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过犹不及

第665章会战徐州

华胜利听到山东省的党政军主席韩复榘这位“封疆大吏,因“不听命令,擅自撤退”被蒋枪毙的消息,感叹道:“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定。但是,现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抗日、不抵抗、只想保存自己实力的军阀们,就是大错特错了!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并可以使国人特别是正面战场上的领兵将兵们坚守抗日。”

华胜利继续率部在牡丹江和海林地区对于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为了能使那新加入的两千余人的新兵,能够在抗日战场上派上用场,在这个冬季陈兵于这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一日,接到了上级电报的白君萍,向华胜利报告,日军进攻徐州了……

在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

南京失陷后,日军约8万人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行至明光一带,就被国民党守军所阻.双方激战逾月,大出华中日军指挥官烟俊六所料,遂从南京调集援军,倾巢来犯。

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双方在淮河一线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

津浦北线,之前拥兵8万的韩复榘(现在已经被正法枪毙了),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弃守济南、泰安、曲阜等地。1月13日,敌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与先期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联合侵占了青岛。敌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第五师团沿诸城、莒县向临沂进攻,齐头并进,企图会师台儿庄,打开进入徐州的门户。

侵略华北的日军第10师团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夺武汉。

这时,中**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加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会战之前,中**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

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后,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

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李宗仁作为徐州会战的最高指挥官,以自己成功的战役战术行动,给当时最高统帅部业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略”作了完美的注解。

李宗仁知道,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庞大而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抵抗外族入侵问题,就从战略上作过深入的思考。他曾在其《焦土抗战论》中,分析了当时中国工业、交通的落后状况,指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但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沼之中”。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

至1938年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

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旅团长濑支队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

中国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滕县之战,中**队以7000之兵对付装备精良的日军数万之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止日军南下,延缓了日军南侵的脚步,为调集军队守卫台儿庄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

日军占领滕县后,骄狂之极,尽其所有,直赴台儿庄。日军兵力4万余,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并要以大批飞机助战,气势汹汹地冲到台儿庄北泥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