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页

对于这些投降的残兵,赵云和张绣没有赶尽杀绝的兴趣,他们只是将百夫长以上的匈奴军官全部斩杀后,就把其余的普通匈奴军绑缚俘虏了起来。

随后,张绣又让胡车儿领军一万,留在武泉看押这些匈奴军俘虏。

至于张绣和赵云二人,则继续领军向西追击,准备正式杀入云中郡的地界,将云中郡的匈奴部落全部攻破。

如今于夫罗已经将大军调遣到了沙南和琪陵作战,以至于云中郡同样空虚万分,现在二将领军杀入云中郡,可谓是如入无人之境,所能产生的破坏力将难以想像。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云中郡就被赵云和张绣彻底搅烂,凡是抵抗的匈奴部落,统统都被无情的摧毁和屠戮,唯有那些选择臣服的匈奴部落,才有保存性命的机会。

……

很快,刘豹战死、云中失陷的消息,就传到了于夫罗所在的沙南和琪陵。

包括于夫罗在内的所有匈奴军,都对此感到震惊极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刘豹会败得如此突然,想不到云中会丢得如此迅速。

就在于夫罗对此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其麾下又有不少的部落军脱离了指挥,前去投降丁靖军了,就宛如前段时期的阿烈军一样。

一时间,于夫罗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心中总是怀着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任何人,随时都可能背叛自己。

眼看着局势越来越明朗,高顺和荀攸终于做出了大总攻的决定,派人传令云中的赵云、张绣速速南下,又让羌族骑军和乌丸骑军从东面进攻,配合沙南和琪陵的南截部队,将于夫罗大军三面包围。

风雨缥缈之下,于夫罗哪里还有反抗的能力,他想要向西撤退,等退回满夷谷和河套平原,将那里作乱的公孙续军剿灭,那么他于夫罗依然还有捲土重来的机会。

这么想着之后,于夫罗当即领着王庭军,以及一部分尚听命于他的部落军,想着西面急速撤退。

然而,当于夫罗行进了数日,在抵达曼柏一带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昔日的熟人。

投降丁靖的苏烈军,以及一帮其他投降的部落军,居然已经在曼柏摆开了阵脚,在此等待于夫罗军许久了。

原来,在高顺和荀攸得知赵云、张绣击败刘豹军之后,他二人就已经料到了于夫罗兵败如山的结局。

根据二人的推测,如果于夫罗想要留存实力、捲土重来的话,就必须选择壮士断腕,放弃西河和云中的一大片势力,回河套平原剿灭公孙瓒军,以保证尚有根基留存。

因此,高顺和荀攸当机立断,表现出了对苏烈等投降匈奴军的充分信任,让苏烈等一干投降的部落军,借对地理地势的熟悉,率先赶来了这曼柏,提前截断了于夫罗的袭取之路。

此时,于夫罗看着占据曼柏、挡住西路的苏烈等军,整个人是又怒又惊,心中恨不得把苏烈等这帮背叛者,全部给碎尸万段才能解气。

(本章完)

第689章 兵败如山倒6

然而,此刻于夫罗领军长途跋涉,身边能够骁勇战斗的勇士,却只有两万人出头而已。

仅仅凭藉这么点人马,恐怕沖不过苏烈等军在曼柏的阻拦。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

如此情况之下,于夫罗哪里还有拼死交战的心思,当即于夫罗派人前去曼柏面见苏烈等首领,希望苏烈等人看在大家同是匈奴族人的份上,放他于夫罗穿过曼柏。

只是,当苏烈等人收到于夫罗的请求之后,却是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

除了苏烈等人已经彻底投靠丁靖军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烈等人根本不敢相信于夫罗。

于夫罗统一匈奴各部落的手段,苏烈等人是有切身体会的,他们都知道于夫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旦于夫罗穿过曼柏而回到河套平原,那么最先遭殃的就是苏烈等人所属的部落。

因此,苏烈等人根本没有给于夫罗一丝通融的机会,在第一时间就对于夫罗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没有一点同族人的情面。

面对苏烈等军的进攻,于夫罗气得直接跳脚,可危急存亡之下,他也来不及乱骂乱喷,只能立即统领军队上前迎击,以武力来硬闯一条出路来。

然而,令于夫罗没想到的是,就在他领军和苏烈等军交战之时,其麾下的几支部落军,却是当场临阵倒戈,也对他于夫罗的王庭军展开了进攻。

原来,这些尚且服从于于夫罗的部落军,其实早已经心生嫌隙,其中甚至有两支部落军已经暗地里投降了丁靖军。

正是这样关键的时刻,这些埋藏在于夫罗身边的隐患,一瞬间就彻底爆发了,宛如给垂死挣扎的于夫罗,又补上了一记致命的背击。

最后,于夫罗还是没能闯过曼柏,他的头颅被同族人苏烈一刀砍下,这个威风凛凛的匈奴单于,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交战之中。

而随着于夫罗的死亡,草原上的匈奴各部落,也彻底分崩离析了。

任何匈奴部落想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就唯有依託丁靖军的支持和扶植,只有成为丁靖军的爪牙和利齿,方能在草原上立足。

当然,也并非没有顽抗到底的匈奴部落,但是这些负隅顽抗的匈奴部落,在大局势的胁迫下,已经是掀起不了什么大浪了。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