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让心眼小的人变大呢?你让他吃的没让我,我会非常生气,你给他东西,没给我我也会很生气…,随着修行的深入,觉得在物质身相上生气,只是普通的人,虽然不在乎金钱利益了,但在思想意识上执着,喜欢辨理在文化理论上争论,这就是世间的圣贤。
这两种全不在乎了,但在福德智慧上用功,做什么积福,做什么造罪,福至心灵,必感净心净土,如果你还执着那层,就能看出修行的境界,修行人应不为金钱物质所动,不为言语音声而动,因为修的正是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心”的定慧。
为什么说佛是心灵的导师?佛是心灵的导师,所以皈依佛门的人,就是依靠净心净土的人,皈依、五戒,十戒…,受戒越高依靠心灵就越多,普通人完全依靠物质、名利…过日子,而十戒的佛子更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心灵上,尽量看破放下物质、名利、欲妄…,就是普通人过于贪恋物欲,就会腐败,而违反道德的事。
而做为一个菩萨戒子,不但违反佛戒,而且自己也会受到恶果,所以佛子要以佛的教导为人处事,身边接触的全部是经法,不论以什么理由,过于结触违背伦理道德、世道人心等人,当无解脱之日。
激动人心的事为什么越来越少呢?小时候吃点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感觉很幸福快乐,现在天天这样过,感觉生活太枯燥乏味了,师父开示说:小时候思想简单,很容易被感动或难过,现在思想复杂,遇到感动的事就会想事情背后的虚假,什么事都左思右想,虽然这是成熟的标志,但也失去了自然的幸福和快乐。
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平淡如水的,而那些激动人心,另人感动的事只有很少很少,人只有过于刺激才能引发心中的幸福感,而过不惯平淡的生活,这是不幸福的原因,所以回归心灵的布施,不依靠物欲的刺激,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痛苦疾病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没有定力的表现,心神过于外散,对于这些人要想减少苦难,佛教的方法就是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收摄回来,纯一不杂的保任心性,这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苦难就像梦一样,能控制梦境也就没有了烦恼,这也是修行有成的标准。
人在清醒时运用六根对六尘来做事,但在痛苦的人中,六根不能做用,他能见、能听、能觉知的能力完全由心控制,人只知保护依靠身能见能听,而不保任心能见能听,这是苦的根本,对一切身相物境都视如梦幻泡影,只保护那能见、能听、能觉知的能力,这是成圣做主的根本。
人与人的关心照顾是怎样分的呢?关心分为两种,父母六亲无条件的关心,这是前世因今生的福德带来的,另一种就是无血缘关系的,如夫妻、朋友等,这种关心是靠放下与承担带来的。
比如两个人在一起,要想得到另一个人的好感,就得放下自己的各种坏习性,脾气等不良情绪,只有把我放下,才能融入到别人心中,这是别人关心你的因,果就是提得起勇于担当责任的心。
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拥有,所以看破放下与提起承担,不但是佛法要修的,也是世间法应学的,在普通人中只有放下我执我见,才能提起责任与担当,在佛法中看破放下对我的执着,才能溶入到博爱的海洋。
人上火发愁为什么会嘴起泡脸发红呢?经中说: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来藏是心性的常寂光,普通人是藏如来,就是把心性藏在四大假合的身体中,心性与身体、人事物而幻生出思想意识。
心性中本具万德万能,可幻化出日月星辰、宇宙法界,圣人是纯一心性,普通人心性附在身体上,而生出八识,圣人没有身体的阻碍,更没有思想意识的隔阂,所以能够随心变化,而普通人执着身体能力下降。
起心通过思想意识,最后落实到身体上,比如思想意识生起了无明火,身体便会高烧、脸发红、嘴起泡等诸火相,所以佛开示直心是道场,就是告诉我们,修行就是去掉身见的过程。
人追求的自由是什么呢?自由有什么意义呢?普通人的自由是衣食俱足,六亲眷属团聚,把这些看作是自由,而世间的圣人把仁义当作是自由,他们不在乎身体的感受,把身体晋升为精神的大爱,在别人嘴中的英雄,这种灵魂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而修行就是把身体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晋升为心性,心性的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由,生命的价值观也是这样,身体的生命,精神的生命和心性的生命,身体的生命以五欲六尘为中心,精神的生命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而心性的生命以见、听、觉知的能力为中心。
所以让生命自由也是这样,普通人把鸟放在天上,把鱼放在水里,这就是放飞生命,而世间的圣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以这种仪式和宣传,将这种善心的凝聚,精神的升华,这才是生命放飞的意义。
而法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这些众生,看破放下的道理,看破身体的精神的一切束缚,你能看、能听、能觉知的本有能力,这种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性能,才是真正的生命,真正的自由。
伟大的人和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同呢?看了伟人这部电视剧,才知道他从小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比我们多了一颗同情怜悯之心而已,他虽然出生在贫苦人家,但看到别人苦难,听到当时的腐败,感受到当时列强的欺压,他就立下为民为国的大志向心,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以这为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伟人的诞生。
其实修行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把老病死苦放在心上,没有自他一体的悲心,不能化苦难为修行的动力,是很难成就的,主席的成就原于人民的疾苦,而修行人的成就也来自于度众生于苦海,这种发心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