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这些大臣们也知道求这些铁石心肠的并州军没有作用,就把目标转向了汉帝刘协,一个个满脸眼泪鼻涕地朝着汉帝磕头求情。刘协也知道只有这么做,才有希望摆脱西凉追兵,但是这些公卿也是身为大汉天子身份所在,而且如果就这么一个人跑到曹操哪里去,那刘协岂不是和在董旻手里没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这些公卿当中也不尽然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就看见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头,忽然满脸肃穆地从一旁走到刘协马车面前,朝着刘协恭恭敬敬地行着大礼,然后拱手对刘协说道:“陛下!老臣先行一步了!愿陛下保重!”随即转身便带着自己的家眷人马走到了并州军指定的等待地点。
当真是患难见真情啊,这一下就看出了谁才是真正地忠心了,刘协顿时眼睛里都是泪水,朝着那花白老头的背影喊道:“蔡翁!蔡翁!”不过那老头却是头也不回,就这么带着家眷杵在那里。
高顺皱起了眉头,眼神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赞赏的神情,问身边的张辽:“这老者是谁?”
张辽也是满脸钦佩地回答道:“此人乃是蔡邕,董卓在时,徵用此人,拜为侍中。想不到这书生当中也有此等好汉!”
高顺点点头,不过他却是没有下令放蔡邕一马,现在可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容不得他感情用事。有了蔡邕做榜样,又有好几名大臣一脸无惧地走到了蔡邕的身边,朱儁也是先到刘协面前一拜,随即走到了那些大臣的行列。本来朱儁也算是久战沙场,赶路的速度并不比并州军慢多少,按道理来说,朱儁是可以随着刘协一同往河东走的。但是朱儁却是知道自己必须作出榜样,否则那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么更加有藉口留在刘协这里了。
朱儁的这一决定,又让一部分大臣面如死灰地放弃了继续求助的念头,剩下一帮子大臣却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不过,一旁的高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对着一旁的士兵使了个眼色,立马那些士兵便是拔出大刀就朝着那些不肯离去的大臣砍去,顿时血光四溅,把刘协和伏皇后以及一干刚刚离开的大臣那是吓得脸色苍白。
解决了这些不安因素,高顺大手一挥,便命令大军继续前进。不过,临走的时候,高顺却是玩了个心眼,把汉帝一直乘坐的马车换到大臣这一队,而是换作一辆毫不起眼的破旧马车。目的当然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让西凉军认为汉帝是朝着函谷关去的。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西凉军的追兵终于赶到了渭南城,这次带军的,是董旻在长安城的三名主要部将,李傕、郭汜和杨奉。赶到渭南城后,却发现并州军早就走了,几人都是不由得有些着急,三人都是董旻的心腹部下,自然是知道汉帝对于董旻的重要性,要是不能抓回汉帝,董旻肯定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将军!已经打探清楚了!并州军在此城稍加休整后,于半个时辰前从这里兵分两路出发!一路向着河东前进,一路向着函谷关前进!”一名派出去询问渭南城百姓情况的军士,半跪在三将面前抱拳向三将汇报打探来的情报。
听得军士的汇报,三将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李傕说道:“这并州军竟然兵分两路,那汉帝到底是往哪条路去的?”
杨奉忽然想起,似乎汉帝离开长安的时候,带走了一辆御用的马车,立刻问道:“可曾问清有一辆华丽的马车向着哪一条路去的?”
军士一愣,马上回答道:“这个尚未问清。”
“那还不赶快去问!”一旁的郭汜也明白了杨奉的意思,却因为自己没有先一步想到这个问题,有些羞愤,把脾气全都散在了那名军士身上。
第二百三十三话 草草收场的追击
等到那名军士回来汇报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蒙蒙发亮了,在得知确实是有一辆豪华的马车向着正东方,也就是函谷关方向走的时候。李傕、郭汜两人顿时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毕竟从路程上来说,渭南城距离函谷关还比河东郡近得多,对于急于逃离的并州军来说,函谷关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杨奉却是紧皱着眉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杨奉便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若是这是一支普通的并州军杨奉也不会多想,但是在这支队伍当中可是有高顺和张辽这两人。在当初前往函谷关的路上,杨奉已经见识到这两人的才智绝对不想一般的武将。以这两人的本事,难道会做出怎么容易被人猜到的行为?虽然渭南城距离函谷关近,但那也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到啊。以西凉军追军的速度,估计一个时辰就能追到了。
李傕和郭汜可是不这么想,在得知那辆马车是往函谷关方向逃走的,便认定了汉帝就在这条路上,当即大手一挥,便要往这条路上继续追击。杨奉立刻对两人说道:“李将军!郭将军!那支前往河东的并州军呢?”
李傕和郭汜相互望了望,郭汜朝着李傕使了个眼色,李傕立刻会意,转头对着杨奉说道:“杨将军!这前往河东的那支并州军定是护送着公卿,将军可带一支人马前去追击,那也是大功一件啊!”说白了,李傕和郭汜就是不希望让杨奉抢他们的功劳,抢回汉帝,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功。
杨奉哪里能看不出他们这两人的用意,但是杨奉心里却是想着高顺和张辽到底在耍什么花样,也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要了数万人马,便带着大军往河东追去,李傕和郭汜两人相视而笑,带着剩下的西凉军,也向着函谷关方向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