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二人合奏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风词》作为入门曲,只是短曲,但曲调回环往复,意短情长。许棠音修长纤细的手指拨弄琴弦,悠悠琴曲在练习室内回荡,沈歌微微点头,细微之处见真章,越是普通常见的曲子,越能看出演奏者的真功夫。

一曲终了。

许棠音抬眸看向沈歌。

“啪、啪、啪......”

沈歌为其鼓掌。

“这首《秋风词》和《仙翁操》一样,都是入门曲,”许棠音语气平淡,这首曲子从初学至今,她已经不知道弹奏过多少遍了,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已经抛去形留其神,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与二胡的入门曲《田园春色》、《山村初晓》差不多。”

沈歌点点头,不论是《秋风词》还是《田园春色》,这类入门曲的共同特点就是简单易懂,让初学者掌握音准、节奏的,练习难度不高。对于许棠音来说,这一首最基础的入门曲,足以应付初赛了。

“要不要合奏一曲?”

许棠音忽然提议。

显然沈歌的掌声送给她弹的一首入门曲并不能让她心生波动,哪怕佩服沈歌的《梁祝》和《二泉映月》,但骄傲如她在面对对方时,仍有一丝不服输的信念。

许棠音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提议说出来时,她心里的确有挑战对方的一丝意味。

“合奏?”

沈歌眉梢一挑。

既然后面要一起参加比赛,肯定要磨合训练,而且再加上他也有意学习古琴,这个提议他欣然应允。

“合奏什么?”

沈歌开口问道。

许棠音垂眸沉吟一瞬,说道:“《梁祝》吧。”

“《梁祝》......”

沈歌点点头,“好。”

前几天他刚用二胡在公园里演奏了这首曲子,估计许棠音也看过视频,合奏《梁祝》的话更方便了,正好他从中学习一下二胡、古琴两者之间的区别,取长补短,相互印证。

《梁祝》最早就是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所以不论是二胡还是古琴,都是移植曲目,两者虽然同源,但差别肯定不少。两人初次见面,又没有经过任何排练,上来就直接合奏,说实话难度不小。

不过许棠音本就带着挑战的心思,而沈歌也是觉得平常练没什么困难,需要上点强度,随机应变什么的,才更好玩。

许棠音移植的这首《梁祝》古琴曲,是在师父许鹤青的帮助下完成的,许鹤青作为小提琴的大师级人物,移植过来对她来说自然没什么难度,况且后面也请了民乐大师校验。

准备好后,许棠音率先拨弦。

沈歌并未有所动作。

合奏并非需要两人同时进行、同步演奏,熟快熟慢无伤大雅,主要还是要看节奏是否应和。有个词叫琴瑟和鸣,虽然沈歌的是二胡,但琴和二胡又不是不能一起弹奏。

二胡和古琴相比,古琴的格调更高一些,因为古琴向来是文人雅士的代表,古琴的音色分为三种——散音、按音、泛音。

散音深沉而旷远,如天地之宽广,风水之澹荡;泛音则如天籁,空灵飘渺,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声音清亮晶莹,指间吟猱技法、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右弹欲重,左弹欲轻。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沈歌手中的二胡音色则更具歌唱性和诉说感,适合近距离的走场表演,感染观众。

两人都好奇,二胡和古琴的合奏,能碰撞出什么花样。

当《梁祝》的故事在许棠音的琴音下拉开序幕,与沈歌的二胡相比,似乎悠悠琴音更适合开场,鸟语花香的场面浮现。此时此刻自古琴流淌而出的弦声,不像是故事叙述的旁白,反而好似梁山伯正立于山间田野,抚琴而和,由此引出《梁祝》的传说。

沈歌也动了。

琴弓缓行,二胡声起。

入声并不突兀,而是恰到好处。

许棠音手下的古琴发生了些许改变,沈歌略显深沉的二胡仿若梁山伯,古琴则好似女扮男装求学的祝英台......

两者互相应和着,度过了美好的求学时光。

沉浸其中演奏的许棠音回神体会,心中惊诧,没想到两人初次见面,第一次演奏这首曲子就能配合得这么好,虽说有些小瑕疵,但整体节奏是好的。

这......

许棠音很快察觉到,与其说是他们两人互相配合,倒不如说是沈歌一直在配合她。也正因如此,她才一直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就这么一失神的刹那,她手下的节奏不自觉地缓了下来。

但现在是英台抗婚段落!

沈歌抬头看了许棠音一眼,而后手中二胡倏地一变,将这一节奏接管,抗婚的祝英台在沈歌的琴弓下,发出抗争的悲鸣。

许棠音回过神来,立刻沉下心,专注演奏。

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二胡、古琴;梁山伯、祝英台,在夜色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着各自的思念和情意,二胡、古琴和鸣,这种完美的契合令许棠音的眼眸亮了,她现在根本不用去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手底下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将曲子弹奏了出来,这是被带着走的感觉。

师父说得果然没错,民乐演奏自有其相通之处,在训练中学习,相互印证,进步速度大大加快。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饱受相思之苦,积郁成疾,先赴了黄泉。与此同时,沈歌手中的二胡,也缓缓停了下来。接下来的“哭灵”、“投坟”,交给许棠音的古琴。

无需交流,许棠音明白沈歌的意思。

在古琴的演奏下,和沈歌当初用二胡演奏“哭灵”相比,二胡在压抑许久的情感爆发下,宣泄而出,更显祝英台抗争、控诉的悲鸣;而此刻的古琴,则着重表现了祝英台的女子情意。

一是两种乐器不同;二是沈歌和许棠音两位演奏者在《梁祝》这首曲子上,理解表达不一样。

随后,

化蝶。

沈歌再次拉动琴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