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在赵云拨马脱离对阵范围之后,双方军马剎那间便冲撞一起,一时间双方尽是人仰马翻,刀割血溅声不止,马嘶人吼声不绝。

只可惜高览军本就是受伏击的军队,又被赵云驾马跃起冲撞,士气、体力、沖势尽皆不如并州军。

只一个对沖,便损兵折将无数,完全处于劣势。

而高览自己,则凭藉着出色的武艺、马术,却是独自冲出了并州军的阻截军阵。

高览冲出后,回视了一下身后,正见自己帐下士卒尽皆困在并州军阻截包围中,冲杀不出,覆灭也只是须臾之间。

见此行状,高览自觉回天乏术,虽然心痛不已,却是不敢折返,而是立即拨马撤退,打算回广宗整兵与袁绍大军会合,捲土重来,再报此战之仇。

高览刚刚准备驱马逃走,从旁却突然杀出一骑,直朝高览而来,正是之前在高览军面前装完逼就从侧翼走脱的赵云。

见赵云杀来,高览大怒,心骂若不是赵云此前顿挫大军沖势,说不定此时他将带领不少兵马杀出并州军堵截,走脱而去。

(本章完)

第90章 张郃

赵云独骑阻拦于高览身前,高览心中亦是暴怒无比,话不啰嗦,长刀在手,直接驱马朝赵云杀来。

赵云也毫不惧怕高览河北四庭柱的名头,亦是挺枪刺杀而来,手中长枪出挑如龙,与高览的长刀相互交错,迸得空中火花四起,铿锵作响。

高览自身便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乃是袁绍帐下的一流大将,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高览的武艺虽不如颜良、文丑二人,但是却也是不俗寻常,一把长刀在手里被挥舞得虎虎生风,一时间令赵云也难占上风。

赵云与高览互相交战,来回对拼不止,心中亦是各自兴奋异常。

能与高览这般武艺不俗的猛将战斗,乃是人生一大乐事,尤其对于赵云这等好战猛将而言。

长枪连刺。

长刀横扫。

二人来回拼杀,却是互不相容,彼此皆是斗志昂扬。

不过赵云还是技高一筹,又加上高览领军长途奔袭,又领军突围沖阵,状态却不是盈满。在双方战斗过了三十回合后,高览的长刀挥劲力道却是渐渐不止,而赵云反而是愈战愈勇。

只见赵云长枪一刺,高览来不及格挡或是躲避,肩膀正中枪窝,吃痛之下,手中长刀亦是落地。

赵云趁势长枪一扫,将高览全身直接打落马下,随即枪尖直指高览咽喉。

如此行状,高览不敢动弹,不久后又有士兵前来接应,将高览紧紧绑缚,押送带走。

自此,高览所领追兵尽皆死的死、降的降,没有一人走脱掉。

解决了高览追兵之后,丁靖却是急着快速领军进兵魏郡,夺取邺城最为要紧,没空押解这些投降的俘虏。于是只带走俘虏中伍长军职以上的精锐士卒,盔甲、兵器、马匹、战旗等也全部收拢车马之上,随大军辎重一齐带走,至于其余降兵,则统统放走不管。

解决了高览军,赵云、杨恶立即领兵回归本部大军,丁靖令大军骑兵暂时休息一个时辰,点火造饭,暂解刚才之战的疲乏之后,立即让全部骑兵快马加鞭,亲自领军朝魏郡奔袭而去,而贾诩依旧带着步卒紧跟随后。

丁靖军之所以如此着急,只怪魏郡这个地盘太过重要。

丁靖决不能让袁绍安然得到魏郡,必须赶在袁绍的攻伐大军之前,率先兵临魏郡,拿下邺城。

不过丁靖对于能否赶在袁绍军之前到达魏郡,丁靖心里也没有谱。

袁绍大军屯兵巨野,距离魏郡也不是很远,其中袁绍军中也有不少骑兵和健卒,奔袭能力亦是不弱,很可能已经到达魏郡,并且已经展开攻城拔地的行动了。

……

丁靖不知道,他的担心果然应准了,此时袁绍的先锋大军已经到达了魏郡邺城之下。

袁绍帐下大将颜良,领兵四千骑兵先行,日夜不停的赶路,在两日前下午就已经到达了魏郡邺城地界。

颜良的四千骑兵到达后,也不急着攻城,却是就地一面令人构建驻扎数万人的基本营寨,一面令人就地伐木取石,制造攻城器械。

次日下午,文丑亦是领着一万精兵赶到邺城外,而正好颜良赶制的攻城器械也基本足够。

颜良、文丑二人知晓邺城中兵马不多,最多只有四千守军,便令人向城中放箭送信,叫邺城守军速速开门投降。

邺城内官民见袁军大军兵临城下,顿时心惊胆战,又见城内守军稀少,心中亦是顿生投降情绪,纷纷呼喊着开城迎接袁军。

邺城内大多人都主张投靠袁绍,又有袁军兵临城下,如此情况,城中唯有一人焦急得不行。

此人便是沮授。

原来自韩馥死后,冀州士族官吏纷纷寻找着投靠之主,其中大多心向渤海袁绍,唯有沮授、辛评、赵浮等少数人,是比较倾向丁靖的。

因此,丁靖领兵入冀的时候,赵浮带夏侯兰取得常山郡,辛评带高顺去取得广平郡,唯有沮授留在邺城,准备劝服邺城守将张郃献城投靠丁靖。

熟不料张郃这个人一根筋,对丁靖没什么感觉,也不急着投靠丁靖,反而想试探一下丁靖,了解一下丁靖的为人。

于是便要求丁靖去清河打败田楷,为韩馥报仇后,那时张郃再献城领兵投靠并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