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老臣沈括,参见皇帝陛下(第一更)

?

第1020章

“官家,官家……”这个时候,书房外面,传来了马尚小声的轻唤,总算是让天子赵煦省过了神来。

“进来,有什么事吗?”天子赵煦赶紧抹了抹脸颊上散落下来的发丝,唔,方才似乎有些失态了,还好只有自家梓童看到。

“官家,沈括沈大人已经回京了,一个时辰之前刚刚到驿馆住下,您看……”马尚入内行礼之后,这才小声地询问道。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见一见这位被王巫山反复提及夸奖的格物大家。”天子赵煦不由得露出了期待之色说道。“你去传诏,让沈卿立刻入宫觐见。”

“官家,这沈大人就那么有本事不成?居然值得巫山先生三番五次的提及。”皇后孟氏眨了眨眼,好奇地问道。

“沈括此人,至王巫山提及之后,朕就开始关注此人,他本是杭州钱塘人,嘉佑年间进士,熙宁中,参与了安石先生的变法,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

熙宁八年二月,沈括返京后,上疏提出三十一条整改意见,多数都被先帝肯定与采纳。九月,他兼任判军器监,负责兵器的铸造与储备。

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后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

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陕西路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他博闻多学,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冶铁炼铜,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载。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

听着那天子赵煦在跟前侃侃而言,皇后孟氏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听到官家这么一说,这倒真是一位了不得的栋梁之臣啊。”

天子赵煦微微颔首道。“不错,可惜,因那永乐城之败,他受了牵扯,而后,又因为他是新党,再无入朝的机会,只能居于润州之地筑梦溪园,在梦溪园著书立说……”

“如此才干,朕却一直未能查之,实乃朕之过也,幸好王巫山听闻沈括之过往,于是便开始与那沈括有了书信往来,二人交流学问,相互讨探,已然是神交已久。”

“而王巫山去了陕西路之后,朕苦于身边无良材,他不但举荐了宗泽,更举荐了这位沈卿家。”

“只是,王巫山当时举荐这位沈卿家之时,还曾经向朕提起过,沈卿家正在研制一种神奇的机械,若是能成,当可令世人瞩目,其意义,甚至不在那元祐印刷术之下。”

听到了这话,皇后孟氏忍不住再吸一口凉气。“这是真的?”

“至少王巫山是这么告诉朕的,这的确是让朕颇为期待,而今他终于来到了京师,朕一定要好好的问一问这位沈卿家,他到底研制的是什么神奇机械,值得王巫山如此称赞。”

在自己暂时居住的驿馆里边,见到了天子身边的近宦之后,已然须发花白的沈括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不容易这才稳定了心神,然后朝着那名宦官一礼。

“公公,下官这里有一桩事物,是要献予陛下的,还请公公派人将此物一起送入宫中才是……”

“咱家临来之前,陛下就已经交待过了,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来人,还不快过来帮沈老大人把东西扛出来?”

“多谢公公,还请诸位轻一些才是,此物十分精巧,若是晃动过大,怕是容易损坏。”

听到了沈括之言,那名宦官赶紧又交待那几个毛手毛脚的禁卫们小心着点。一行人这才离开了驿馆,朝着宫城赶去。

而天子赵煦,足足在殿中,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才看到了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朝着御书房而来,而身边,则是四名武孔有力的禁军士卒,抬着一个大约有一人高的沉重木箱,吭哧吭哧地朝着这边行来。

这让天子赵煦越发的好奇,忍不住坐那御案后边站起了身来。

“老臣沈括,参见陛下……”沈括撩起了前襟,步入了御书房后,看到了那位容貌肖似先帝的年轻君王,不禁有些唏嘘感怀,拜倒在地。

“沈卿家快快请起,朕盼你入朝,可是已经盼了不少的时日了。”天子绕过了御案,亲自伸手将沈括搀扶起身来。

“谢陛下,臣虽远在江南之地,但是心中仍旧牵挂着大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继续为我大宋,为陛下效力……”对于天子赵煦的这般作派,让沈括不由得感激涕淋,难以自己。

自己是新党,自打乐永城之战受到牵扯去职之后,先帝驾崩,旧党上位,将朝中新党尽数撵出朝堂之后,那个时候,沈括感觉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

再也没有了继续为国效忠的可能,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书本之中,寄望于能够将毕生所学录于书本之中,以供后人学习。

可谁能想到得,一封来自于陕西的信,打乱了沈括平静的著书生涯,王洋王巫山,这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在东京汴梁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居然来信与自己交流起了学识。

一开始,沈括还以为又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想要在自己跟前显摆学识,希望能够拜在自己门下学习。

可结果,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王洋的知识之渊博程度,其实让沈括深感震惊,并且他在与自己往来的书信之中,所提及的他研制的元祐水泥,元祐活字印刷术,还有元祐炼焦术的原理,以及各种机械的原理,都让沈括刮目相看。

一来二去,沈括与王洋在书信往来之中成了忘年交,双方书信往来交流着各自的学术理论与观点,最终,王洋那些新颖的数学、几何、格物,甚至化学概念都深深地吸引着沈括。

而当王洋第三次请沈括出山,回朝效力之时,沈括答应了,只是在他尚未启程前,

由于王洋提及的昔日苏颂所研发的擒纵器的概念,又将以擒纵器小型化,以便于精准计时的概念言予沈括之后,沈括被这个概念给深深的吸引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