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找上门来的好事

如上所述,我们可千万别小瞧了平日里在人们的眼中,看似十分平静的政府大院。其实那里面就是一处权力和利益争斗的角力场,同时也是随时都有暗流在不停涌动的地方。

有许多时候,那里面的他们,甚至就连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候,有某一个毫不起眼的闲人走政府的大院门前遛过一趟狗,都很难逃过他们充满了智慧和多疑的眼睛。并可以借此说明,比如所谓的跷主任,以及那位副乡长,有谁能够讲得清楚他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抑或是在第二次顾秋明他们还没有到达乡政府之前,那位副乡长大有可能在把自己的领导给出卖的同时,早已经和那位所谓姓跷的主任沆瀣一气,将关于顾秋明需要找地的事情透露给了他,也说不准。又假如我们再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往下推,那么他后来出现在停车场上,借主动找搁得平要手机号码的方式,再顺带要走顾秋明的手机号。如是这样,那就只能说明他当时真实的用心,并不一定是要搁得平的手机号,而是以此为由,而要走顾秋明的手机号码才是真。

仅只是昨天上午在高原乡的政府里匆匆忙遇上过两次,事后下午又通过手机主动介绍,称自己姓跷的人,在用手机将自己的意图主动透露给顾秋明的过程中,顾秋明才忽然把他给记起来,并在之后随着他们交谈的内容步步深入。虽然顾秋明一直客气地在手机里尊称他叫跷主任,并知道了他给自己打来手机的真实目的。但是当顾秋明在通过和对方短暂的交谈当中,已经猜出他最多仅是一名在政府大楼里面上班的编外人员而已。

自从跷主任和顾秋明在手机里通过话的第二天,跷主任去到乡上后,只一门心思地挂记着顾秋明能够早早地给自己打来电话,以致他一直都心猿意马,全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第二天大清早,顾秋明醒来的第一时间,便开始在心头认真地回忆和思考,自己尊称对方叫跷主任的人,主动联系自己租地的事。并结合昨天在高原乡和他的偶遇,以及后来他等在乡政府的坝子里在趁机要去搁得平手机号码的同时,用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手段,顺带要走自己的手机号。——特别是顾秋明回忆起昨天,自己在和搁得平一道回城的路上,自己曾在无意间向搁得平问起此人时,搁得平竟说自己对他根本就没有印象。当时给他手机号,仅仅是因为别人既然能够叫出自己的姓来,再心想到好歹他也是在政府里面混的人,且又主动找上来开口要自己的手机号。在这样的情景下,才只好打不过情面地给了他——结合起来想,便已经有些隐约地意识到,此人应该是一个既奸诈,又十分老辣的人物。

凭过去顾秋明对这一类人的了解,他们只要是为了自己——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利益,时刻都有可能会在人的身后捅刀子,下狠手。那么自己将来真要是和他这样的人在一起打交道,而且是长期的,那摸不准自己将来真要是在某个场合,或某一件小事情上稍有个不小心,在什么时候伤到了他一点利益,那他同样会对自己下狠手,甚至是会给自己带来血光之灾。

不过事后顾秋明又反过来认为,既然自己是为找地而去,如果真要是像民间讲的那样,“寻遍天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呢?再说,他即使再凶险,但彼此总是在政府里那样的正式场合认识呢,猜想他既然心知我既然能够和他们混在一起,料想他也心知我也不是一个等闲之人。因此,不能仅凭自己对他一时的猜疑,而放掉眼前别人主动找上门来的机会。更何况他在手机里把那里描述得有这么好,还如实地告诉自己,那地方是他从当地的村上承包到自己手的集体用地,仅是打算转手租给自己,从中赚取点差价而已。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似乎又不像是自己猜想当中的那号人。

顾秋明想过这些,虽然心中仍然对他还有些顾虑,但决定还是先和他联系,等到了现场看过地形。如果真像他在手机里描述的那样,环境和地理位置确实有如此好。但是,也一定得要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确定那地方确实是集体的土地,而且还一定要在自己和他敲定合同的同时,让他跟自己一道上村委会去盖上公章才行,否则一切都免谈。

此时的顾秋明既然已经和那位姓跷的主任接上了头,而自己既已在心理上对他早有了防备,哪还会有不去看地的道理。只不过他此时需要在和跷主任联系的时间上,拿捏一下时机,并借机吊下他的胃口。所以顾秋明才会一直把时间拖到都快要到中午,才用手机给跷主任打过去。

跷主任很快接了电话,并约定顾秋明在蒲阳镇子上的一处叫会元桥的桥当头见面,还同时向顾秋明告知了他自己的车牌号。

顾秋明对蒲阳镇的镇子并不太熟悉,但提起会元桥,他倒还有些很深的印象。

记忆中,那整座桥都修造得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特别是到了夜晚,在灯光的映射下,更显得流光溢彩,并同时总会给人留下来有一种古今难辨、浮想联翩的印象。而且那会元桥刚好就横卧在贯穿整个蒲阳镇子当中的蒲阳河的南北两岸,供经此过往的路人观赏,和需要从桥上经过的行人通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