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名字是木拉维尔·梵塔西。
少女是圣佛教的圣童。
少女是整个圣佛教的希望。
少女身上承担着整个圣佛教的期待、期望与责任。
为什么少女会承担着如此之多的责任?
因为少女是圣童。
为什么少女甘心承担起如此之大的责任?
因为少女发自真心愿意这样做。
难道少女真的没有拒绝的想法吗?
怎么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思,但是站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会甘愿放弃自己。
对于少女而言,这只是到了她应当面对的“大是大非”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亦没有人有资格指责少女。
倘若真的有人当面指责了少女,那么想必那个家伙一定是自私的吧?
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少女之上,进而否定了少女的决心,那种事应当是遭天谴的。
那么,少女究竟为什么愿意做出这项残酷的决定?
因为她是圣童?
不,这只是少女的说法而已,说到底,圣童这个名词也是少女自己创造出的而已。
少女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姓甚名谁,亦不知晓其面庞容貌,少女只不过是被单纯地遗弃在了高原之上的某一座寺院门前了而已。
寺院的主持恰巧救起了这位只身一人静卧于襁褓中的少女,而这位主持后来又将她交于了阿肯贝拉手中而已。
少女在阿肯贝拉身边成长,在寺院众僧间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那时的少女对一切都是不知道的,什么佛教、什么九天市、什么十家等等不过是僧人们口中无趣的话题。僧人们每次提到类似的话题时,少女总是不耐烦地请求僧人们讲些有趣的故事,而僧人们也只是一笑,便顺着少女的想法讲讲佛门传说之类的故事。
直到某一天,少女发现阿肯贝拉与佛院的僧人们开始秘密商谈关于她的事情。
一位少女不该在佛院这种毫无生气的地方度过她的青春。
大家是这样认为的,只是,所谓“大家”中不包括少女。
因此少女开始为了融入“大家”之中开始努力,开始了解讨厌的佛教处境、九天市、十家等等情况、开始偷学僧人们使用的魔法、开始偷听僧人们的计划——直到一切改变的那一天。
那一天,阿肯贝拉告诉少女,她不应继续再在佛院待下去了。
这自然是受到了少女的反抗,可惜少女片息间便被阿肯贝拉的飓风暂时剥夺了视野,视野归还之时,少女已然站在了一片陌生的城镇之中。
但是少女并不甘心,决心回到佛院。
可当少女历经万难,再度回到那片佛院之时,那里已经化为一片废墟,据言是十家在私下勾结造成的袭击,也有说是藏传佛教的其他分支发动的攻击,但是少女并不在乎袭击者的身份,她只想回到那些从小陪伴的人们那里。
少女很幸运,又经过了两个月,便找到了阿肯贝拉等人。
少女很不幸,她找到他们时,阿肯贝拉等人正在议论决定某项重要事项,而少女则是听见了他们的全部对话。
而这所谓某重要事项——正是祭祀之事。
阿肯贝拉等人在推算到祭品是一位少女之时,本是为将少女提前送走而高兴,但是当少女接着痛哭着出现在所有人面前之时,没有人说出为什么回来、是不是听到了这类话语,只有少女的哭泣声在天地间回响。
于是,少女便为自己挂上了圣童的名号,希望因此来减轻“大家”的负罪感。
“终于……我也称为了‘大家’的一员了……”少女的声音充满了喜悦,但是所有听到少女之言的僧人只有有声的、无声的哭泣。
于是,少女就在此时此刻,端坐在了祭坛的正中央,离祭祀只剩下了最后的十秒钟。
“似乎有点吵啊……也许是归一道的人来阻挠……但是有阿肯贝拉前辈在,想必祭祀也能正常进行吧……”少女默念着,不再去思考那些。
十、九、八、七、六……
“你可不要随便登上祭坛啊,少年……”
“果然暴露了啊,但是……”
……
他们在说什么,怎么还有一个声音这么近……
!!
少女睁开双眼之时,自己则是被一位少年抱在怀中,在空中呼啸而下。 28028/110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