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的行为让人很惊讶,可仔细想想,这却很符合他的为人。
一直以来,叶天其实都是那种比较豪气的性格,虽然他说自己是文人,但身上却总有一股侠气。
“当然了,我那种行为,战乱年代可以,现在可是不行的。”
叶天笑了笑,对众人说道。
黄小厨等人马上明白过来,马上也开口表示,如果遇到违法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选择报警。
等说完这番话,黄小厨跟何老师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对方,都忍不住一阵苦笑。
说实话。
他们现在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因为有叶天这位老爷子在,向往的节目热度,永远都不会缺少。
但痛快是因为,老爷子说话完全没有任何的顾忌,真的是想说什么说什么。
不夸张的说。
就好像一颗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可偏偏人家老爷子还没有说错什么。
你还不能去拦着。
就好像刚刚,他见义勇为,诛杀褚玉凤那种人,在现在或许不合规矩,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非常符合规矩的。
毕竟民国时代,本身就是一个规则混乱的年代。
深深地洗了一口气,黄小厨在心里面默默告诉自己,接下来的聊天话题,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不能让老爷子再带偏了。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看向了叶天。
“老爷子,既然说到这儿了,咱们聊聊民国时期的教育问题怎么样?”
何老师听到这句话,也连忙点头:“对,老爷子,咱们聊聊,我记得您刚刚说过,李宗吾先生一直在努力兴办教育,是么?”
叶天闻言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不过民国那个时候,教育其实是分类的。”
分类?
大家听了叶天的话,都有些诧异。
“老爷子,您这话是从何说起?”
意兴有些不解的对叶天问道。
叶天微微一笑,便给他们介绍了起来。
民国初期的教育,分为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三种。
通俗教育说白了就是开启民智,包括演说、办报、宣讲所、图书馆等等,都属于通俗教育范畴。
目的是为了力争让民众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接受新事物等等。
平民教育即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争取让更多的学龄儿童和低文化人群获得知识。
而民众教育产生于北伐时期,认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它是失学儿童、青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有文化基础人群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其实相当于扫盲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说到这里,叶天缓缓道:“从清末开始,全国便开始出现类似希望小学的简易学堂,由当地士绅名流捐款筹办。授课内容有修身、识字和珠算,也即德育、语文和数学,免收学费并发放书本。
此外还有露天学堂、贫民半日学校等等,都是为贫寒子弟扫盲而设。”
众人面面相觑,倒是没想到,那个时候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原本在大家的想法里,民国时候的教育发展,应该是停滞不前的。
现在看来,倒是大家冤枉他们了。
似乎知道众人的想法,叶天淡淡地说道:“不得不说,清廷和民国政府虽然不给力,但民间人士的办学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我们炎黄民族能几千年屹立不倒,和崇尚教育是分不开的。”
听到叶天的话,大家深以为然。
老爷子说的很有道理,教育的存在,真的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于民族的命运。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纷纷在弹幕上为叶天的话而点赞。
这时候。
子枫妹妹想到了一件事,她对叶天不解的问道:“老祖宗,您为什么没有去燕京大学啊?”
“对,我刚刚还想到这个事情呢。”
黄小厨也好奇对叶天问道。
刚刚他确实想到了这个事情,叶天好像跟燕京大学没什么瓜葛,这不太像他的风格啊!
要知道,他跟蔡原培可是朋友的。
叶天苦笑起来,无奈的说道:“不是我不想去燕京大学,而是那时候燕京大学的情况很糟糕。”
“啊?”
大家都有些诧异。
叶天只好给他们介绍起当时燕京大学的情况来。
二十年代中期的燕京大学,日子是真的很难,单单是一九二六年,就有十多名教授离职。其中包括化学系主任丁燮林、物理系主任颜任光、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哲学系教授胡市,以及李四光、林语堂、沈兼士、钱玄同等人,或被其他学校请走,或是自己辞职。
另有顾孟余、陈启修、于树德、朱家骅等人,因政治原因未再授课。
蒋梦麟、冯叙伦也销声匿迹,藏起来不敢露面。
到了年底,情况更加严重,燕京大学几乎同等于倒闭。
由于教员奇缺,北大只能宣布继续放假,开学之日遥遥无期。
包括周树仁、陈垣等十多名教员,有的远赴南方,有的跑去了青华。
要不然剩下的那些人,也不会巴巴等着蔡原培从国外回来。
实在是因为他们真的要撑不下去了。
而听着叶天的介绍,直播间的观众们都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燕京大学竟然还有如此落魄的时候。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求月票,今天鲜花能到三万,评价票能到五百,十更送上!如果月票能到二十,或者书评能到八十,同样十更!或者有一百书币打赏,也会十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