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七十年代从啃老开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全本免费阅读

在1980年以前,海淀的定位一直是农业区,这里是整个燕京的副食基地,为京城提供着大量的瓜果蔬菜。

所以在白颐路也就是未来的中关村大道的两旁,不时地还有大片的树林荒野以及坟地。

顺着白颐路一路往北,然后到了东大院,再转道往西,过前官胡同儿,大井胡同这些老胡同,就到了HD区繁华的商业地带。

经常在年代文里出场的样式雷他们家的大宅院,,就在这一片地带,而且是好几个大院子。

后世这一整片区域,就是中关村西区,这些老胡同啥的都拆了。

从这些老胡同里面七拐八拐,过了老虎洞胡同,就到了海淀镇的中心。

海淀百货商店,基督教堂,包括许许多多的商店,都在这一片区域。

李长河没有着急去百货商店,而是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北大街的新华书店。

虽然未来的海淀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教文卫图书基地,但是如今的HD区,却只有北大街这一家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旁边,有专门的看自行车的地,一次五分钱。

李长河交钱,领票,锁车!

然后迈步走进了这个年代的新华书店。

“同志,买书吗?”

进来之后,有售货员不咸不淡的问道。

跟粮食店副食品店的热闹不同,这个年代的书店其实还是很冷清的。

原因大家都懂,知识分子可是很被排斥的。

“我要一套伟人选集,然后有没有之前的高中教材,给我来一份!”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售货员有些诧异的看了李长河一眼。

伟人选集很正常,这年头的年轻人谁不想有一套?

可是高中教材就不同了,毕竟高中都停了多少年了。

“伟人选集好说,你说的高中教材,这得去库房找吧,而且我估计都得是十年前的。”

“小同志,你找这些书干什么?”

售货员有些狐疑的看着李长河,这要是放在前两年,他这种诉求可是很容易**的。

“我这刚从知青点回来,区里一时半会还安排不了工作,我就想着把以前学的东西再复习一下,以后上了岗位,也能更好的搞建设。”

李长河顺口解释说道。

“你是知青返城?”

售货员看着李长河的目光,起了些许变化,这年头返城的知青大部分路子都不正规,有些人认为他们是逃兵,是可耻的。

“嗯,我在那边修水库的时候救人跌落了山里,受了伤,公社领导批准我病退回来!”

李长河认真的解释了一番,不解释不行,这年代有些事情性质可是很严重的!

果不其然,听到李长河是救人病退,售货员的目光又起了变化,原本的鄙夷消散了,脸上泛起了敬佩的神色,也多了几分笑容。

“原来如此,小同志你是好样的。”

“这样,我带你去库房找找吧,我记得以前有一批积压书都在那里,还没处理!”

“那可太谢谢您了!”

随后,售货员带着李长河来到了后面的库房,然后在里面认真的寻找了一番。

“找到了!”

“这是65年最后一批高中教材,有数学,语文,**,地理这些。”

“可以吗?”

售货员大姐指着地上一批落灰的书本,冲着李长河说道。

“可以,太可以了!”

李长河蹲下身子看了一眼,然后不经意间往旁边一瞅,又看见了一套书。

《数理化自学丛书》

1964年1月出版

李长河看到这个书名,就知道,这是未来大名鼎鼎的高考神书,而且还是六十年代的第一版原始版。

“大姐,这个数理化自学丛书,能给我也来一套吗?”

“没问题,那你一块拿着吧!”

售货员大姐果断答应了下来,反正是库存书,卖几本都是卖。

随后,李长河提着厚重的一摞书来到了前面。

这些教科书,普遍定价三毛到五毛钱一本,一共二十多本书,花了李长河8块二毛钱。

然后李长河又花了五分钱买了个大袋子,将这些书装了进去。

“对了,大姐,咱们这里现在有什么报刊吗?”

李长河又问了一下。

“都在那边,你看看你想买什么?”

售货员大姐随手一指,李长河走过去看了起来。

报纸倒是挺多,刊物就少一些了。

至于杂志,更是没有几本,未来挺有名气的什么《收获》《当代》《燕京文学》啥的都没有,估摸着还没复刊。

李长河感觉唯一能投稿的就是《人民文学》杂志。

没错,他看杂志的意图,就是想要找个投稿渠道。

拿了几份报纸,以及一本

《人民文学》来到柜台,李长河又付了3毛钱。

“大姐,我看咱们这杂志也不多啊!”

李长河故作不经意间问了一句。

售货员大姐撇撇嘴:“这种书本来就没几本,之前都停了很久了,这还是去年《人民文学》才重新有得卖。”

“不过也白搭,写稿子都没钱的,除了那些编辑部的人,谁写啊!”

李长河听完之后,心里瞬间一凉,坏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大姐,这些书我在您这里放一会,我去前面百货商店买点东西,然后过来拿,可以吗?”

“去吧,放这里我给你看着!”

现在书店没啥业务,他们几个售货员也是在这里唠嗑,看着也是看着。

随后,李长河又来到了百货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