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来啊元祐,又是元祐……(第一更)

第464章

随着王洋的分析与讲述,赵煦除了点头还是点头,因为王洋的分析和讲解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再加上旁边还有张署令从旁佐证,以及之前派去的宦官打听到了情况。

一切都说明,王洋并没有说谎,也就是说,只要大宋愿意,那么一年下来,单单只是汴梁的军器监督甲坊署,就能够制作精良坚固的大宋元祐甲四万两千余副。

而且都还是那种堪比只有西夏最精锐的两万铁鹞子才会装备的西夏瘊子甲相媲美的大宋元祐甲。

据赵煦所知,一副西夏瘊子甲的打造时间,不比大宋铁甲的制作时间短,甚至还要更长一些,而且西夏的制匠工匠相比起大宋而言更是少得可怜。

当听闻,经过了规模化和流水线作业生产之后,每一副大宋元祐甲的成本又下降了两成有余。计算下来,一副大宋元祐甲仅仅需要八千一百三十二钱。

赵煦的嘴皮子也有点哆嗦的架势,不过还好他还年轻,承受能力要远远强于那位卢大人。

“过去一副大宋铁甲需要三十余万钱,这么说起来,一套大宋元祐甲的成本,几乎仅仅相当于过去一副大宋铁甲的四分之一……”

“四万副大宋元祐甲,相当于过去的一万副铁甲的成本,重要的是这种大宋元祐甲之坚固,犹胜过铁甲许多。”

“我大宋各路工匠总计有十余万之数,若是皆造此甲,一年岂不是可得数十万副?只需两三载,便可得百万带甲虎贲……”

赵煦越说越是激动,一副恨不得现在就下诏让大宋十数万工匠一起超英赶美的架势,看得王洋不禁深感蛋疼。

而旁边的高滔滔不禁苍眉微微一皱,正要开口,却听到了身边的王洋已然抢先开口。“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

赵煦不禁一愣,下意识地反问道。“这有何使不得的?”

“陛下,我大宋制甲工艺得到了提升,对于我大宋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大的喜讯,可是对于我大宋周边诸国而言,却等于是他们的噩耗与丧钟。”王洋看着这位动不动脑袋一热就想要大跃进的少年天子,只能耐着性子解释道。

“他们肯定会坐立不安,甚至是会用武力相要胁,或者是耗以重金,想方设法的从我大宋窃得我大宋元祐甲的各种机密……”

赵煦一脸恍然的模样。“你是担心我大宋诸路之工匠,可能会因为看守不严而泄密……”

“不仅仅是这个问题,陛下您可知道,这流水线作业法还有一样什么好处吗?”王洋笑眯眯地看着赵煦说道。

不等满脸迷茫的赵煦以及高滔滔等人回答,王洋就自己给出了答案。“所有参与流水线工作的工匠们,每一个工匠,只掌握到他所工作的那个岗位上的秘密。”

“而微臣之所以要在甲坊署推行流水线生产作业,第一,是为了能够以最简单,最快捷的速度生产出最优良的大宋元祐甲,第二就是出于保密。”

“小王卿家,你说有三十多道工序,那对方想要得到大宋元祐甲完全的秘密,这难度可比仅仅只需要收买一两名工匠大得太多太多……”高滔滔一脸赞许地颔首不已。

“这一招,怕是天下间还真没有谁能够想象得到,仅仅只是把所有的工序拆分开来,居然还能够有这等奇效。小王卿家,哀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夸你才好了。”高滔滔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了都。

平时这家伙看起来愣头愣脑的,可是办起有些事情来的时候,却又奸滑似老鬼,例如这流水线作业法所起到的作用,就连高滔滔都极为心动。

“那个,卢大人因为惊喜过度病倒,微臣心里边着实也有些内疚,不过,微臣还是希望娘娘和陛下能够恩准,能够在军器监甲坊署内全盘推行流水线作业法。另外就是收回大宋各路州府的制甲之权利,收归京师汴梁。”

“此法可使得我大宋的制甲工艺得到保密,又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制甲的速度和降低成本,哀家岂有不允之理。何况单一个汴梁的军器监甲坊署就能够一年之内制甲四万两份千余副……”

“如此一来,其他各路的制甲作坊,哀家倒觉得可以依你之言裁撤一些,一来减少朝庭的支出,这二来,还能够让那些工匠们能够减少役务……”

“毕竟,制甲之耗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若是再多的话,朝庭上的那些官员们,怕是又得多嘴多舌,官家你觉得呢?”高滔滔仔细地分析了一番之后,目光也落在了赵煦的身上。

赵煦不禁有些错愕地抬起了头来看向高滔滔。

过去,皇祖母一向都是有了什么决定,便自己直接拍板,几乎不会向自己解释缘由,更不会询问自己的意见。

现在高滔滔突然这么问向赵煦,还真是让赵煦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半晌,回过了味来的赵煦认真地考虑了一番之后,点了点头。“皇祖母言之有理,孙儿也觉得如此行事最好。”

见到天子接受了自己释放的善意,高滔滔心底也不禁暗松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

若非是这小子,自己与官家之间的关系,怕是很难能够缓和到今天这样子。“好,那哀家就准了小王卿家所奏,唔……既然那卢卿家因病将养,这甲坊署之事务,小王卿家你就全权作主,若是有什么问题,只管来寻陛下或者哀家。”

“对了王巫山,你那流水线作业法,莫不是又唤着元祐流水作业法?”赵煦这个时候心情极好,忍不住半开玩笑地问道。

王洋愕然之后,赶紧一礼道。“微臣之前忙于公务,还真没有取名,既然陛下御口已开,那么此法便叫元祐流水作业法。”

“……哈哈,也罢,就由着你们吧。”赵煦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虽然有点不太好意思,但更多的则是沾沾自喜,有了这么多的功勋与成果的加持。

怕是千百年之后,仍旧会有无数人记得元祐这一年号,亦会记得自己这位大宋天子。

“恭喜官家,能够得到王巫山上这样的盖世之才辅佐,看来,我大宋怕是不仅仅能复立国之初的强盛……”待那王洋与张署令退去之后,高滔滔不禁感慨地笑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