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出版!(求订阅)

看完了李长河最新写的稿子,刘建青自然而然顺便留在京城饭店吃了顿饭。

他吃不了工作餐,李长河请他在东楼餐厅吃的。

当然还有朱啉,现在她有时候没事下班早,就溜达着来京城饭店找李长河了。

这么漂亮的姑娘,警卫都认识了,直接刷脸放行。

美滋滋的吃了一顿大餐之后,刘建青拿手绢擦了擦嘴,然后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你啊,最近就安心的待在京城饭店写稿子,哪也别去。”

“最近好多人正在到处找你呢!”

作协恢复以后,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旗下的杂志社也纷纷开始复刊。

复刊了就需要投稿,写稿子就需要作者。

而如今的李长河毫无疑问,是青年作家里面的一面旗帜。

谁要是能约到李长河的稿子,那必然在复刊之时打响当头炮,迎来销量爆发。

毕竟如今的人民文学,在李长河的加持下,每个月的销量已经破百万份了。

“找我我也写不来,我现在就两只手,一天就能写这么多,哪有多余的稿子。”

李长河笑着冲着刘建青说道。

他现在一天拼死拼活的写也就写个几千字,长篇不比短篇,有些剧情必须得前后呼应。

而且他这个长篇说是长篇,事实上也不算长,大概篇幅也就三十万字左右。

对比前世写,这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更新量。

可是放在这个年代,这已经是了不得的篇幅了。

像那种百万字的巨著,在手写的时代,写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李长河暂时不考虑那么长的篇幅。

“对了,还有一个事!”

“就是你之前不是在延河,就是陕西文艺,还有燕京文艺上面也用其他笔名发了不少稿子嘛!”

刘建青这时候又想起什么,冲着李长河继续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对,不过有些质量一般!”

当时他刷稿子给这些文学杂志投的,有的稿子怎么说呢,写的没那么精细,毕竟刷稿费嘛。

“没事,这一次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次盯上伱的是京城出版社。”

刘建青笑着说道。

“京城出版社?”

“你是说,他们也要出版我的?”

李长河有些诧异的问道。

刘建青笑着给李长河解释起了里面的因由。

“这事对你来说也算是机缘巧合,你知道前些年文艺界受影响很大,京城出版社也是,直到前两年才慢慢恢复编制。”

“但是恢复归恢复,想要重新打开局面很难,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向,今年的目标放在了文学上面。”

“据说他们跟王主任已经商议好了,下个月就会推出一本新的文学杂志《十月》”

李长河知道刘建青口中的王主任,就是京城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王世敏主任。

他也是《十月》杂志的创办者。

“不过《杂志》终归是杂志,对于出版业务来说,他们还是想出版一本大热的书籍的。”

“然后他们就想到了你,你马甲多的事情如今在编辑圈已经传开了。”

“京城出版社就想到了你那些还没有出版的稿子,他们想整理一下,再给你出一本书。”

“可是那些笔名都没什么名气,就算出版了,能有销量?”

李长河有些不解的说道。

他那些马甲笔名当然不是毫无名气,只是相对于“凌绝”这个笔名而言,那些马甲笔名有些普通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他们不一定非要用‘凌绝’的名气,也不用你其他的笔名,他们可以直接用你的名字啊。”

“比如说《李长河文集》或者《李长河精选》”

“对于读者来说,李长河这个名字,可不比凌绝这个作者名逊色。”

“更何况你这个名字是上过人民日报的”

“尤其是在京城周围这一片区域,你李长河的名字,可是鼎鼎大名,光这一片区域的销量,我估计就够京城出版社打开局面了。”

听到刘建青的话,李长河微微有些汗颜。

“这,我那些稿子,能凑够一本文集?”

“我觉得这种出书,是不是不太好?”

他虽然也写稿子刷稿费,但是那好歹也是新故事啊。

这种重复出版书,他还真没接触过。

“这有什么不好的,都是你自己写的,用其他笔名发的,如果放在凌绝笔名下面有欺骗读者的嫌疑,但是放你自己名字下面,没什么问题。”

“对于时下大部分读者而言,能阅读到的书太少了,你像刘新武,他倒是想出书,可他没那么多啊。”

“也就是你这种怪胎,写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以前的时候,我们给一个作家出书的周期,差不多是一到两年,像茅盾先生,巴金先生他们都是这样。”

“你这算下来,一年多出一本,也算可以!”

“对了,你这本长篇,大概什么时候能写完?”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如果接下来时间顺利的话,他九月份开学之前,是妥妥的能写完的。

“开学之前吧,我差不多能写完。”

“那行,那我下期就开始给你刊登第一篇,估计到时候得给你开个专栏!”

“以前人民文学可没在上面刊发过长篇,正好拿你这本尝试一下。”

“等你这本长篇发完,到时候估计正好再出版成品。”

刘建青这会给李长河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很有当经纪人的潜质。

现在张广年那边出任了作协书记,人民文学杂志这边基本上就是老刘日常负责各项工作。

只可惜老刘年龄也不小了,从年龄上来说,继任人民文学主编的可能性不大。

“行吧,这个你看着安排,我都无所谓!”

李长河摇头说道。

他是真的无所谓,其实有个事情李长河没跟刘建青说,那就是往后他写的概率,不大了。

现在手里有时间,李长河还写写,顺便给自己赚点外快,增加一下收入。

但是过段时间如果他的计划成功了,那么文学作品对他来说就可有可无了。

当然,作家这个身份是不能放弃的,毕竟八十年代的作家身份,那就是一张超级名片啊!

不过这些事情李长河自己都没考虑好,所以也不着急跟刘建青说。

“那,京城出版社那边?”

“如果你们觉得合适,就出版一下吧,我没什么意见。”

“到时候选好的稿子我看看,如果凑不够数,我给补几篇也行。”

李长河想了想,还是同意了下来。

人家出版社自己都考量好了,他也犯不着在这里矫情,想出就出呗。

“行,那我回去跟他们说一声。”

“你要是真补稿子,我估计他们更乐意,十月下个月创办,说不定他们更想让你发一篇。”

“其实你也是咱们京城人,给他们第一刊发一篇挺好的,京城出版社一定会记你这个人情的。”

刘建青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反正现在人民文学抓住了李长河手里的长篇,自然也就不会再盯着那些短篇。

李长河如果写出来给《十月》来上一篇,对李长河自己来说也有好处。

京城出版社毕竟是隶属于京城自己的,跟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不一样。

这个年代不说地域保护,但是地域之间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以后文艺圈也不会出什么京圈沪圈西北圈的。

“行,我看看这几天给他们写一篇!”

李长河点头应了下来。

看刘建青舒缓下来的神情,李长河心里笑了笑。

老刘这保不齐是受了谁的委托,给人来当说客来了,只是不好意思明说。

毕竟之前他一直强调让李长河把稿子优先供给人民文学,这会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事实上李长河也没猜错,但是也不单纯的是为了当说客。

主要是之前作协开会,刘建青遭受了其他兄弟单位老友的围攻。

主要原因就是把持着优质作者资源不肯放开,其实就是说的李长河。

刘建青也有些无奈,他解释了,是李长河产量低了,不是他不让对方投稿。

奈何这理由大家不信,无可奈何之下,张广年劝刘建青放篇李长河的稿子给其他家。

刘建青也无奈,跟他们说实话他们也不信。

不信拉倒,反正李长河躲在京城饭店码字,一般的杂志社根本找不到。

不过今天说到最后,刘建青觉得还是应该放点稿子给其他杂志。

所以最后委婉的跟李长河提了提,没曾想李长河答应了下来。

挺好!

三个人吃完,然后从京城饭店离开,李长河跟朱啉则是骑着自行车回家。

如今天黑的晚了,晚上七点多钟天色还是亮的,回家一点都不晚。

两个人骑车骑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楼下有个青年站在那里。

一开始也不以为意,等到近了李长河才发现,站在那里的人,是沈君诚。

“君诚?”

李长河停下自行车,然后好奇的喊了一声。

沈君诚转过身子,看到李长河,点点头。

李长河将自行车停在了路边,然后回头看向了朱啉。

“琳琳你先上去吧,我在这跟君诚聊会天。”

既然沈君诚在楼下等他,大概率是有事啊。

“行!”

朱啉点点头,然后先上了楼。

“走,边走边说吧!”

这会走着蚊虫还少,站在那里一会就有蚊子叮。

“行!”

两个人随后向着家属院外面走去。

(没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