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轰隆,震天的战鼓声将大地都激发的震动起来,无数士兵朝着预定的作战地点汇集。公元一六四九年,清顺治六年,永历小朝廷虽然已经消失,但因为清军还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心向大明的不少民众依然以永历来纪年,是为永历三年,这一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但是在桂林的平原上,一场生死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兴华军于一天前从阳朔出发,先头部队今日一早就接近了象山,在象山以南不到二里的地方拉开了阵势,但让高衡没有想到的是,清军的行动也异常迅速,多铎带领的前锋骑兵竟然也在相同时间杀到了象山北面的区域,并且在那里扎下大阵,静静等待着后续部队的到来。
双方的先锋军就这样隔着象山对峙,两军相隔大约五六里,这正好是兴华军重炮的极限射程,两支军队就这样互相注视着对方的阵型,谁也不敢先动手。兴华军不抢先发动进攻,是因为己方先期到达的兵力仅有阿木的一个骑兵军,兵力太少,无论对哪个高地发起冲击,在没有重火力的支援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多铎不发动攻击的原因更是简单,他的东路军已经被兴华军给打怕了,虽然这次背靠多尔衮这棵大树,多铎和部下又重拾了信心,但是在多尔衮的主力和北洋新军赶到战场之前,多铎根本不敢贸然发起进攻,东路军就这么多精华了,再也承受不起巨大的损失。
军队从清晨开始慢慢汇集,终于到了晌午,两军兵力汇集得差不多了,几乎跟兴华军的布置一样,多尔衮也将兵马分成了几部分。济尔哈朗领兵十万在漓江东岸,显然,他的目标就是七星山,多铎的任务是拿下西山,同样领兵十万,而正面是多尔衮亲自坐镇,带领中路主力,由北洋新军和京师带出来的士兵担任主战场的作战任务,而象山则交给了吴应熊,由他带领超过十万绿营兵对象山发动攻击,给他一个为吴三桂报仇的机会。
清军的配置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多尔衮将所有炮灰平均分配在各部之中,多铎、济尔哈朗和吴应熊各自分到了五万饥兵,剩下的十五万饥兵和数万收编的降兵炮灰全部集中在中军,准备发起猛攻,为后面的北洋新军创造攻击的机会。
另一方面,阿昌阿也带人秘密加入了战场,并且躲在军阵后方,多尔衮的意思是,等前面开打之后,阿昌阿立刻领兵去布置水底雷,给对方的舰队制造陷阱。
双方列阵完毕,多尔衮的织金龙纛出现在了全军阵前,他穿着华丽的明黄色龙袍,坐在特地为他打造的战车之上,战车由三十六匹战马拉动,上面筑起了高台,高台的下面是台阶,最上方是临时打造的龙椅,多尔衮端坐在龙椅上,低头俯视他的军队,然后又看了看对面的兴华军军阵,洪承畴等一干谋士站在他的身边,多尔衮手边放着汤若望特地为他制造的千里镜,宁完我恭敬地端上了一杯茶,“皇上,请用茶。”
多尔衮点点头,示意他放在桌子上,这哪里是马车,这分明就是个移动宫殿。确实,明代的出警入跸图显示,万历皇帝出京的排场是乘坐二十三匹马拉动的马车,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进行换算,马车长八米,宽约四米,高约五米,这个规模大约相当于后世两辆加长林肯并排,而多尔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高,所以需要更多的马匹才能拉得动,三十六匹马,这已经是前无古人的皇帝出巡最高规格了。
对面的兴华军,高衡同样来到了阵前,他举起千里镜,看了看对方的阵势,七十万大军拉开的阵型一眼望不到边,感觉平原上挤满了人,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哪怕是私下说话的嗡嗡声,汇集到一起也形成了巨大的噪音。
满蒙汉八旗部队阵型较为严整,毕竟他们是大清国的正规军。但是炮灰军可就差多了,各营之间人挤人,人推人,不断有叫骂声从军阵之中发出,应该是士兵被别人踩到脚面或者挤倒而发出的声音。
炮灰军之后,就是清军的正规军,这些军队除了作战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当督战队,他们顶在炮灰部队的后方,强迫这些炮灰往前攻击,一旦开战,谁要是敢后退,那迎接他们的就是督战队冰冷的战刀。
多尔衮为了决战,已经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战斗开始之后,各部有进无退,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拿下目标阵地。大部分饥兵的脸上,都是一种茫然的表情,他们原先跟着孙可望干,一天连一顿饭都没得吃,只能算得上是人型野兽,能活一天是一天,在那里苟延残喘。后来稀里糊涂跟了清军,伙食得到改善了,一天能吃一顿饱饭了,至少清军是发黑面馒头的。
只是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脸上全都是麻木的神情,仿佛连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如果凑近了看,就会发现,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兵,连难民都算不上,顶多是一群叫花子,因为武器不够,很多人拿个木棒就算是兵器了,还有的人干脆就拿着石头来充数,多尔衮一开始看到这些人的时候是内心异常排斥的,觉得这些人加入自己的军队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
但是没办法,自己需要这些炮灰给勇士们当替死鬼,所以多尔衮也曾想着把缴获的明军武器给他们发发,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些破铜烂铁,但总比木棍石块好吧。可是谁承想,这些人拿到兵器之后,就到军营里换吃的去了,总有人收这些兵器的,毕竟都是铁器,所以后来,多尔衮想想,还是算了,反正都是炮灰,手里拿着刀跟不拿刀,区别不大。
大阵全部拉开,两军数十万将士磨刀霍霍。多尔衮对身边的洪承畴道:“洪先生,若是能见一见高衡就好了,朕真的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家伙。”
洪承畴道:“皇上,不如先派人去劝降,我军兵锋正盛,奴才观兴华军军阵,最多十万人而已,双方兵力差距太大,这种战争也许并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多尔衮点点头,“言之有理。”随即安排了一名使节,前去兴华军阵地劝降。
“列阵完毕!列阵完毕!”象山南面,兴华军阵地上,各部阵型已经全部展开,将领们示意身边的掌旗兵挥舞令旗,给中军的高衡发出了准备完毕的信号。多尔衮密切注视着对方的动向,当兴华军的战旗从中军大阵竖起的时候,多尔衮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因为他从千里镜中分明看见,兴华军的士兵是一水的铁甲战士。
精良铠甲在阳光下反射着夺目的光芒,而兴华军手中的四四式火铳和四六式火铳都装上了一水的三棱刺刀,此刻更是发射出骇人的寒光,红底黑字的战旗伴随着从漓江江面上吹来的江风,猎猎作响。兴华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朝前方迈进,每向前推进一步,阵型就变得大一些,这是后面的部队朝两侧延伸所带来的效果。
这种气势让大清国的士兵们有些吃惊,济尔哈朗和多铎的部下已经见过这种恐怖的场面,所以他们被兴华军的气势压制住,大气也不敢喘。可是多尔衮从京师带出来的大军还有孙可望麾下的饥兵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他们也只是听说过兴华军的厉害,并没有亲身感受过,所以面色如常,并没有太多波澜。
多尔衮虽然已经贵为皇帝,但是看到这种场面,心中仍是忍不住有些紧张,他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脏的跳动声。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带领七十万大军到此,难道还会感到紧张吗?亦或是多铎等人的战报给自己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让自己对兴华军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他深呼吸了几下,自己是第一次跟兴华军面对面交战,他从小时候就跟随父汗南征北战,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当年萨尔浒一战,明军出动十几万大军,而且都是全国各地集结的精锐,当时的后金全国也只有五万人马,在人数绝对劣势,装备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今日,优势全都在他这边,难道还能怕了兴华军不成?
哒哒哒哒,兴华军的军阵停止前进,一匹快马从清军军阵出发,直接冲到了兴华军军阵的面前,那骑士喊道:“大清国皇帝有命,兴华军首领出来答话。”
十万将士只是冷冷注视着他,高衡也是脸色一沉,在本阵盯着那传话的骑士,多尔衮这家伙,还真是有种,竟然在外面直接称帝,真不知道这消息要是传回京师,清廷会如何惊诧呢。
见没人搭理他,那骑士有些尴尬,咳嗽了一声道:“皇上说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大清天兵已到,兵多将广,你们这点人如同螳臂当车,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降大清,保证你们自上而下,永享。”富贵二字还没说出口,只听见砰的一声,景冲吹了吹手中四六式的白烟,然后把火铳还给了身边的一名卫士。“聒噪。”他淡淡道。
那骑士难以置信地看了看胸前的血洞,他本以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下倒好,对方根本不讲武德,竟然直接开火,打中了自己。那骑士发出一声惊天的嚎叫,胸口喷出血箭,翻身落马,惨死当场。
“好!”十万兴华军士兵欢呼起来。“我兴华军!”高衡振臂一呼道。
“必胜!必胜!必胜!”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火铳吼道。
“进攻!驱逐建虏,恢复中华!杀!”高衡的战刀前指,如同山崩地裂一般,兴华军竟然抢先发起了攻击。“杀啊!”十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朝着前方猛地冲了过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完全打乱了清军的节奏,本来按照套路,清军应该是派人先劝降一番,多尔衮也知道高衡不会这么容易投降,否则他就不会带兵主动出击来到桂林了。自己也不过是当着将士的面走个过场,然后等高衡拒绝投降之后,自己在战车上在发表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然后大军再发起攻击。结果人家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竟然直接开战了。
有时候,掌握战场节奏是很重要的,便若此战,从战场的选择到时间的选择,都是兴华军在做主,现在连开战也是兴华军抢得先机。多尔衮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道:“出战!全军出战,夺取高地!”
呜!呜!呜!海螺号低沉雄浑的声音发出,巨大的震动摄人心魄,这是攻击的讯号。清军各路大阵猛然松动,饥兵们嚎叫着一马当先杀了出去,他们还没有领教过兴华军的厉害,颇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在他们看来,自己这条烂命早就该死了,但是多尔衮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并且答应他们,胜利之后,活下来的人人有重赏,每个人都能成为地主。
在这种诱惑的驱使下,饥兵们本着死了拉倒,活着发财的心思,发起了攻击,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几十万人,总不可能对方能将这几十万饥兵全部打死吧,只要运气站在自己这一边,他们就能逆天改命,一步登天了。
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两军同时朝着三处高地猛冲,分别从高地的南北两边发起对顶端的冲击,谁先冲上去,谁就能取得先机。穿着深蓝色军服的兴华军,人数少但队伍严整,穿着五花八门颜色衣服的清军,人数多但队伍混乱。可无论如何,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双方呐喊声惊天动地,震得人耳膜生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