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我觉得是好事( 2/4)

圈内的不靠谱的经纪人太多了,原时空,《战狼2》的原定女主不就是被经纪人坑了一把嘛,否则,她一个18线新人,怎么可能为了几个钱推掉在一部电影里面担当女主角的机会?

分明是经纪人想要更多抽成,临时加价!

然后吴景不爽了,直接换人。

包括尊龍,当年,尊龍表示想演《霸王别姬》,他为了专心致志演这个片子,推掉了美国法国的电影和一部舞台剧,而且为了照顾大陆的穷剧组不惜自降片酬,然后他的经纪人一看片酬少了,那抽成也少了,于是,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对大陆这边的剧组开出了一堆诡异的条件…

大陆这边的剧组表示耍你麻痹大牌。

直接就给换了!

然后,尊龍痛定思痛,换掉了他的经纪人,选择了一个叫陈玉冰的香港知名经纪人。

这位也是巨坑。

当时斯皮尔伯格筹备的《艺伎回忆录》找他演男主角,罗勃·马肖亲自去找他,表示他来不用试镜,直接上吧。

与此同时三次提名奥斯卡的詹姆斯·艾沃里说要给他量身打造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伯爵夫人》。

猜猜他选了哪个?

他的经纪人把两个都推了,去拍电视剧《乾隆与香妃》…

为什么呢?

也是是因为单集片酬破百万,想要这个抽成吧!

包括李胺也一样,李胺当年从纽约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1982年拍摄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并于第二年参加了台湾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获得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

1984年完成毕业作品《分界线》,并获电影硕士学位,而且《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最佳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

绝对意义上的明星学员!

刚毕业就被好莱坞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签约了!

然后被耽搁了八年…

经纪人来钱主要看抽成,做成一笔算一笔,有名没钱的事他们才懒得做,反正手里捏着一堆人,捧谁不是捧?

后来还是李胺自己痛定思痛,回了台湾,三部电影牛了逼——《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所以,很多艺人都用自己亲戚做经纪人,但自己亲戚有时候不够转专业…

不仅不够专业,还会拖后腿!

典型的就是国际章的哥哥,爽爸爽妈…

赵姗当然是很好的经纪人,认真且负责…

但整个圈子的风向,她看不懂的——只有沈长林这么个重生者才能把握住!

其实,也不用把握什么风向,只要遵纪守法,多演好作品,地位自然能岿然不动…

……

来威尼斯,总是参加电影节的。

沈长林出席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的首映,博哥也在…

“你英语练得咋样了?”

“妥妥的…我刚跟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聊天,他说我的口音带着点乔治亚州的语调!”

“那蛮不错!”

沈长林很欣慰…

对了,保罗·格林格拉斯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的导演。

本来想放在戛纳放映的,这不是威尼斯已经融入颁奖季了嘛,保罗·格林格拉斯想在颁奖季有所发挥,所以,听从发行公司的意见,把首映场所改在了威尼斯!

一部杰作的全球首映,是一个电影节慧眼识珠乃至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志。

《爱乐之城》、《燃烧》、《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三部佳作都把全球首映场所放在威尼斯,也代表沈长林对威尼斯的尊重!

所以,今年的金狮奖势必在这三部电影里面。

而且很大概率就在《爱乐之城》和《燃烧》之间…

杨帆说了《爱乐之城》会全力公关奥斯卡,《燃烧》也一样…

怎么选择就看阿尔贝托·巴贝拉的意愿了!

他没有看电影,而是直接溜走——不想接采访。

可惜,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一堆记者看他离开,也跟了过去。

而且,就在他吃路边烧烤的时候,坐在他边上:“导演,您不是在曼谷拍摄《唐探2》嘛?”

“…哦,请了几天假…你要吃吗?”

沈长林看了一下,是藤讯的记者。

怎么说呢,国内对海外电影节的关注度基本就看有没有电影入围,有电影入围的,肯定要重点报道,没有入围的,就随意编排几句…

今年威尼斯,阿谋携《燃烧》强势入围主竞赛单元,按照长林影视宣传部门的口风——很有可能拿下大奖,创下前所未有的四捧金狮奖!

国内媒体来了很多。

记者愣了一下:“我就不吃了,能采访几句吗?”

沈长林看了下时间:“就给你五分钟,我待会就得回酒店,下午的飞机!”

“好,”

那记者脸上一喜:“导演,您不是在曼谷拍摄《唐探2》嘛?”

“今年这届威尼斯跟以往不太一样,我们公司是哪部作品入围,分别是《燃烧》、《爱乐之城》还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不来看一下,我不让放心!”

“…《爱乐之城》、《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也是您出品的?”

“对,《爱乐之城》是一部爵士乐的歌舞片,没人投资,但是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跟我们公司关系很好,他的第一部作品《爆裂鼓手》就是我们负责制作的,干脆就就我们来投资了,至于《欧维》,本来我是打算自己执导的,买的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小说,汤姆汉克斯很喜欢,本来都谈妥了,但我对西方社会、政策还是有点搞不明白,这么好的剧本不能砸在我手里,跟汤姆汉克斯商量了一下,他推荐了保罗·格林格拉斯导演…”

“之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电影越来越多,但是适合我们这样电影节的电影却越来越少,你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嘛?”

“我同意…欧洲三大都是纯艺术性的,只有在商业化的市场中找不到位置的人,才会去寻找艺术性的题材,得个奖,引起别人的注意,所谓为了电影节而去拍电影…”

“但我觉得这是好事!”

“首先,中国电影不是一直标榜好莱坞看齐吗,欧洲和美国电影风格是两个极端,中国电影不适合欧洲电影节,这不是很正常吗。”

“其次,我觉得中国电影不适合海外电影节不是坏事,有大众电影市场,一定能培育出艺术电影,只有艺术电影,撑死也走不下去!”

“最后,他一年才看几部中国电影,直接就标榜中国电影不适合电影节?他算老几?看看威尼斯培育出的导演还剩几个在继续追着威尼斯,多半跑去戛纳了!”

“那为什么《燃烧》不在戛纳公映?”

“后期花了点时间,如果要在戛纳放映,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就选了威尼斯!”

“冯裤子的《我不是潘金莲》拿了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奖项,这个电影节,你知道嘛?”

沈长林想了想,然后道:“我知道,徐才人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拿过最佳导演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