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啪嗒的一声响起。
那玉落在了朱棣的面前。
而朱棣呆呆看着竹叶青化为的玉佩,伸手拿起来,反复摩挲,感受着玉冰凉的质感,彻底傻了眼。
这特么的是“小法术”?
他支支吾吾的问:“这,这是怎么回事?蛇怎么变成玉了?”
张奕道:“地煞七十二术里的一门小法术罢了,唤作指化。”
地煞七十二术?似乎是道教之中提过的仙术?
朱棣脑海之中,顿时浮现出了一些模糊的记忆。
虽然对地煞七十二变的具体情况不太明白,可心里已经确定了,这张奕,绝非凡人。
恐怕真如魏国公徐达所言,乃是一位在世的仙人。
若不是仙人,如何可以施展出如此神奇的手段,居然将蛇变成了一块玉!
念及于此,朱棣心中也是惭愧。
想之前,自己居然觉得张奕是一个骗子,甚至还想着上门兴师问罪。
还好是早早察觉到了对方不凡,否则真做出点什么来,便是酿成大祸了。
朱棣心中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的时候。
徐妙云看张奕的目光又崇拜了几分,惊叹道:
“好厉害的法术啊!”
“先生的法术,丝毫不比学识浅薄!”
徐妙云毕竟年幼,留在山中之后,未见张奕施展过什么法术,便天真的认为,张奕应该不会什么厉害的法术,否则如何数个月时间,也没有任何显露呢?
可现在她发现自己错了。
先生不用,不代表不会啊。
大概正是因为法术厉害到了勿需在意的地步,所以平时才不会刻意的显山露水。
爹爹曾和我说过,这叫,返璞归真。
而这会,朱棣听见了徐妙云的话,心里也是有些痒痒。
徐妙云居然将张奕的学识与那神乎其神的法术相提并论?
提起学识,朱棣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刘三吾,方孝孺那些当朝的大儒。
他们的学识,大明无人能出其左右。
可将之与张奕刚刚的法术相提并论,朱棣依然觉得没有资格。
可,徐妙云却是把二者放在了一起比较!
朱棣一时间没忍住,于是问:
“张先生的学识,比之朝中大儒如何?”
徐妙云不假思索的回答:
“妙云以为,若说先生的学识如皓月,那么举国内外,皆为萤火。”
这样一说,朱棣嘴巴微张,表情显得颇为吃惊。
“是否夸张了些?”
徐妙云崇拜看着张奕道:
“何来夸张一说?若是殿下能听一听先生讲课,便能明白妙云的意思了。”
朱棣听的心痒痒,忍不住便问:“不知,先生究竟教了你一些什么?”
徐妙云道:“算学,文学,皆有涉猎,如唯物辩证法,便是经天纬地之学,俗世之中的四书五经,完全不能与之相较。”
朱棣越听,心中对张奕便越是好奇。
四书五经,连与之相比的资格都没有?
徐妙云博览群书,并非没有见识,会被轻易糊弄的人。
张奕教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疑惑又期待的望着张奕道:
“我有几个问题,想请张先生赐教。”
张奕淡定的笑道:
“请问。”
朱棣当即问道:
“敢问张先生,究竟何为唯物辩证法?”
张奕淡淡笑道:
“唯物辩证法乃是一大术之启蒙也。”
朱棣微微一愣,好奇问,“先生口中的大术何为?”
张奕淡淡一笑道:“此术,乃是一门夺天地造化之奇术,学得此术,可知王朝之更替,可掌社稷之兴废,可救黎民于水火,可教华夏永盛不衰也!”
听见这些话,朱棣的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倏忽倒抽了一口凉气。
“若真如先生所言,学会此术,岂不是可将整个王朝玩弄于股掌之间?令天下才俊,皆为棋子?世间如何可能有这种奇术?”
张奕笑道:“然?”
朱棣有些郁闷。
这“然”究竟何意?
赞同还是反对?
他实在是没能想明白,但也不好开口去问。
而实际上,这个“然”字没有任何意思,张奕只是单纯的不想回答而已。
在大明宣传屠龙术,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自己能够离开栖霞山,这算是张弈的一个执念了。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在上千年的光阴之中,一次又一次的体悟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所以,张弈想让寰球之内,皆为百姓之乐土,再无人剥削人的现象存在。
封建王朝,三四百年就会发生一次更替,从未有过改变。
即便,他以无上神术,让大明的疆域日不落,也只能盛极一时而已。
一旦各个阶层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大明还是难逃崩溃之命运。
而他与大明国运绑定,大明没了,他会如何?
唯有施展,推广屠龙术,一如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一样,让大明,让华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代。
方才能够,让大明的国运永远强盛。
而说起宣传屠龙术,倒不是张弈脑子笨,智商下线,几千年了才突然想起来。
实际上若是在周,在秦,在汉,在唐。
想要宣传屠龙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生产力,太弱后了。
但大明不同,大明所处的世代,正是寰球剧变之始!
已经具备了推广施展屠龙术的基础!
此事,虽然路漫漫而修远兮,但张奕不害怕。
只要这次能顺利取得朱元璋的信任,那么他有的是时间去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改造大明。
——
再次跪求鲜花评价票,花花票票太少了啊,一张都瞧不见,不会没人在看了吧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