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商税二

刘进贤道:“这样一来,驿站收入必然增加,如果地方上协调得当,部分收入支应驿卒军饷,另外还可以留下一部分,作为国朝税收,赵相此计果然妙啊。”

卢多逊淡淡的说道:“刘都尉,赵相所说之计更妙的在后面。”

刘进贤不解的看着赵普。

赵普看着赵德昭,继续说道:“监国,你想想,这样的话,驿站是不是大宋最大的邸店?”

赵德昭点点头:“确实如此。不仅是全天下最大的邸店,而且因为有驿丞驿卒,所以也是全天下最安全的邸店。”

顿了一顿,见赵普、卢多逊、刘进贤都没有说话,赵德昭继续道:“除了住宿,甚至是借助驿站长途运输货物,也应该是全大宋最安全的大车店了。”

赵普笑道:“必定如此,那么,监国想一想,如果我们准许商人们合法的使用驿站,行商坐贾们的生意会不会越来越好?”

赵德昭说道:“有了驿站帮助商贩物通天下,那生意肯定是蒸蒸日上的。”

赵普接着说道:“如果,我们发给官方凭证,只准许一部分商人使用驿站呢?”

赵德昭心中一动,兴奋的说道:“赵相之意,孤知道了。我们用商税确定一个标准,达到标准的商贾,才有我们发给的凭证,可以使用驿站,这确实是有助于商贾发展,也有助于国朝对商贾的控制。妙计,果真妙计!”

赵普微微一笑。卢多逊在旁边坐着,他心里隐隐约约感觉到,赵普心中所想不止于此,不过也不可能主动想赵普询问。

果然,片刻后,赵普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监国可还记得潘太傅之侄,潘家酒楼潘大海否?”

赵德昭说道:“自然记得,前日里言谈举止可以看出此人也算是开封地面上的一个商业高手。”

赵普笑道:“监国可还记得潘大海的衣物?”

赵德昭想了想,回忆道:“孤记得,当时潘大海穿的是一袭长袍,其余的记不住了,不过并无特异之处啊。”

赵普道:“那潘大海见监国的时候,外面倒是葛布长袍,领口袖边露出的可是上好的丝绸。”

刘进贤看着两人说的有趣,接口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潘大海家大业大,钱财无数,肯定忍不住嘚瑟的,不过本朝开国,承袭汉唐制度,商人不许衣丝坐车,所以才会有赵相说看到的着装特殊的潘大海。”

赵德昭闻言问道:“难道赵相想在穿着上对商贾打开禁令?”

这时候参知政事卢多逊说道:“此事不妥,商贾赚钱之道已经远超农夫,就算是不许穿丝绸,坐马车,商贾在其他方面的享受也是远飞农夫可比。汉唐和大宋之所以限制商贾的穿衣坐轿,就是担心这种奢靡之风使得小民效仿,动摇农本,所以臣以为此禁不可开。”

赵普等着卢多逊说完后,轻轻说道:“卢大人老成谋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确实此禁不可以开,不过,国朝对商贾的禁令,并非只有一种。”

赵德昭平素里本就不是特别关注商业,现在还要仔细想想对商人的禁令,很是头疼。

卢多逊眼睛一亮,但是见赵德昭没有想出答案,也不说话。

赵普手中端起茶杯,静静得等待着赵德昭。

赵德昭心中慢慢思考着,商人买空卖空囤积居奇,为的不外乎那些银两,赚到银两后,还会在意什么呢?

美女华屋,香车骏马,良田万顷。封妻荫子。对了,儿子。

很多豪商巨贾都纳多房小妾,不外乎想留下后人,传宗接代。更有甚者,没有生出儿子的豪商,往往会让最有本事的女儿招一个赘婿。

那商贾对儿子的期待是什么呢?

赵德昭苦苦思索,突然眼前一亮,应该是了。

赵德昭说道:“赵相,是不是给商贾子弟科考的资格?”

赵普点了点头:“监国英明。我大宋承袭隋唐制度,一改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用科举选官。虽然现在依然有恩荫,军功等入仕途径,不过科举中的进士科明经科乃是选官最多的途径。前朝为了限制商业,对商人子弟多有限制,不许科考,不许做官,如果我们可以在科举的一些层次开始对商人子弟打开大门,那么商人会不会更踊跃得配合国朝商税之事。”

“一些层次?”刘进贤没有明白。

赵普说道:“大宋科举四级,秀才举人进士,最后一级是殿试。毕竟举人进士已经可以直接授官,秀才可以享受国朝的免除徭役,见官不拜的权利了,所以臣以为我们可以在秀才一级先放开对商贾子弟的限制,举人进士由皇上定夺。不过,臣相信,就算只是秀才一级,愿意参加的商人子弟必然是趋之若鹜。”

刘进贤笑道:“这个也要商税标准吧?”

赵普说道:“这是自然,有等差才有了国朝执行的空间,刘都尉总不想事事都皇城司出马吧。”

刘进贤佩服得拱拱手:“赵相果然七巧玲珑心,佩服之至!”

赵德昭接口道:“孤认为这可以试试,毕竟只是秀才一级。不过暂时多一个限制,就是完成商税标准的商贾,可以有子弟一人参与科举。”

赵普,卢多逊等人齐齐拱手说道:“遵命。”

赵德昭正准备让身边的秘书丞写下来,看到赵普还有话要说。

“莫非赵相还有妙计?

这一番奏对,不仅是赵德昭,连着素来和赵普不睦的卢多逊,都觉得赵普确实是智计无双。

果然,再一次啜了一口茶的赵普说道:“监国可知市舶司?”

赵德昭略略思考后说道:父皇在开宝四年设市舶司于广州,以后随着与真腊,马拉加的交易日繁,再加上有新罗百济等国交易的请求,后来父皇陆续于杭州、明州、泉州、密州设立市舶司。这市舶司向来是由宫中管理,多为官商,赵相觉得商贩可以和市舶司相联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