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长河的真正目的(加更)

“坐坐坐,长河同学。”

“刚才实在是不好意思,主要是我跟大哥很难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包钰刚跟李长河握手之后,随后热情的招呼着李长河坐了下来。

“巧合?”

李长河这时候也故意装出了诧异的神色。

演戏嘛,谁不会啊!

“是这样,长河同学,在你来之前,起然他刚跟人联合收购了九龙仓的股份,而对方提出的条件,就是要起然帮他获取汇丰银行手中和记黄埔的股份。”

“卢老,起然是?”

李长河这时候故作不懂的冲着卢局长问道。

“起然是我的别名!”

包钰刚笑呵呵的解释说道。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包先生已经开始收购九龙仓了,而同样,也有人看上了汇丰银行手里的和记黄埔,拿九龙仓跟包先生做了交易。”

李长河这时候“恍然大悟”的说道。

包钰刚点点头:“没错,其实从商业计划而言,你这份计划,跟他的计划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李加诚一开始瞄准的必然也是九龙仓,只是后面九龙仓背后的怡和洋行请了汇丰银行出面,李加诚吃不下九龙仓了,然后顺势转给了我,同时又把目光瞄准了和记黄埔。”

“倒是丁权这个,我以前确实没有太关注过,如今你这么一提,我觉得丁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拓展方向。”

包钰刚认真的说道。

就像李长河说的,不管是让港英政府解决,还是大陆这边解决,丁权作为一个潜藏的炸弹,都是一张足够有价值的牌。

李长河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

其实他很想长篇大论继续跟包钰刚唠一唠,比如说如今港岛存在的诸多BUG。

不过如今毕竟还是在78年,改开都没明确提出来,有些话不宜过早地说。

事实上,如果能让包钰刚关注到丁权,对李长河来说也足够了。

未来港岛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高房价引发的,而高房价的根源,就在于土地。

港岛出了名的地少人多,但是伱如果看地图,就会发现,港岛的土地并不少,新界那边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发。

但是港府始终不开发,原因就在于新界的大量丁权被地产公司收购了。

所以一旦港府开发新界的土地,那么地产公司就可以用丁权去兑换新开发的地域。

最恶心的是,他们只兑换商业地块,会留下公用地块给港府。

港府还得投资修建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配套资。

而商场住宅商铺物业这种赚钱的商业地产,则全部被地产公司拿走。

后世最喜欢玩这一套的就是恒基兆业的李昭基,动不动就开口捐出地皮给港府盖医院啊盖学校之类的,然后港府一般都是果断推辞。

原因就在于李昭基捐出来的地皮,只是想让港府做配套措施,然后等配套措施一做好,周围的房地产就火爆起来了。

所以后世的港府,宁愿填海造陆,也不愿意开发新界,根源就在这里。

填海造陆所得的土地完全属于港府,卖地能卖出高价。

而新界的土地开发出来商业地块都被地产公司占据,港府还得掏钱建造公共设施。

从经济账上来说,哪方面更划算,是一目了然的。

所以与其未来让李加诚的长江实业和新鸿基以及恒基地产这些地产商人收走,还不如让包钰刚收走。

起码在爱国心和配合国家大政方针上面,包先生以及他后来的女婿都比那几家地产公司强太多了。、

港岛的富豪可以说分为几个商帮,以包玉刚和曹光标为首的浙商或者说宁波商帮,包括邵一夫先生,都是其中的翘楚。

然后是粤商,粤商之中以霍先生为首的很多人,也是爱国楷模。

唯独潮商,让李长河觉得,这些人真正的把自己定义成商人,即便是慈善都是一门生意。

所以现在,李长河真的不介意,让包钰刚进去分一杯羹。

因为据他所知,丁权这玩意儿,有几家地产公司,早就已经开始收了,其中就有新鸿基。

“长河同学,那我们接下来就正式的聊一聊,你不妨跟我说说,你想见起然,到底是有什么想法?”

“难道说,只是单纯的让起然看一下你的这份商业计划书吗?”

卢局长这时候主动开口问道。

他们觉得李长河应该不只是单纯的让包钰刚看一下这份计划书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需要计划书转交就行了,并不一定非要跟包钰刚见面。

既然是见面,那么自然就有商业计划书之外的事情要聊。

而现在,卢局长觉得,他们可以进入正题了。

包钰刚也跟着点点头,微笑着说道:“我也很想知道,长河同学见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李长河听到他们俩的话,知道自己的计划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随后深吸了一口气,认真的说道。

“其实我找包先生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实践。”

“这份商业计划书,只是我基于经济地理课写出来的一份关于港岛的地域经济规划。”

“交给包先生,也是想让包先生以商人的角度,帮我们看一下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是否有偏差。”

说白了,为什么明知道包钰刚已经开始收购九龙仓了,李长河还要写这份商业计划。

为的就是搞一份投名状,先让包钰刚认可他的能力。

然后,李长河才有机会展开下一步的计划。

“这么说,你还有其他的学习方向是吗?”

闻弦歌而知雅意,包钰刚能成为世界级的富豪,理解力绝对是顶级的。

听到包钰刚的询问,李长河点点头:“其实,我目前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欧美的金融证券。”

“虽然目前我们国内对于金融证券依然还处在批判的角度,但是在我个人看来,金融证券是欧美资本主义市场上的一件大杀器。”

“它对国计民生所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远远超乎想象的。”

“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依然处于理论批判阶段,不过我个人的想法是真正参与一下。”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你是想通过我,尝试一下港岛的证券市场?”

包钰刚这时候笑呵呵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摇了摇头。

“是想借包先生的助力,但是不是港岛。”

“不是港岛?”

包钰刚听到李长河的回答,有些诧异。

“那你是想?”

“美国!”

李长河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

嚯!

这一次不只是包钰刚,就连一旁的卢局长,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本来以为李长河想在港岛玩一把,就够敢想的了。

结果没想到他还是小了,胆子小了。

李长河竟然直接想要在美国做实践?

“你想让我带你去美国?”

包钰刚很快冷静了下来,然后冲着李长河正色的问道。

“不,我去不了,我只是个学生,还要继续在北大上学。”

李长河也没卖关子。

“包先生,股市我是参与不了的,因为那需要时刻的关注,但是证券市场有一种模式,我认为可以尝试。”

“那就是期货!”

“芝加哥交易市场的期货合约周期一般是一年,对我来说,这种更合适一些。”

“期货交易?”

“这可比股票市场的风险还要大,因为它更倾向于赌,赌的是未来的眼光.”

包钰刚说道这里,忽然间反应了过来。

靠,这小子刚才的计划书,给他证明的不就是他的眼光嘛。

所以他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期货市场?

“你是早就有目标了是吗?”

包钰刚这时候来了兴趣,他在做船运之前,实际上是做银行的,四十年代在魔都坐到了魔都市银行副总经理的职务。

他跟汇丰银行的关系密切,甚至做到了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跟他精通银行业务是密不可分的。

甚至于他对船队的运作模式,都是银行那一套,没有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追求长尾效应,细水长流。

在当年所有的船队都跟日本商人签短期租约方便随时提价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每一艘都签长约,稳固这艘船的收益。

然后,拿着船的长期合约去找银行继续贷款,然后买新船,出租,同时扩大自己的口碑和业务范围,最终成为世界船王。

“是的,在北大图书馆有一份经济期刊杂志,因为那本杂志不许带出来,所以我没有带来。”

“那本杂志上有一份期货案例,写的是1973年的美国石油富豪家族亨特家族操控白银市场的案例。”

“对方从中东收购了大量的白银现货,然后又在期货市场不断地收购白银期货合约,拉高合约价格。”

“如果这中间不是墨西哥政府见到白银现货有利可图,在期货市场出手了大量的白银砸盘,那么亨特兄弟会获得超乎想象的利润。”

“而在此之前,这对富豪兄弟同样在大豆市场用同样的手法获利超过一亿美金。”

这可是七十年代初的一亿美金!

“包先生,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你在这一方面如此操作接连获得成功,你觉得你会就此收手吗?”

李长河这时候轻声的问道。

包钰刚则是明白了李长河的意思,随后正色的摇头说道:“不会。”

就像他做船运,他长约的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事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没有登顶之前,他会换商业模式吗?

答案是不会!

他现在转移到九龙仓,那是因为他的航运事业已经做到世界巅峰,可以横向拓展。

但是金融市场,可是不存在巅峰这一说的。

“你的意思是?”

包钰刚这时候有些明白了。

“我看了后续北大图书馆的一部分经济期刊杂志,里面有对于白银价格的简单介绍。”

“从七四年到现在,白银的价格几乎没有波动!”

“四年多的时间,白银市场从期货到现货的价格,都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波动。”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四年多的时间,白银的供需关系一直平衡,没有什么变动,所以它的现货跟期货价格也没有波动。”

“这也有可能啊,在白银消费市场没有巨大的突破下,市场波动很小也是可能的。”

一旁的卢局长这时候不解的说道。

他也在民国当时的期货贸易中斩利颇丰,当年曾为组织赚下了百万美元的巨额利润,也是一名商业天才。

“表哥,你说的是正常情况下,但是美国是不正常的,因为他禁止黄金现货交易。”

“从美元跟黄金脱钩以后,芝加哥和纽约交易所只支持黄金期货交易,不支持黄金现货交易。”

“这就决定了在美国,黄金期货交易很麻烦,因为你必须从海外寻找现货来对冲风险。”

“而这样一来,贵金属方面,白银其实才是最合适的贵金属期货交易对象,因为它可以同时存在期货和现货两层交易市场,商家的风险才会降到最低。”

“也就是说,白银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美国贵金属交易市场比较活跃的品类,但是现在它的价格波动却平稳了。”

“你是觉得,有人在控盘?”

卢局长冲着李长河吃惊的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是的,这里面,要么就是整个市场都在平稳的运行。”

“要么就是有人布局了好几年,想要一次性玩一把超级大的白银期货。”

“而按照亨特兄弟之前的操作,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甚至这一次考虑到之前墨西哥政府的白银砸盘行为,控盘方恐怕都不止亨特兄弟一家,可能是好几家联合,吃进了这几年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白银现货。”

李长河这时候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实际上,他瞄准的,就是前无古人同时后无来者的白银期货市场上最大的期货操控案。

美国的石油富豪亨特兄弟,联合了沙特王室,双方联手布局了五年,吃进了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现货白银。

是的,不是美国,而是全球!

以此为依托,意图拉爆整个美国期货市场的白银投资者。

而这桩白银期货案爆发的时间,就在1979年!

这是他前世那本写的主角的第一桶金,李长河自然也记得清楚。

不过不同的是这一世李长河只是国内一个普通,所以他必须还要找一个帮他的人。

这个人,李长河最终选定的就是包钰刚。

除了因为他会在78年来大陆访问之外,还因为他如今的世界地位。

这么说吧,全世界如今有足够的实力参与这个白银期货案的华人富商不超过五个,而包钰刚绝对是里面,最有资格的那一个!

这才是李长河必须要见包钰刚的真正目的。

加更一章,求个月票!作者君幡然醒悟,新书期就得多写,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