来之后,好奇的问道。

“李老师,别提了,最近来的客人太多了。”

“是啊,国外今年来了好多接待团,都是各种考察的。”

“都在各个楼层值勤呢,我们俩也是刚替换下来,过一会还得继续上去。”

“现在房间都住满了,根本协调不开。”

“昨晚半夜还有港岛那边的一群人来呢,说是让安排房间,现在哪还有房间啊。”

“最后齐经理倒腾了半天,只能安排出一间给那富豪夫妻俩住,其他跟来的人都安排到别的饭店去了。”

吴小玉跟另一个服务员跟李长河八卦的说道。

很多消息她们对外是保密的,但是内部没事就瞎聊,毕竟八卦这种东西,你不分享出来多憋得慌啊。

“富豪?”

李长河听完之后,心里若有所思,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是那位了。

“对啊,据说是港岛的大富豪,一个船王,是旅游局的卢局长亲自安排的。”

“不过他们来的太匆忙,又不是提前准备的外事接待任务,没有那么多房间给他们协调。”

吴小玉有气无力的说道。

“港岛的船王富豪?让我猜猜,是姓董?还是姓包?还是姓霍?”

李长河这时候颇感兴趣的问道。

“咦,李老师您怎么猜到的,就是姓包,登记本上记录的是包”

吴小玉这时候好奇的的拿出了登记本看了起来。

京城饭店虽然是涉外接待酒店,但是酒店内部也得做好记录,什么时候哪些客人入住,哪些人员,都有登记本的。

“包钰刚?”

李长河这时候故作惊喜的问道。

“对,就是包钰刚,繁体字有些难认,李老师你认识他?”

吴小玉他们吃惊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摇摇头:“这我可不认识,不过港岛船王就那么几个,很容易猜的。”

“不过,我很想认识他。”

“那可不行的,李老师,我们不能主动去见客人的,你也不可以!”

听到李长河的话,吴小玉急忙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虽然他们是京城饭店的服务员,但是也不是可以随意接触这些来访的外宾的。

除非对方主动找上她们,要不然,一旦主动接触,就是重大过错。

“放心,我当然知道不能主动接触,这事啊,我得跟外事部门申请。”

李长河笑着说道。

“啊?李老师,www.youxs.org?”

“您跟他是有什么事吗?”

吴小玉这时候有些震惊的问道。

“当然有事,还是大事!”

“行了,不跟伱们说了,我得回去打申请了。”

李长河得到了他终于想要的答案之后,立刻离开了京城饭店。

没错,他一直要等的人,就是包钰刚。

事实上,从那位卢局长的名字出现之后,李长河就知道,包钰刚马上就要来了。

因为包钰刚和那位卢局长是亲戚,对方正是借着探亲的名义来的。

至于李长河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位包先生,正是前世他刚写完的那本的“金手指”。

他那本,正是以包家为原型创作的。

而这一世,李长河想要搞外汇,思来想去,还是得借助这位包先生。

他知道改开前,这位包先生一定会来大陆,而且住的就是京城饭店。

所以他提前找机会进了京城饭店,为的就是有一个“合理”的知道这位包先生来的信息渠道。

毕竟这位打的是探亲的名义前来的,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知道对方来的信息。

而现在,“合理”的信息渠道来了,接下来,就是得接触了,而且必须是光明正大的接触。

李长河从来没想过私下里接触包钰刚,因为他知道,即便是接触了,他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也无限趋近于零。

说白了,李长河一个不起眼的无名小卒,在如今的包钰刚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

人家是来访亲的,跟你素不相识。

而你一个大陆的学生,偷偷地去拜访一位从无交集的富豪,即便是再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也没几个人相信。

所以,李长河在京城饭店,要的只是一个信息渠道,知道了这个渠道之后,他得光明正大的拜访。

央视大楼,李长河急匆匆的找到了王崇秋老师,因为朱啉跟着杨洁出外景去了。

跟王崇秋老师说了一声,说自己有急事回学校,李长河随后便急匆匆的赶回了北大。

回到北大之后,李长河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他的时间很着急,因为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出一份简单的商业计划书。

而这份计划书,并不能提前写,因为这份商业计划书,针对性太强了。

可以说,这份商业计划书,是李长河专门为包钰刚准备的。

好在虽然没有提前写,但是很多信息和数据李长河都已经有过提前准备了,在北大图书馆里面的很多信息和期刊里,他都做好了笔记。

图书馆的自习室里面,李长河奋笔疾书,在信纸上认真的写着。

这份商业计划书在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过很多次了,不过写起来的时候,还是得不时地修改。

一直到了晚上,图书馆都要闭馆了,李长河也没有写完。

不过没关系,该用的书,他都准备好了。

“老师,我想把这几本期刊借回去,我有一份资料需要整理,明天早上再送回来,可以吗?”

带着还要用上的几本书来到了借书处,李长河认真的问道。

“不行,这里面有些是禁止外借的刊物,不能带出图书馆。”

图书馆老师翻看了一下李长河手里的书,摇了摇头。

图书馆有些书可以外借,有些书则是不允许外借,他也没办法。

“那老师,我不带出图书馆,就在图书馆里面用可以吗?我真的特别急用,时间很紧急。”

图书馆老师自然是认的李长河的,毕竟他也是图书馆里面的大名人,不过以前也没见李长河这么着急的用过这些书啊。

“长河,你这以前也没这么急着借书啊?”

“老师,因为这是突发情况,我时间特别紧。文学社在图书馆有间教室,我今天晚上连夜在里面赶资料,不带出图书馆,可以吗?”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图书馆的老师说道。

看李长河认真的姿态,图书馆老师叹了口气:“行吧,但是说好了,不能带出图书馆,就在文学社那边的房间用,我晚上会去抽查的。”

名人多少还是有些特殊优待的。

而且他们有单身教职工在图书馆里面有值班的房间,晚上可以随时抽查。

“没问题,我肯定不带出去。”

李长河松了口气,然后待老师登完记之后,拿着来到了文学社的教室。

李长河身为副社长,有这间教室的钥匙。

留在图书馆内的教室,除了书不能带出去之外,李长河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电。

这个年代,即便是北大,也很难实现全天候不断电,宿舍里到了晚上也是断电的。

但是唯独图书馆,因为里面有很多珍本,图书馆里是不限电的,只不过到了晚上图书馆会闭馆而已。

李长河来到了教室,打开了里面的灯,虽然有些显眼,但是也没办法了。

时间有限,他只能如此了。

然后坐在文学社的桌子前面,李长河继续开始认真的写了起来。

期间也有图书馆的值班老师过来看了几眼,看到是李长河在里面,也就没多说什么。

就这样,李长河熬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天亮的时候,将这份商业资料计划完全写完了。

随后早上,李长河先去还了书,然后一大清早,拿着这份商业资料计划直接来到了燕东园。

东园里面有一些老楼,安排给了很多的教授,其中他们经济系的系主任陈岱孙教授就住在这里。

李长河来到了陈岱孙教授的门口,轻轻地敲了敲,没过多久,房门打开。

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是住在岱老家里的另一家人。

岱老分的这个房子是两室一厅的老房子,但是因为岱老是单身没有结婚,学校里住房又特别紧张。

最后岱老这套房子,又分了一个房间出去给另外一对老师夫妇,也就是周老师两口子。

所以现在岱老这套房子里,住着两家人。

当然,学校也可能有自己的考量,虽然多了一家人,但是变相的也算是给岱老找了个看顾。

毕竟如今岱老也已经七十八岁了,一个人自己住着,学校也未必放心。

“周老师您好,我是经济系的学生,我找岱老。”

李长河看到开门的周老师,恭敬地冲着对方说道。

“进来吧,岱老刚从外面回来。”

周老师笑着说道。

李长河随后走进去,然后来到了岱老的房间,此刻的他正在书桌前面不知道写什么。

听到动静,陈岱孙抬起头,看到是李长河,精瘦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是长河啊?”

陈岱孙虽然是经济系的系主任,但是给李长河他们上课并不多。

上个学期一整个学期,他给李长河他们也只是上了一节课而已。

如今陈岱孙的主要任务还是带研究生,不过对于经济系77级的学生,他都认识,尤其是李长河。

“岱老,我昨晚写了一份商业资料计划书,想请您老帮个忙。”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陈岱孙说道。

陈岱孙好奇的看着他,随后伸手接过了李长河递过来的计划书。

“论港岛华人商业资本对英资产业的反攻收购”

陈岱孙接过来之后,看了一眼标题,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的看了起来。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陈岱孙看完,随后冲着李长河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会突然写这个?”

“岱老,昨天我在京城饭店,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港岛那边的华人船王包钰刚先生来了。”

李长河认真的说道。

“我之前上陆教授的经济地理的时候,我研究的就是港岛的经济,因为我觉得,港岛的经济集合了中西方的特征。”

“它的土地性质,既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又有东方实质意义上的集体制,我觉得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模式,对我们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但是在这研究的其中,我发现了英国资本在港岛商业定位中的重大漏洞,这或许是因为它长久的作为殖民者带来的隐患。”

“以往正直上的强势掩盖了它的商业漏洞,但是现在,它暴露出来了。”

“不过在港岛本土,有资格和胆量击穿英资这种漏洞的人选不多,恰好包钰刚先生我认为是一个,所以我写下这份商业计划书,想要跟包钰刚先生探讨一下。”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陈岱孙说道。

陈岱孙点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所以你是想让学校把这份计划书,给包先生送过区?”

“如果可以,我希望以学校的名义,跟外事部门申请,我想跟包先生见一面,亲自面谈。”

李长河正色的说道。

如果只是一份计划书,他递过去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这份计划书的开篇是从九龙仓开始的,就是后世的里写烂的九龙仓。

如果李长河记得没错,现在包钰刚应该已经开始了对九龙仓的收购,李嘉成手里的股票,已经跟包钰刚完成了交易。

甚至有可能双方针对和记黄埔的交易,都谈妥了。

李长河在时间上,终究是慢了一步。

但是没办法,他接下来的计划,需要包钰刚的帮助。

所以即便是慢了一步,李长河也必须尽可能的寻求包钰刚的认可,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见面谈一下。

这年头,先不提私下接触外宾的正直后果。

只说私下里偷偷见包钰刚,即便是双方谈了,李长河估计包钰刚也不会特别放在心上,因为偷偷地见面,李长河只代表了李长河,充其量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年轻人。

但是通过北大经外事部门申请,跟包钰刚的正式会面就不一样了。

李长河那时候代表的是北大经济系,乃至大陆年轻学子的代表,这里面的意义是绝对不同的。

哪怕官方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包钰刚恐怕自己都得认真的斟酌一下。

古往今来,凡是借势,皆是如此!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