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何夔的下场后,马日磾心中惊恐,便立马主动向袁术屈服,答应改口夸赞讨好袁术后,才被袁术宽恕。
自此之后,马日磾便终日发言宣扬夸赞袁术。
而马日磾又师承经学大师马融,影响力极大,在马日磾的带动下,无数士子皆被其影响,纷纷对袁术另眼相看,以至于袁术的名望,竟然有些超越其兄袁绍了。
……
此刻,阳泉城,城令府内,刘晔与鲁肃对酌谈聊。
刘晔一脸震惊与落寞,怅然道:“真可谓世事难料,昔日遗落的传国玺,竟会在此时突然现世,并且还落入了后将军袁术手中。”
“依袁术的野心与禀性,恐怕他会死死的将传国玺据为己有,难道真如丁靖此前对我所言,这刘汉的江山,真的就要崩塌倾倒了么?!”
鲁肃惊疑道:“子扬,那天你和丁靖到底谈了些什么啊?怎么还扯到江山社稷之事了!”
刘晔挠了挠头,说道:“子敬,那****送丁靖一行渡淮水之时,丁靖好像想要招揽于我,这才与我所聊颇深,谈了一些关于天下世局的东西。”
“只是,丁靖所谈述的见解,说起来还真有些大逆不道!”
“可这几****平心思虑之后,却发现丁靖的想法和见解,的确很是一针见血,这种感觉让我有些不适。”
“现在又发生袁术匿玺之事,这才让我确信了丁靖的想法,连袁术这种出身四世三公的人物,都开始光明正大的窥觑极位江山,这汉家社稷如何还有匡正的机会?!”
听着好友刘晔的哀嘆长吁,鲁肃的心中也不是滋味,其实他鲁肃已经预料到了汉家的分崩离析,只是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逆不道,他不敢张口对外声张罢了。
“子扬,你别丧气颓嘆啊!如今陛下莅京许昌,四海尚以许昌为尊,如何说社稷崩塌呢?!”鲁肃立即向着刘晔安抚道。
刘晔闻言,只是苦笑不止,良久之后,才继续说道:“子敬,也许你说的也对,现今天下虽然动荡混乱,谋逆窥视之人无数,但是我相信拥护陛下、匡扶社稷的人,一定也不会少。”
“只是唯一让我不解的、看不清的,还是丁靖此人!”刘晔继续说道,“虽然只和丁靖相谈了极短的时间,但是丁靖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情况,我总是有种感觉,这混乱的天下,最后一定将会被他丁靖所平息!”
鲁肃哑然说道:“子扬,你这话实在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他丁靖虽然主宰一方,甚至还打败过袁绍,但是与袁绍、曹操、袁术、陶谦等人相比,却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谋大事者可不会像丁靖这般以身犯险哟!”
刘晔自然知道鲁肃所言之意,鲁肃这是在对丁靖前来淮南之事,感到不予认同。
鲁肃虽然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商人,但是他的一切冒险举动,都是含有一些底线和原则的。
而对于丁靖纵横淮南的大胆举动,鲁肃虽然佩服,却不会欣赏赞同,只觉得丁靖来淮南犯险的做法,是在玩弄自己的性命,陷亲族与麾下与不顾。
刘晔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子敬,或许你说的对吧!与袁绍、曹操比起来,丁靖虽然头角峥嵘,却还是太过张扬浮躁,若其运气不好的话,恐一次失败,便会满盘皆输!”
“不过,虽然丁靖表现得张扬浮躁,但我总觉这只是他的表象罢了,他身内必定藏有我们所未曾发现的特质,或许这深藏着的特质,便正是令我感到捉摸不透的答案所在。”
“子敬,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帮我!”刘晔突然说道。
鲁肃神色一肃,问道:“子扬,请说!”
刘晔深吸了一口气后,说道:“子敬,我欲辞去这阳泉长的官职,想到并州游历一番,亲眼去看看丁靖统治下的真实情况,或许这能帮我找到所需要的答案。”
“因此,我希望在我游历并州之时,想托子敬帮我照拂家中老小,若有事故纠缠家小,还请子敬出手帮助一二。”
听着刘晔的话语,鲁肃心中可谓惊诧无比,想不到刘晔竟然会有这般决定。
而二人又毕竟是至交好友,对于刘晔的请求託付,鲁肃自然不会推辞拒绝,立即道:“子扬,你我互为兄弟,你有此所託,我自然是肝胆相助!”
“只是子扬你……真的决定要去并州了么?”鲁肃再次确认问道。
毕竟并州距离淮南实在遥远,去往那种偏远之地,各种意外与危险都不可预料。
因此鲁肃才会对刘晔,如此反覆地确认问道,就是担心刘晔的决定,是一时冲动所致的。
(本章完)
第428章 难道有埋伏?
刘晔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子敬,你不必太过担心,我心意已决!”
见刘晔态度瞭然,鲁肃也知道自己多劝无益,便又问道:“子扬,如果前往并州游历之后,发现丁靖确实有平息乱世的能力后,那时你会如何?”
刘晔微微一笑,言道:“若是丁靖有平定乱世之能,那我刘晔拜于其帐下,尽点绵薄之力,也未尝不可啊!”
鲁肃皱眉继续问道:“万一丁靖虽有平定乱世之能,却又有取而代之的逆心呢?你又有何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