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文武百官都是从全国各地的人士,一大把年纪说的都是方言。
向他禀告事情说的也是方言,有些方言说的又快又急,要是不仔细听,这可能都听不懂,甚至有时候会听错。
这也是为什么要官员大事都要写奏折了。
【众人皆以为不可能,于是殿下写下来汉语拼音字母,并且传授用拼音字母拼出读音的标准。】
【众人在尝试过后,皆感到感到不可思议,直呼神奇,大唐文脉将会更加昌盛。】
【殿下言不止如此,试想若是秦始皇知晓这汉语拼音,这如今还有有这么多的方言?】
“嗯···”李世民看着这一堆的拼音字母,当即就带愣住了,左右看了两遍了愣是看不明白。
“这不是鬼画符么?这也能上报?还是说有特别的意思?”
他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不得不喊来暗卫。
暗卫对此也是一脸惭愧,他也看不懂,只得低头说道。
“启禀圣上,这臣也不知道拼音应该如何读,但已经闻言已经有人从幽州出发,此刻正在水路上。”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看来不是自己的问题,挥手便让他退下。
看着信息中一众家臣如此的跨在,李世民不由的心痒,只可惜这拼音要到时候才能学会了。
【马周附和道,这不仅会让方言减少,甚至征战四方之后,让周边胡人学习汉语拼音,若是时日长久,忽然就会忘记母语与汉人无异,再也不会有其他国家,其土地也会沦为汉人的土地,这大唐的疆域自然扩大。】
李世民眉头紧皱,这真的可能么?
但他想到了什么,这东西两市似乎还真有很多人外国人经常用着长安的方言,然后说外语的时候不是那么顺溜。
【众人被这等想法惊住,却无力辩驳,薛刺史言此事当禀告给圣上,让圣上裁断,现在当将字模做好。】
【雕刻师傅前来,询问雕刻字体,雕刻时间以及雕刻的大小和字号,经过一番等候,雕刻师傅用铅条制作出了字模。】
【殿下认为成功,满怀欢喜的将铅字模沾墨印刷在了字上,却见字模糊成了一团。】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糊成一团?
他拿起字模小心的沾了沾墨汁,尝试印了一下,果不其然还真的是糊成了一团,沉吟片刻便明白,这是字模太小的缘故!
【吴老以为这乃是经验不足,当用毛刷,众人觉得有理便让吴老尝试,但用过毛刷却依然糊成了一团。】
【马周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字模太小墨汁会残留在极小的间隙之中,遇纸就会浸透,糊成一片。】
【殿下恍然大悟,言这不是字模印的问题,而是墨汁不行,应当用油墨。】
油墨?难道就是大豆油墨?
李世民转头看着黑漆漆的带着大豆油特有的香味的油墨,擦干字模上残留的墨汁,随后再次印了下去,这一次清晰可见。
见此情形,他十分不解,诧异的说道:“为什么用水就不行,用油就能行呢?油难道不会留在间隙中?”
【众人从未听说过油墨,询问何为油墨,当如何制作。殿下言油墨配方自己也不太清楚,让所有人都拿来油,开始一一尝试。】
【多次尝试,最终以为大豆油墨印刷清晰,色泽艳丽,不掉色,且便宜。商议最终以大豆油墨为印刷用墨。】
原来这就是油墨的由来,是因为油更沾能附在铅上的缘故,李世民恍然大悟。
【吴老兴奋的说道,王府要重开印刷工坊?】
【马周则说道,有了这印刷术,怕是书籍的价格要降低,就是不知道一本书印出来要多少钱。】
【吴老凭借经验说道,以往印书要制作和书本相同的雕版,而且雕版易损,这耗费大多数都在雕版上···印一百本大概只要五贯钱。众人闻言惊叹不已,直呼大唐文脉当昌盛。】
“一百本只要五贯钱?”李世民不由的哆嗦了一下,这价格也太低了,这大唐该出多少人才啊!
他有预感,大唐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昌盛。
但是···官职是终身制,官位的空缺一直是慢的,科举一年录取的人数其实并不多···,这又是个难题。
此刻,李世民眉头微皱,拿笔将这个问题记录了下来。
【殿下要求尽快将印刷工坊建设,不过得另选地方建设,众人虽不解,但殿下也不曾解释,薛刺史给众人分配各自公务。】
【殿下却言这印刷的书是否应当有所限制,吴老和马周说是否是类似《商君书》的禁书。】
那肯定得限制,毫无疑问的,李世民心中说道,这帝皇心术怎么能随意印刷?
【殿下言并不是这等禁书,而是医术,《孙子兵法》等书。】
【薛刺史不解,为何孙子兵法要被列为禁书?】
李世民心中也很不解,带着疑惑继续看道。
【殿下问,要是颉利可汗熟读兵书会如何?】
李世民嗤笑一声,这颉利可汗要是懂兵书,那他在渭水的时候就不该被朕忽悠住!朕也不会坐在这里···这个莽夫怎么懂会读兵法?
【薛刺史觉得不可能,这突厥人以武力为尊,可汗向来不擅长谋略,无需担心此事。】
【殿下再问,若是这突厥人部落有多人获得了孙子兵法,被将领读过之后会如何?】
李世民的脸色变了,颉利可汗不懂兵书,但是他手下可是有汉人军师,更何况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傻子。33
【殿下自答道,可能再也不会鲁莽行事,而是成为威胁大唐边疆的祸害,大唐也不可能如此安稳。】
虽然不想承认,但绝对有这个可能,突厥本就善战,若是还学会了谋略,那真的是心腹大患。
【众人闻言觉得有理,马周再问什么书当印,什么书不当印?】
【殿下言,技艺,经商,兵法,医书,农书这些书不能随便印;而《论语》《四书五经》可以随便印。】
有了之前的例子,李世民并未反对,而是觉得诧异:“《论语》和《四书五经》这么没用么?”
【薛刺史不解,这《四书五经》可是圣人所言,科举必考,难道无用。】
【殿下言用处各不相同,这《孙子兵法》是为剑,这《论语》是为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心中想到。
这《孙子兵法》讲的是想方设法战胜敌人,若为剑倒也贴切;这《论语》说的是如何为人处世,以礼为总结也是贴切。
【国家若是无礼,但手中有剑,也能够生存;可国家若是无剑,哪怕全国皆是圣人,也无法御敌。因此礼可以传授,但剑不能轻赠。】
李世民愣了愣,心中思索了起来。
难怪孔子周游列国,却无人能够接受其思想,这列国纷争不断,朝不保夕,学礼有何用?
但其弟子却有三千之巨,后世又以儒家为尊,这便是礼仪教化之功用。
对外敌当以剑威慑四方,对臣民当以礼仪教化,应当是如此才对,李世民好像明白了什么。
【这经商令国富裕;兵法让兵马强壮;医书让百姓增多;农书令粮食增加;这些书可称之为剑,是先祖智慧凝聚的御敌宝剑,不可轻易印刷。】
【众人闻言皆言受教,商讨过后,薛刺史安排马周审核印书内容。】
李世民看过之后,连连点头:“有理,这话有道理!”
国库还有钱,不全靠经营各种工坊挣得么?
自己能打下天下,不全靠这能征善战的将领?
这农书更别说了,没有知识,这场蝗灾怕是要将整个朝廷掏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